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鳳
(江蘇省中醫院體檢中心,江蘇 南京 210029)
《丹溪心法·痛風》描述“痛風而痛有常處” “骨節疼痛,晝靜夜劇,如虎嚙之狀”。 痛風屬痹癥范疇,脾腎臟腑功能失調是發生的根本原因[1]。生化檢查發現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即高尿酸血癥。高尿酸血癥又是冠心病、原發性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2]。為能對本病做到及早干預,宣教護理,未病先防,將高尿酸血癥易引發的疾病減低到最少狀態,本課題選擇體檢人群為作為研究對象,對各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對象:對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進行體檢的機關人群隨機抽取2924人的尿酸檢測結果,進行回顧性統計,觀察分析患者的年齡分布,與BMI、血糖、血脂的關系;方法:參照體格檢查標準測量記錄身高、體重、BMI;生化指標:空腹血3ml,檢測SUA、TG、TC、LDL-C、HDL-C及FPG水平。
高尿酸血癥診斷標準[3]:血尿酸 女≥340μmol/L、男≥420 μmol/L為高尿酸血癥。
BMI(kg/m2):<18.5為消瘦,18.5 ≤BMI<25.0為正常,25≤BMI< 28為超重,≥28為肥胖;血脂參考本院(mmol/L):TC<5.7,TG<1.71,LDL-C:2.07~3.1,HDL-C<1.04。
采用SPSS21.0軟件統計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x2檢驗,偏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人群中尿酸增高共596例,高尿酸發病率20.38%。男性發病率:23.88% ;女性發病率11.11%。超重率26.7%,肥胖率33.7%;空腹血糖異常率15.6%;TC異常率18.8%,TG異常率45.3%,HDL-C異常率7.9%,LDL-C異常率49.8%。
與性別:男、女獨立樣本t 檢驗結果:兩組存在顯著差異,t=10.636,P<0.01;與年齡:不同年齡段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不同年齡段存在顯著差異,F=5.184,P<0.01;與BMI:不同BMI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不同BMI存在顯著差異F=8.970,P<0.05;與血糖 對空腹血糖兩組樣本t檢驗結果: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與血脂 各指標樣本t檢驗結果:TG兩組存在顯著差異T=-2.395,P<0.05(表1)。

表1 尿酸增高水平與性別、BMI、血糖、血脂的關系
控制性別,尿酸與TC存在顯著正相關,r=0.127,P<0.01;與TG存在顯著正相關,r=0.229,P<0.01;控制年齡,尿酸與TG存在顯著正相關,r=0.209,P<0.01;控制BMI,尿酸與TG存在顯著正相關,r=0.205,P<0.01。?

表2 尿酸水平與血糖、血脂的偏相關分析
高尿酸血癥發病率不同年齡段存在顯著差異P<0.01。不同BMI水平存在顯著差異P<0.05. SBP兩組個體存在顯著差異P<0.01。空腹血糖異常與正常組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TG正常與異常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高尿酸人群尿酸增高與年齡、BMI、血脂均呈現明顯正相關性,與血糖無相關性
國醫大師朱良春朱老[1]認為本病重在脾腎。濕濁瘀滯內阻是主要病機[3]。 飲食不節,過食辛辣、肥膩,臟腑功能失調是高尿酸血癥產生的根本原因。與既往研究[4-5]一致,男性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比女性高,分析原因為男性飲酒、應酬過多及不良的生活習慣所致;本研究也發現高尿酸血癥與TG顯著正相關,與TC、高血壓有相關性,尿酸增高水平在50歲左右達到高峰值,而65歲以上發病率又顯著高于60歲以下人群,李曦等[4]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癥對血脂的影響主要表現TG增高和HDL-C減低,兩者呈正相關。本研究也發現高尿酸血癥與TG顯著正相關,與TC、年齡、高血壓有相關性。
3.2.1 飲食干預 進食過多高嘌呤食物是導致血尿酸增高的危險因素。可以通過飲食控制來預防高尿酸血癥的發生。加強對人群的飲食指導,避免高嘌呤食物,平時多飲水,少食肥肉、啤酒、海鮮等,采用低熱能,保持理想體重是有益的治療手段。早期發現的患者,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去除危險因素及規范的藥物治療,改變其痛風的病程。
3.2.2 中藥干預 西醫西藥療效顯著,停藥后易反復,不良反應多,中醫中藥治療不良反應少、容易被接受。周汝云等[6]將高尿酸血癥患者辨證為濕熱夾瘀證,運用自擬的除濕化瘀方進行干預,連續服藥2個月,血尿酸及血脂均有下降,療效達到理想預期。余俊文等[8]辨證為濕濁下注證,運用泄濁排毒方進行干預,能有效治療高尿酸血癥。
未病先防,防重于治。飲食不節,過食辛辣、肥膩,臟腑功能失調是高尿酸血癥產生的根本原因。國醫大師朱良春朱老[1]有獨到見解,認為病機濕濁瘀滯內阻,治療重在泄濁活血,使絡脈氣血通暢,濕、濁、熱諸邪從下而出。高尿酸血癥無論有無癥狀,均需以泄濁化瘀為治則,可以解除痹痛,改善人體內環境,促進血液循環,排泄和降低尿酸水平。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積極的飲食及中藥調理及早進行干預,減少尿酸的生成和增加尿酸的排泄。將高尿酸血癥易引發的疾病減低到最少程度,防患于未然,還可能提高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減少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