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涉及到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引領社會時代發展前進的方向,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種媒介載體的多重使用,社會進入融媒體時代。如何在融媒體時代下更好促進新聞報道的創新發展成為相關人員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文章在闡述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報道內涵的基礎上,立足于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報道變革存在的問題,為如何優化融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創新發展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新聞報道;變革;創新
現階段,新媒體在媒介信息傳播和報道中發揮著十分
重要的作用,在使用的時候具備傳播信息內容多樣、平臺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新媒體的加快發展是對報紙、電視甚至是新聞網站等傳統媒體的一種沖擊和挑戰,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沖擊挑戰的背后更蘊藏著轉型發展的機遇。在融媒體的發展背景下,怎樣順勢而為、主動作為,提升新聞報道質效,有力掌握輿論主導權,使公信力、影響力得到保障,成為各級新聞人需要認真思考,并切實加以解決的現實問題。文章結合融媒體時代發展背景,就新聞報道的變革和創新發展問題進行探究【1】。
一、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報道的內涵和特點
當下,伴隨著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傳播方式、輿論生態發生了深刻變化,媒體行業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發展趨勢,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的發展格局,具體表現為:第一,即時性。在新技術的賦能下,新聞信息的發布速度更快,新聞傳播的實效性更強。第二,廣泛性。新聞信息的發布渠道實現重構,打破了時空限制,信息共享成為一種可能,新聞傳播的影響力更大【2】。第三,全面性。報道方式、表現形式已從單一的圖文報道變成有視頻、動圖、直播、H5等多元化、多形式的報道,新聞傳播的真實性更強。第四,互動性。新聞信息通過大數據收集,分析受眾喜好,實現精準推送,新聞傳播的接近性更好、趣味性更高。第五,語態變化。借助輕松的技術形式和語言,能夠將平時百姓可能理解不透的概念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解釋出來,人們能夠更加自主地聽讀新聞。
二、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報道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同質化問題嚴重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渠道在資源、渠道等方面實現了融合發展,這種拓展雖然促進了信息傳播,但使得新聞事件報道的同質化現象嚴重。比如,APP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對同一個新聞事件的報道雷同.沒有充分發揮出各個媒介平臺在傳播多元化新聞信息方面的作用。
(二)報道內容瑣碎化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受用戶閱讀量影響,新聞報道更加側重民生,有時候往往落入瑣碎的狀態,最終導致新聞報道系統性不強。同時,因信息收集能力增強、更新換代速度較快,有很多信息來不及加工編輯、甚至把關審核就發布,質量問題難以得到保障。
(三)輿論把控力缺乏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輿論的影響力被放大,新聞報道中的爭議性內容會引發新聞用戶的討論。但由于網絡環境的監督管理不夠完善,使得一些事件的討論容易出現惡意引導的傾向,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要求,甚至引發輿情安全事故[3]。
三、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報道發展優化對策
(一)打造多媒體發布平臺,實現新聞報道多元化發展
融媒體是一種多個媒體融合發展應用的媒體形式,在充分整合多個媒體的情況下能夠達到理想的新聞報道效果。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新聞報道發展,需要強化系統思維,打造融媒體發展平臺,借助廣播、電視、網站、APP、微信、微博等終端對新聞進行報道,通過文圖、音頻、視頻等這些形象化、立體化的方式,及時有效將新聞信息傳遞給用戶。
(二)強化內容加工篩選,確保新聞報道“接地氣”
第一,堅持“內容為王”的主張。融媒體發展推動了互動方式的轉變,但內容永遠是根本,融合發展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把內容建設應放在第一位,只有打造高質量的內容,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才能真正吸引受眾,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第二,堅持融媒體思維,打造輿論合力。著重解決融媒體報道的技術、機制問題,打造新聞內容篩選機制,著力實現優勝劣汰。借助多樣化的媒介技術形式,充分發揮各自媒介資源優勢,大力拓展內容傳播范圍,不斷擴大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產生更大的傳播效應和經濟效益[4]。
