姚 蕓
(江蘇省泰興市人民醫院,江蘇 泰興 225400)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領域逐漸進步,大多數孕婦因順產會發生陰道松弛、漏尿、性生活疼痛、便秘等,選擇剖宮產[1]。剖宮產是通過手術將胎兒直接取出,可避免生產時的疼痛,但是術后若不進行全面護理,也會造成陰道漏氣、便秘、盆底痛、子宮脫垂等問題[2]。本次研究,即為探討精細化護理模式對剖宮產產婦康復及產科護理質量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抽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68例剖宮產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此次觀察,并簽署相關協議書,排除合并嚴重基礎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及精神疾病患者。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各34例產婦,對照組年齡23-41歲,平均年齡(31.39±2.57)歲;觀察組年齡24-42歲,平均年齡(31.97±1.5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均保持同質性,P>0.05,可進行對比。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對產婦生命體征進行監護,并正確記錄,及時上報給管理醫師,告知產婦術后注意事項。
觀察組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模式,具體如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產婦術前與產婦主動溝通,告知術中注意事項,耐心講解手術的方式及優勢,消除產婦恐懼的心理,鼓勵患者面對;另外生產完后,產婦長期不出門,難免產生焦慮情緒及抑郁等,護理人員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可聯系患者三兩好友看望產婦,使患者找回生活中的樂趣,另外還可給患者分享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快樂,讓產婦找到自信,建立樂觀的心態;②飲食護理:護理人員可通過產婦或家人充分了解產婦,制定相關飲食措施,如術前補充維生素、高蛋白等食物,術后多吃清淡、有營養、易消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禁忌辛辣刺激、油炸食物等;③行為鍛煉: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下床適當活動,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的方式,如散步、抱寶寶在室內走路等,注意避免勞累,運動幅度循序漸進;④衛生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正確定時換洗衣物,對傷口進行定期消毒,母乳時注意乳房及乳頭的清潔,可選擇干凈毛巾熱敷,母乳完后晾干乳頭即可穿好衣物。
(1)觀察兩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根據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評分表進行評估,護理人員給每位產婦發放紙質表格,或微信掃碼進行填寫,分值0-50分,基本滿意:35分及以上;較滿意:20-34分;不滿意:19分及以下。滿意=基本滿意+較滿意。
(2)觀察兩組產婦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傷口感染、出血及腹脹等。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s)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干預后,兩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率分別為9 1.1 8%、61.76%,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觀察兩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n)
兩組患者干預后,對照組34例患者中傷口感染5例,出血4例,腹脹6例,產婦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5/44.12%);觀察組34例患者中傷口感染1例,出血2例,腹脹3例,產婦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11.76%),兩組患者數據對比差異顯著(x2=8.838,P<0.05)。
剖宮產后需要進行嚴格護理,才可減少損害、感染等術后并發癥,利于產后恢復。
常規護理只能謹遵醫囑對產婦用藥,觀察產婦生命體征,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及時處理常見的問題,對產婦修復無顯著作用[3]。精細化護理模式可通過產婦的飲食、心理、行為及衛生等方面,根據每位產婦的個人情況,進行全面且個性化的護理[4-5]。飲食護理能夠幫助產婦充分補充體內所需要的物質,防止營養素的缺乏,還可防止便秘;心理護理能夠鼓勵產婦積極面對生活,對生活充滿希望,消除抑郁等不良情緒;行為護理可幫助產婦預防便秘,同時促進全身血液的循環,促進較快恢復;另外,指導患者哺乳時定時清潔,可預防乳頭皸裂等問題發生。
綜上所述,精細化護理模式對剖宮產產婦康復有重要作用,能增加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