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蕾,何素蕓*,王 蘭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麻醉手術科,云南 昆明 650031)
現代社會中,部分疾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而手術主要是通過人體切口進行,存在著感染、失血等并發癥等多種風險,所以人們對手術室治療與護理的質量要求非常高,尤其是近代醫療技術飛速發展的情況下,人們更加注重治療效果與護理質量[1]。有資料表示,PDCA循環管理法能有效改善手術治療效果,提高護理質量,降低風險[2]。基于此,本院進行了PDCA循環管理法在手術室護理安全與質量改進中的應用方法與效果的研究。內容如下。
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間收治的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選擇86例進行隨機分組,研究組共43人,男20例,女23例,年齡為20-79歲,平均(40.09±12.33)歲;對照組共43人,男21例,女22例,年齡為19-80歲,平均(40.51±11.9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方法為:醫護人員根據規章制度在手術室及手術器械物品消毒、恢復室管理、患者資料統計等多種方面開展質量管理工作。
研究組實施PDCA循環管理法,方法為:
(1)計劃制定;組建質量控制小組以經驗豐富的高責護士為組長,各特長護士為組員,護士長進行總控。手術前,手術團隊應根據患者病情、手術方案制定較為詳細的計劃方案,同時應根據方案內容做好手術準備,明確手術團隊中各環節人員的職責。加強團隊中相關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親屬的溝通交流。
(2)方案實施;質量控制小組應定期組織護理管理質量的培訓,并針對培訓內容進行理論與實際操作等方面的考核,以進一步提高相關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確保護理質量。在進行工作安排時,應考慮到護理人員的工作承受能力,適當調節工作時間與強度,以增加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質量控制小組應根據要求做好手術室及手術器械的消毒工作,規范手術人員的人數及穿戴。手術結束后,對應的醫療廢棄物應按流程進行稱重貼碼后再進行下一步處理。圍術期應密切關注患者的身體情況,以便于出現異常時及時采取措施。
(3)檢查;質量控制小組應安排人員每日檢查手術室,并定期就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及時找出發生原因與解決方法,避免再次出現問題。除定時檢查外,更應該安排不定期的抽查,以做好監督工作,進一步規范手術團隊所有人員的操作,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
(4)處理;階段性的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與分析,尋求最優的解決方式,減輕護理風險。在整個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注意收集意見,充分考慮其合理性與可行性,進一步優化質量管理方案,建立健全護理管理制度,保證護理工作有序、高效的開展。
本次研究中,兩組的護理質量指標內容主要有護理安全評分、環境管理評分、護理文件管理評分等,每個項目的上限分數為20分,分數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好。
本次研究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版本)進行統計學分析,用t進行計量資料(±s)檢驗。P<0.05表示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可以發現,研究組的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指標評分(±s)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指標評分(±s)
護理文件管理評分(分)研究組 43 14.06±2.59 14.26±2.46 13.76±2.43對照組 43 10.64±2.11 11.05±1.89 11.28±2.04 t-6.713 6.785 5.126 P-0.001 0.001 0.001組別 例數 護理安全評分(分)環境管理評分(分)
手術室是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主要場所,大多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病情均較為嚴重,所以其病情的恢復非常容易受到手術環境、手術質量、護理質量等多方面的影響。近年來,人們對治療效果與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提高服務質量,醫院也在積極探索改進質量管理方式[3]。PDCA循環管理法是應運時代需求而生的更為科學的新型質量管理方法,其主要有計劃制定、方案實施、檢查與處理等四個步驟,在護理過程中,四個步驟有機循環,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的質量,提高醫務人員的服務水平。與傳統常規護理相比,PDCA循環管理法有著更為完善的護理程序,考慮的護理因素也更為全面,相關的檢查、監督更為嚴格,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醫務人員的團隊凝聚力,加強醫護人員之間、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并進行經驗累積記錄,預防下一次發生問題,進而從患者自身、手術人員、手術室環境等多面提升治療效果,極大的降低了護理的風險,增加了護理安全性,提高了護理質量。
本次研究發現,研究組的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實施PDCA循環管理法能明顯改善護理安全性能,提高護理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