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雪,林棠英,吳春燕,蘇 春,李 丹
(廣東省茂名市婦幼保健院婦保科,廣東 茂名 525200)
腹壓增高時出現不自主漏尿稱為壓力性尿失禁(SUI)[1],分娩后的女性發生SUI的概率約為46%。依據SUI 的嚴重程度臨床給予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兩種干預手段,其中保守治療是產后SUI的主要治療手段[2],其中盆底肌鍛煉方案被廣泛應用,呼吸訓練在既往研究中被證實具有輔助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價值,本研究在常規保守干預基礎上給予呼吸訓練方案,現將本次研究報道如下:
納入我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分娩并發生壓力性尿失禁的產婦共5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臨床產后SUI診斷標準;胎位、孕周、體重均正常,自然分娩;無基礎病及妊娠合并癥;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為其他類型的尿失禁;②既往存在尿失禁歷史、盆腔手術史等情況;③配合不足,認知障礙;④合并呼吸系統疾病或既往接受過相關治療;⑤患者達到手術治療標準。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具有均衡性(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對照組患者采取Kegel訓練干預、間斷排尿訓練以及生物反饋電刺激儀引導刺激干預,連續干預12周。觀察組加用呼吸訓練法:患者采取仰臥位并屈髖屈膝至90°,保持矢狀面的穩定,使膈肌、盆底肌保持在關節功能共軸位。兩小腿放在凳子面上,在兩膝蓋間放一軟墊子并囑咐患者夾住。患者將雙側肩關節向前屈曲90°,使用吹氣棒向直徑5~30cm的氣球中吹氣,鼓勵患者將氣球吹大至20cm,盡量不漏氣。將氣球吹滿后自然呼吸進行放松調整,訓練每次持續20min,1天1次,每周3次,連續進行訓練12個周。如有患者存在呼吸模式方面問題則先糾正其呼吸問題。
連續干預12周后進行干預效果評價:①尿失禁次數:記錄兩組患者漏尿次數,≤1次/周計分1分,2~3次/周計分2分,4~7次/周計分3分,≥2次/d計分4分,持續漏尿計分5分。②盆底肌肌電值:監測兩組患者的盆底肌肌電活動值(快肌振幅最大值)。③ 1h尿墊試驗:患者在1h內進行規定動作,測量活動前后衛生巾質量,計算漏尿量,>2g為陽性。④腹橫肌厚度:超聲檢測患者仰臥位平靜呼氣末腰腹部腹橫肌厚度,左右兩側分別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
所有數據使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取t值檢驗,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當P<0.05時認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基線資料差異分析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尿失禁相關指標差異對比
保守治療是輕中度產后SUI 的主要治療手段,生物反饋電刺激是一種十分常用的干預方案可通過電刺激改善盆底結構松弛狀態。盆底肌鍛煉時患者有意識的對盆底肌群進行收縮,是一種倍受臨床推崇的改善中輕度SUI 的方案。在呼吸時膈肌運動可影響腹橫肌與盆底肌的活動,因此本研究建立呼吸訓練干預,通過呼吸訓練來改善人體核心肌群的功能,從而影響盆底肌群的收縮與協調性,穩定軀干,為盆底肌的功能性活動提供條件,恢復盆底結構。從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在尿失禁、盆底肌肌電值、漏尿試驗以及腹橫肌厚度指標方面結果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
綜上所述,在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訓練與生物反饋點刺激干預基礎上給予呼吸訓練能夠更好的改善盆底功能與尿失禁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