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軼涵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6)
扁桃體手術是小兒最常見手術之一,因其涉及上氣道,術后麻醉恢復時極易出現氣道堵塞、舌后墜、喉梗阻等不良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兒正常生命健康[1]。目前我國對于小兒扁桃體術后在麻醉復蘇室內的復蘇沒有統一的術后護理規范,因此本研究通過對所選患者扁桃體術后在麻醉復蘇室內的相應術后精細化護理工作進行探討研究,現將實驗過程與數據報道如下:
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0例在麻醉恢復室內全身麻醉恢復的患兒作為本實驗的研究對象,其中患者中男女分別為21例、29例,患兒平均年齡在3歲~7歲之間,年齡均值為(4.8±1.27)歲,患兒發病病程2d~10d,平均(5.3±1.85)d。
①對患兒的呼吸道進行護理工作:當患兒轉入時護理人員首先對患兒各項生命體征進行記錄,由于患兒在手術期間采用的麻醉藥物對患兒部分組織器官的自主活動起到抑制作用,使患兒極易出現舌后墜、氣管刺激后出現水腫等癥狀,加上患兒呼吸道內分泌的液體等對患兒呼吸功能受到影響,護理人員在患兒復蘇過程中密切監視患兒血氧飽和度、皮膚、粘膜口唇等顏色情況[2],待患兒出現呼吸動作但無相應的呼吸效果時,護理人員協助患兒將下頜抬高并進行喚醒操作。②對患兒采取嚴密的生命體征:由于患兒體質比成人較差出現突發情況的幾率較大,護理人員在患兒復蘇期間密切觀察患兒皮膚、口唇顏色是否發生改變,若患兒出現缺氧癥狀立即進行相應西藥操作,在復蘇過程中若患兒出現皮膚蒼白、脈搏細數、心率下降等情況護理人員及時檢查患兒切口部位是否出現大出血情況,及時通知主治醫生采取相應干預措施。③患兒復蘇后的護理工作:一旦患兒蘇醒過程中用力咳嗽,加之患兒年齡較小不能完全配合護理人員工作[3],則會引起患兒大哭大鬧,不能主動的進行呼吸道分泌物咳出動作,此時護理人員應采取玩具、言語安撫等方式轉移患兒的注意力,同時采取患兒手術局部冷敷操作,減少切口部位的出血程度緩解患兒的疼痛感,但在冰敷同時也要注意冰敷時間長短,防止長時間冰敷切口引起患兒出現凍傷情況。④患兒的心理護理:麻醉蘇醒后的患兒感知恢復,常常由于咽喉手術部位存在不適感、呼吸不暢以及手術的恐懼心理等情況,導致患兒出現煩躁、掙扎、大哭大鬧等情況,對于此類現象若護理人員不及時進行固定,患兒極易出現墜床、輸液針脫落、肢體不同程度扭傷等不良因素,且患兒過度活動或哭鬧同樣會引起手術切口部位出血風險以及呼吸道水腫程度,因此護理人員可對患兒采取適當的肢體束縛,對于患兒表現較為嚴重的必要時可采取鎮痛、鎮靜類藥物進行干預。
數據用SPSS20.0統計分析,計量
2資料用(±s)表示,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實驗數據可知,所選50例患兒經過本研究采用的檢測與護理方法干預后患兒均正常復蘇。

表1 50例患兒在麻醉復蘇室內復蘇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麻醉恢復室是麻醉患者麻醉后恢復生命體征恢復穩定的重要科室,但由于患者自身體質問題、外科手術方式、麻醉方式或患者自身基礎問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處于麻醉恢復期的患者的相關麻醉風險大大增加,尤其是小兒麻醉患者進行扁桃體手術后麻醉恢復時極易出現氣道堵塞、舌后墜、喉梗阻等不良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兒正常生命健康,因此對于患兒在麻醉復蘇室內采取相應積極有效的監護及護理顯得至關重要,同時患兒體質比成人較差因此出現危害生命的突發狀況發生幾率較成人高,因此護理人員應對患兒進行密切生命體征監護,一旦發生突發狀況立即進行相應救治。
根據實驗數據可知,所選50例患兒經過本研究采用的檢測與護理方法干預后患兒均正常復蘇。所選50例患兒中出現不良反應情況共6例占比為12.00%,但通過采取相應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后均安全度過。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充分說明了對于患兒扁桃體術后在麻醉復蘇室內采取相應充足準備的監護與護理工作,可以大大降低患兒在復蘇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幫助患兒順利度過復蘇的危險階段,大大提高患兒復蘇成功幾率,保障了患兒術后康復,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