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魏鑫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也不斷提高,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新的價值觀涉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這一問題也是目前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對于我國自然環境而言,要想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促進的目的,需要達到一個平衡的供需關系,尤其是森林產業,對我國經濟發展以及生態文明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生態文明與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展開相關研究。
關鍵詞:生態文明;林業發展;可持續發展
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背景下,人們對生態文明有了新的認識。林業可持續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林業可持續發展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時能夠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提升。
一、生態文明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就是生態文明,生態文明的涵蓋范圍較為廣泛,其中就包括林業方面的基本發展情況,林業可持續發展對生態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生態文明當中的重要一環。如果林業可持續發展這一環出現問題,就會影響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質量,因此,在林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考慮到經濟、生態和社會多方面的發展目標。從某種角度上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需要符合生態文明這一大目標。
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表明:林業在生態文明當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作用,要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就必須要做好林業可持續發展工作,深化植樹造林工作,增加林業種植面積,充分發揮林業資源的作用。林業資源具有水土保持、空氣凈化等作用,只有做好林業可持續發展工作,才能使林業資源最大限度地保持平衡,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從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上看,林業可持續發展也是最容易實現的一環,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不斷建設生態文明的意義
(一)改善我國生態環境
我國三大生態系統有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對人類生存的環境具有凈化空氣、釋放氧氣的作用,是人類發展不可缺失的物質。同時,森林生態系統還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匯集土壤當中的各種有用物質,對土壤具有保護作用。除此之外,森林生態系統還可以維持水土,能夠儲存水資源,因此能夠很好調節旱季與雨季的水資源。對于一些沿海地區來說,可能會常常發生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泥石流對人們的生命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人們的生存面臨著威脅,而不斷建設生態文明,加強森林生態系統的維護可以對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具有調節、控制作用,能夠有效改善我國生態環境。
(二)促進我國生態文化的發展
在經濟上,我國走的是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道路;在政治上,我國走的是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在文化上,我國也要保持著獨有的特色。在現代社會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不僅僅要達到供需之間的平衡,還要建設我國特色生態文明。生態文明的建設不僅有利于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為我國市場建立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還能促進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同時,還能作用于人們的精神生活。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帶給人們一個好的視覺感受,讓人們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中放松自我、陶冶情操,使人們心情愉悅,從而真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三、促進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策略
(一)加大扶持力度,轉變發展方向
為了能夠有效促進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我國應該要建立健全森林資源的知識產權制度,針對森林資源的發展,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扶持林業可持續發展,為林業資源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通過加大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扶持力度能夠吸引更多的林業開發投資者,從而增加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投資力度,促進我國林業不斷發展。在林業發展過程中,還要注重及時轉變發展方向。林業的發展方向并不僅僅是公益林的發展,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發展商品林市場,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在公益林的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周期長、工程量大、花費時間精力多等問題,同時在開發時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及時轉變發展方向可以適當延長林業發展的產業鏈,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也有助于我國經濟增長。
(二)完善先進的林業科技支撐體系
先進的林業科技對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支撐作用,為了保證我國林業建設的治理,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要重視林業科技的投入,將林業科技應用于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各方面,從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在林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要科學的設計、組織、管理,還要適當增加對林業管理的資金投入,在比較重要的林業項目中,應該需要≥3%的經費,利用經費對重點林業項目進行補助與供給,能夠保證重點林業項目的建設質量。同時,在林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還需要充分結合實際情況,各科技部門應該要針對林業的重點項目及相關專利進行分析和探究,從而研制出更多的先進林業技術,且具有實用性。
(三)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產業體系
公益林與商品林的建設都對林業產業體系有一定的作用,商品林的應用主要是在市場經濟中,發展商品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政府對林業投資的壓力,從而提升林業的經濟效益,將其應用于林業發展中還能夠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林業發展具有周期長、風險高、范圍廣等特點,因此投資環境較差。要想切實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針對這幾個特點入手,完善投資環境,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為此,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加深產權制度的變革;減少林業稅收;改善資源制度等。
(四)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態補償體系
在一定的條件下,森林并不能實現林業生態收益,這時由于森林對生態環境具有較大的正外部性影響。因此,為了改善這一影響,就要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態補償體系,這一補償體系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創建生態補償基金;改善管理制度,實行綠色GDP運算;創建全面的補償制度,促進可持續發展等。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林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緊密關聯,將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可持續發展充分結合起來,不僅能夠促進林業的發展,還能促進生態文明的建設。為了充分發揮林業資源的作用,針對我國森林資源的現狀,必須要深入剖析其原因,并從中摸索出一條可行道路,從多層面推進林業可持續建設,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曉新.生態文明與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02):95.
[2]聶景碧.生態文明與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分析[J].林業科技情報,2018,50(02):58-59.
[3]劉莉,李國梁.生態文明與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