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年
摘 要:在進行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重視同步拓展閱讀的指導,需要按照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探索閱讀教學素材中的重點以及信息,重新構筑文本語境,并且進行延伸與拓展,從而對素材有一個新的認識,加深學生對于閱讀素材的理解。基于此,闡述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同步拓展閱讀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同步拓展閱讀;高中語文;指導策略
時至今日,依然有不少教師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只需要被動地聽教師所教學的內容,并且將筆記以及知識點記住即可。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難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且很少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會出現不懂的情況。而拓展閱讀則是一種不局限于教材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思考,而且還能使教學的質量得到真正的提升,幫助學生培養思考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一、高中階段語文課程同步拓展閱讀的誤區
不少教師在進行同步拓展閱讀教學的時候,更加關注學生的拓展經過以及內容,對于拓展的效果則不怎么重視。由于教師在進行拓展閱讀教學時的目的不夠明確,學生也難以抓住重點、難以對文章素材進行有效的理解。拓展教學的主要目的便是圍繞學習的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深入的掌握,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從而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如果在進行拓展教學的時候只是重視對知識的延伸,卻忽視思維訓練,也就自然算不上是拓展教學。而且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拓展的內容與課本的平衡,忽視情感與認知的平衡。如果在拓展的過程中,超過了學生的知識以及情感認知范圍,學生則會出現難以理解的情況,這樣不僅使得教學的負擔加重,而且學生也可能出現心理受挫的情況。此外,還有一些教師在進行拓展的時候,拓展的內容過于無趣,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沒有興趣。拓展閱讀作為教材的延伸以及補充,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類型進行拓展,使得拓展效果得到提升。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需要對每一篇文章均進行拓展,拓展的部分只是文章的延伸,教師需要隨機應變地進行拓展,從而使得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均得到提升。
二、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主導
在進行拓展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作為拓展閱讀的策劃者,對拓展閱讀教學進行策劃,為什么要進行拓展,如何進行拓展,這些都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由于拓展閱讀不僅僅是對教師智慧的考驗,更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教學時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在進行拓展閱讀指導時,首先需要對課本的內容進行深入的閱讀,并且對閱讀材料有充分的理解以及感悟。一名教師想要將拓展閱讀課程上好,首先需要對教材有深刻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其次,教師需要有一個拓展的方向以及目標,并且對拓展的內容合理掌握,最終使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當對教學內容有了理解之后,還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從而使得教學更加順利。例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以及情感等投入實踐活動之中去,使學生對閱讀教材有更深刻的把握。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一個是思想以及精神方面,一個是語言文字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感悟以及想法說出來,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得到真正的提升,激發其想象力以及提高其思維能力,從而使得教學的質量得到真正的提升。
三、及時進行評價,提升學生的認知
在進行拓展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引導之外,還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不能因為學生是教學主體便放任學生自由地進行拓展。教師需要保證指導的正確性,認真總結經驗,在提高自身指導水平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態度、心理等進行了解,從而達到能夠真正引導他們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進行高中階段語文同步拓展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了解,并且進行精心的備課以及選材,選擇學生能力范圍以及認知范圍之內的題材,而不要選擇學生難以理解的題材。教師還應該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則主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起到自身的引導作用,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還能給予學生提升想象力的機會,讓學生暢快地進行思考,從而使得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均得到有效的改善。
參考文獻:
[1]王琳璐.讀練結合,讀寫交織,讀悟貫通:略論高中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7,96(5):135-136.
[2]聶勛偉.高中語文課堂同步拓展閱讀教學實施策略探討[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8,45(5):81.
[3]曾紹庭.高中語文課堂同步拓展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閱讀與鑒賞(上旬),2017,31(11):222-223.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