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芊 高慧子
【摘要】網絡迅速發展,新媒體的賦權使女性表達意見的渠道增多,女性權利話題掀起網絡熱議,隨之反女權聲音也不斷涌現。運用內容分析法對知乎反女權代表的言論進行分析,可看出其提倡兩性平等,但存在對女性形象固化及女權主義誤讀和污名化等問題。究其因,主要為傳統父系思想的根植、本土女權主義理論的缺乏、極端女權組織活動的泛濫等。擬加強女權知識宣傳、注重本土化傳播策略、發揮政務媒體意見領袖作用,促進女權主義的健康傳播。
【關鍵詞】反女權;社會化媒體;內容分析法
權主義起源干18世紀歐洲,雖未形成一個嚴密統一的思想體系,但有其共同的思想核心,即實現男女平等,性別平權。…在探尋和借鑒西方女權主義精華過程中,中國女性意識不斷覺醒。互聯網時代到來,新媒體的賦權使女性表達意見的渠道增多,女性權利話題不斷掀起網絡熱議,隨之反女權的聲音也不斷涌現并在網絡空間蔓延,甚至產生一定的性別沖突。本文選擇社交媒體平臺“知平”反女權代表的文本,采用內容分析法進行定量分析,通過后羿采集器軟件對文本進行內容爬取,再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清理,最后運用圖悅詞頻分析軟件對文章中重要詞匯出現的頻次進行統計與分析并可視化。
一、知乎中“反女權主義”文本內容分析
(一)樣本選擇
“知乎”,是注冊用戶超2億的“中文互聯網最大的知識平臺”,較之“微博”“微信”,其社區圈層化的互動問答結構使同一興趣用戶觀點更聚集,人際互動帶來圈層認同感和信任感不斷加深,團體意見更趨集中,因而影響很大。“愛分析的金融男”和“奈格利奇”是知乎“反女權主義”陣地兩位代表作者,開設有4個專欄,在知乎“反女權”陣營中有很高的影響力。本文將通過截取“愛分析的金融男”和“奈格利奇”從第1條到2019年12月22日所有回答、提問、文章及4個專欄的內容進行定量分析。具體包括“愛分析的金融男”1162條回答,154個提問,47篇文章;“奈格利奇”214條回答,2條提問,43篇文章;專欄“神圣武裝”文章325篇、“香草楓糖”文章8篇、“MGTOW(男人自行之路)”文章90篇、“奈格利奇筆記”文章6篇,分析其對女權主義者的形象構建,探究“反女權”的原因。
1.依據高頻詞對“愛分析的金融男”有關女權內容分析
依據高頻詞云圖(如圖1)統計數據顯示進行分析,這個高頻詞云圖根據次數多少來呈現字體大小。可以看到,“女權”這個關鍵詞為中心詞匯,以“男性”“女權主義者”和“男權”等關鍵詞為二級詞匯,對女權的討論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比較激進,宣揚負面情緒多。“仇視”“女權社會”“直男癌”“仇恨”這些詞匯出現的頻率較高,體現出對女權主義的認知和色彩感情。二是關注男女家庭角色探討。“丈夫”“育兒”“母親”“順從”“家務”“彩禮”,體現對男性和女性組建家庭中的分工和角色的高度關注。
2.根據高頻詞對“奈格利奇”有關女權內容分析
根據高頻詞云圖(如圖2)統計的數據顯示進行分析,“奈格利奇”個人主頁發表的關于女權議題有以下特點:一是同樣出現“壓迫”“子宮”“孩子”“家庭”“女孩”等這些詞匯,對家庭角色分工以及對兩性的認知探討。二是上升到更廣泛的層面來探討男權和女權。“政治”“經濟”“文化”“時代”“文學”這些詞匯,對男女權利跨越階級、制度、種族進行深度探討。三是涉及的地域范圍更廣闊。“美國”“法國”“英國”“日本”“中國”這些地域詞匯高頻出現。女權主義在法國啟蒙發展,20世紀70年代美國婦女運動達到高潮,80年代出現一批保守勢力聯合反對女權主義。日本女權運動受“男權制度”“家族制度”的雙重壓力,與我國相似。
3.根據高頻詞對專欄女權內容分析
從高頻詞云圖(如圖3)統計的數據顯示進行分析,在“愛分析的金融男”和“奈格利奇”的專欄中女性議題文章除前文所概括的特點都涵蓋外,幾個關鍵詞突出——“平等”“中國”“輿論”“MGTOW”:一是追求兩性權利平等。“平權”“責任”“平等”“理性”,這些高頻詞看出對男女權利平等的要求和討論。二是“MGTOW”思想主義出現在反女權思想中。“MGTO”-Man Going Their OwnWay。MGTOW的參與者均為異性戀男性,他們選擇在法律和情感上盡可能遠離女性,反對一切形式的政治正確對自主意識和自幼思想的捆綁和反對女本位的傳統主義,三是認識到網絡“輿論”對女權影響層面的力量。此外“田園”一詞,是在上述三個高頻詞云分析圖中與“男權”“女權”一樣一直存在的高頻詞匯。
4.研究結果
從上述數據分析可以看出知乎反女權主義者在一定程度受到國外女權以及反女權的認知影響,提倡追求兩性平等。多針對我國女權主義中的特色問題做探討。但并未完全跳出對兩性關系的認知局限,依然將女性形象固守于家庭角色當中,反對言辭相對激烈。對女權主義思想內核有一定誤讀,我國女權主義形象被妖魔化為“田園女權”主義——只追求自己單邊利己的權利。總體說來,這將不利于我國女權主義的發展,我們需要進一步批判思考,為我國女權主義的發展提供指導性建議。
二、反思歸因
(一)傳統父系思想尚存