(三)強化受眾為本理念,有效增強受眾參與感
以人為本是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和發展所需要遵循的一個原則。堅持多把鏡頭對準群眾、多把聲音留給群眾,拉近新聞報道與受眾的距離,更好擴大新聞知曉度和傳播影響力。針對不同的媒介特點,注重新聞內容設計,強化新聞內容編輯,贏得不同層次受眾對新聞涉及內容、媒介的喜好,引導受眾自覺、積極地參與到新聞事件中。新聞采編人員要深度認清新媒體特點,加強對新聞信息調查,提高自身創作技巧,對于不同新聞的報道采用不同的表現手法,通過社交軟件、在線平臺傳播新聞信息,通過多個方式引發大眾對新聞內容的興趣。
(四)強化新聞報道題材的創新
通過創新新聞報道題材資源,優化資源的整合利用來增強新聞報道的實效性。要著重關注新聞信息的基本內容,避免出現內容重復加工和雷同報道現象。在題材創新方面需要從新聞關注點方面進行,使得新聞報道能夠凸顯出地方特色。要努力構建受眾分析數據庫,加強社會調查,掌握受眾偏好,精準設置議題,積極做好引導,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傳播新聞信息,讓受眾感受到正確的思想觀、價值觀[5]。
(五)增強新聞報道的深度廣度
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報道的出發點需要進行革新,打造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根據社會范圍內新聞發生情況定期更新報道重點。要從信息采集、策劃整理、資源整合等方面入手優化,利用組合、分解等創造法進行多樣化處理,借助多媒體平臺來使得新聞報道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呈現出較強的輿論引導能力。同時,對于時政新聞和民生新聞的占比關系也需進行調整優化,不斷提升新聞報道的整體質效。在傳播網絡新聞的過程中還需要增強版權意識,在網絡新聞報道中多增加原創內容。
(六)完善新聞報道的輿論引導
融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報道要做好輿論監督控制工作,針對當前新聞報道出現的一些負面問題,需要加快建立完善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管理體系,科學評估新聞報道中的一些輿論監督內容,全面分析播出后可能對社會范圍內產生的影響,確保輿論監督報道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實效性。要著力建立完善新聞報道輿情研判機制,及時發現、有效處置新聞報道中輿情問題,辯證正面引導受眾的思想認知,確保牢牢掌握話語權。
(七)打造高素質的新聞宣傳隊伍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社會公眾的媒介素養也在不斷提升,人們對新聞傳播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對新聞媒介人員的個人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求其能夠及時把握最新、最正確的新聞內容,打破聲、屏、報、網和微平行運作結構,將以往分散化的新聞報道部門整合在一起,重新打造融媒體中心,實現一次性采集、多媒體呈現、多渠道發布。在日常工作中,各級新聞機構要加強新聞從業人員培訓教育,不斷優化考核激勵機制,增強其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著力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高素質專業化采編人才隊伍[6]。
結語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的競爭已經不再單純的只是“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主動權”,而是逐漸涉及多個層面,除了新聞產品本身的內容之外,傳播渠道、用戶管理和媒體機構本身形象的維護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能夠更好地借助融媒體進行信息傳播、交流和發展,需要新聞采編人員強化自身能力,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擔當,通過學習掌握更多應用融媒體的知識、技能,并借助融媒體平臺來挖掘更多有價值、有深度的信息,從而更好地推動新聞事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洪艷.媒介融合時代“新聞攝影”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15):260-261.
[2]董天策.探索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傳播教育的改革與創新——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的認識與實踐[J].中國記者,2016,000(002):48-50.
[3]郭菲.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學概論課程的教學創新和改革[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03):224-225.
[4]王冠龍.融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變革與創新[J].青年記者,2019(32).
[5]沈祖玉.從數據新聞看融媒體時代的新聞理念變革與創新[J].贏未來,2018,000(022):1-1.
[6]田連友.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改革與創新[J]中國報業,2018,000(022):65-66.
【作者簡介】孫飛,連云港報業傳媒集團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