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認為生產、生育、性與兒童的結合構成了父權社會的性別剝削壓迫機制。[2]盡管經過一個世紀的奮斗,中國婦女的經濟地位、政治權利和文化作用逐漸顯現,但在涉及家庭和私人領域的權利關系的時候,傳統父系思想仍然存在。在幾千年的傳統父系制度下,男性和女性形成了一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動態的平衡。這種存在了數千年的文化歧視根深蒂固,長期以來男優女劣文化深層的性別不平等思想無法接受女權主義要求的性別平等,也就有了“反女權”的呼聲。
(二)本土化女權理論缺少
“女權主義”畢竟是一個舶來概念,由于缺少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理論發展研究,導致女權主義在我國傳播模糊,進一步造成大眾對女權認知偏差。女權思想自從傳入我國之后,除了經典理論被翻譯引介之外,也出現過部分思想家和有識青年結合國情進行宣傳,[3]但結合本土國情、社情創作的理論作品還是缺少。人們對女權主義的了解也僅限于從文學作品、社會學中,而不能結合我國國情對女權主義進行系統認知。這導致部分人只看到概念與形式,而曲解了女權真正的目的,盲目認為女權主義就是要暴力反抗、剝奪男性的權利,因而進行反女權。
(三)網絡極端女權活動泛濫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一些極端女權組織的言論和活動在網絡上病毒式傳播對女權主義形成巨大負面影響。網絡極端女權組織評判男女不平等現象時過分強調女性個人權利,發布有利于自身的言論,對其不利的言論大肆攻擊。更有甚者如咪蒙、ayawawa商業化消費女權主義符號,試圖主張以“消費自由”取代女性“真正的獨立權利”。這些極端思想在網絡上被進一步激進化和夸大化,女權主義媒介形象被塑造成是暴力的、激進的“中華田園女權”,致使更多讀者對女權主義思想內核產生誤解。女權主義在社會喪失信譽和社會價值,阻礙女權主義的傳播,男女性別對立思想加劇。
三、促進女權主義發展的傳播路徑
通過上述對知乎反女權主義的內容及產生的原因分析,側面反映出我國女權主義在互聯網傳播方面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嘗試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女權相關知識宣傳
加強對女權核心思想的宣傳,構建正確的兩性認知。我國一直以來對女權主義的教育主要在專業的院校,非專業院校出身的群眾對女權主義知之甚少。此外,建國以來女性權益主要靠法律政策予以保障,民間自發爭取女性權益的活動較少。由于歷史和現實傳播的匱乏,群眾對女權主義產生一定誤解在所難免。但將一些違背女權主義思想內核的行為視為女權主義的全部而加以批判,這恰恰顯示出大眾對于女權主義知識的缺乏。因此,不論政府組織還是民間組織,亟需加強女權相關知識宣傳,提升女權主義在大眾間的認識度,避免誤讀女權。
(二)注重本土化傳播理論研究
我國女權主義的傳播不僅需將正確的女權內核傳播到國內,還需注意使之本土化,因地制宜發展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理論來指明方向和目標。與國際重要流派相比,被斥責為“田園女權”的我國女權主義所集中討論的問題多是中國獨有的,如彩禮、女兒繼承權及孩子冠名權等問題,這些爭論問題具有中國特色,不能簡單生硬地套用外國的女權思想予以解釋。我國女權主義者需探尋出一條適合本土的道路來解決女權主義在我國傳播模糊和認知偏差等問題。
(三)發揮政務媒體意見領袖作用
政務媒體代表官方的聲音,必要時對一些極端組織和亂象做出合理批判將有利于健康思想的傳播。男性和女性之間從來都不是對立的關系,政務媒體繼續發揮傳播影響力優勢,在為女性爭取平權、揭露對女性性侵犯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意見領袖作用,擴大女權思想宣傳,并且運用正確的傳播策略,減少強勢、對立的極端表達以此來引導更多的男性受眾關注、支持男女平權的運動。
參考文獻:
[1][2]孫雨佳,略論當代西方女權主義[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3]周金華,覃愿愿,女權主義在中國:理論與實踐困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7年第4期.
【作者簡介】李芊,湖南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高慧子,湖南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湖南省數字創意產業服務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7YBA254),湖南省社科評審委基金《湖南省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擴散及效應研究》(項目編號:XSP20YBC11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