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琳 許亞嵐
2020年,恰逢我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三十而立,我國資本市場歷經風雨不斷成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縱觀30年來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始終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這條主線前行,這也是資本市場未來的改革方向。
今年,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按下“加速鍵”,頻繁強調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密集出臺新舉措。
“黨中央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資本市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這一切都給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強調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性可以從幾個方面理解:首先,我們國家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結構優化的關鍵階段;其次,當前各種逆全球化的思潮、民粹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進一步興起,對未來全球的政治經濟發展格局和治理帶來巨大的挑戰;第三,當前疫情的全球蔓延,深刻改變了全球的經濟金融體系和運行規則。”證監會前主席肖鋼表示。
在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各個板塊承擔著不同的任務。首先,作為資本市場深改旗幟,科創板一年以來成績亮眼。
“能否真正讓科創板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上市企業中培育出一流的科技型企業,這是最重要的。”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錫軍對《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表示,目前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能否成長為在其領域里領頭的,甚至在國際上能夠領頭的企業,是我們首要考慮的,比如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微軟公司,一開始也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但經過20年的發展,成長為一個國際性的大公司,比一些傳統企業成長更快。“因此,給這些企業提供機會上市只是其次,通過科創板的運行讓這些公司更好地規范運作和發展是目的,科創板能否讓這些好的公司成長起來,是檢驗板塊是否真正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的、根本性的標準或判斷的指標。”
科創板在推進初期承擔的以及最受關注的還屬試水注冊制的重任,這對中國資本市場改革來講具有里程碑意義。
目前來看,科創板試點注冊制非常成功,為創業板以及未來主板的注冊制奠定了極其良好的基礎。星石投資總經理楊玲向《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稱,未來,當各個板塊的注冊制功能逐漸完備后,預計科創板會慢慢回歸更明確的定位,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服務于投資周期長、投資不確定性強,但同時又對國家長期戰略具有巨大貢獻的行業和公司,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中形成與其他上市板塊的“錯位競爭”。
一年來,科創板在推進科技創富方面已經邁出了很好的第一步。在科創板造就的幾位百億富豪中,就有85后的青年科研天才。事實上,中國也確實需要讓科學家們不僅能實現自我價值,也能實現財富價值。楊玲認為,這將成為科創板走得遠、走得好的法寶。
“科創板未來的變革可能更多的還是出于對消費者的保護,以及能讓股市更好地發揮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對《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稱,一方面能夠反映企業的估值發展情況;另一方面,能夠真真切切地讓企業獲得一些相關資源,而不僅是進行資本操作的一個渠道。“設立科創板的意義就是資本市場改革的歷史性突破,它的定位是屬于科技創新型企業的一個嶄新的市場。可以說,科創板未來就是要去吸引這些優質的獨角獸企業在我國上市。”
資本市場以注冊制為核心改革,先是在科創板獲得顯著成效,如今創業板注冊制也逐漸落地。
趙錫軍告訴記者,創業板注冊制的改革比科創板要復雜一些。“因為科創板是沒有存量的,它是一個新的板塊,是完全增量的改革,所有的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都可以按照新的標準和要求進行規范。而創業板已經開板多年,是存量的改革,重要的任務是那些已上市公司的掛牌交易、信息披露等制度安排的調整,以及投資者門檻要求的調整。比如,企業上市的信息披露制度改革過程中,已經上市企業怎么順利完成轉換等,這些不僅需要技術層面的調整,對上市公司包括投資者的行為也需要做一些改變,這些方面都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易制度里比如把原來的漲停板制度重新調整后,會給創業板帶來什么影響,都要提前有所評估和安排。
注冊制先在科創板推出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是從難處攻堅。“過去很多人認為注冊制不適合在科創板推出,反倒可以在主板推出,簡而言之,越是容易判斷的東西,被人忽悠的概率就越小。舉個例子,一家醬油廠,一瓶醬油多少錢,成本多少錢,盈利怎么樣,通過注冊制上市,普通人都能把賬算清楚。但芯片、醫藥等行業就很難懂,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保護的壓力就特別大,它的定價非常困難,導致估值虛高等問題。”
當然,魯政委也告訴《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不懂也不能說它不值那么多錢,比如亞馬遜十幾年不盈利,市值卻不斷創出新高。
此外,科創板可能會更加注重科技的含量,創業板不管是在科技領域還是在服務業、制造業等領域,所覆蓋的行業范圍更廣,對技術含量的要求不是太高。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接受《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在創業板推出注冊制,凡是可以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應該同樣可以到創業板上市,但反過來就未必了”。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邵宇也對《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表示,創業板所接納的公司類型比較多、面更廣,新經濟、老經濟都有,科創板則偏硬、偏前沿一點,相對來說可能更加有針對性。“創業板試點注冊制的時候,可能會比較有節奏、謹慎地推進。”
科創板和創業板引進注冊制,都圍繞注冊制改革形成的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和技術層面的改變。趙錫軍認為,重要的是,創業板的改革會為中小板、主板引進注冊制改革奠定一個很好的基礎,起到一個示范作用,這是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所具備的特殊意義。“因為中小板和主板也開板多年,有很多上市公司,如果進行注冊制改革,特別是對于存量部分的改革,更多的可以借鑒創業板改革成功的經驗。”
其實,截至目前,從純粹的技術上看,魯政委表示,相對科創板來講,創業板已經有不少的地方進行了調整,比如跟投,只有不盈利或有“VIE結構”的上市公司才要求跟投,其他有盈利的則不用跟投。“包括投資者保護制度,就是在調整優化當中來擴圍,因為最終注冊制肯定要擴展到全市場。”
就目前來看,要確保創業板注冊制平穩推進,我們要做的準備有很多。楊玲表示,實行注冊制意味著企業凡是符合形式和條件的就可以上市,而不對企業進行過多的實質性審核,因此,上市公司的質量是需要投資者自己審核和判斷的,同時上市公司的數量也會相對多一些。相對應地,從資金端或者需求端來看,也要引入更多的長期資金,形成一定的賺錢效應,才能期待一個長牛、慢牛的格局。
整個投行體系、中介金融機構體系,包括市場中介體系,必須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投資者也要有承擔風險的能力。“這些企業不一定都會成功,其中有很多可能會面臨退市或調整的風險,市場的參與機構與投資者都得做一些配套措施。當然,對上市公司的嚴監管理念要繼續貫徹下去,同時對投資者也要有充分的保護。”邵宇如是說。
注冊制的推進要循序漸近,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對《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稱,投資人、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等要對注冊制有一個更好的理解、更多的準備以及更好的接納。
為了更加市場化,承珞資本合伙人徐泯穗認為,等創業板注冊制運行平穩以后,科創板可以考慮取消券商跟投,建立裸賣空交易機制,引導境外公司在科創板上市,使得板塊的市場化定價功能進一步優化,并且探索板塊的國際化。
當然,注冊制改革未來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它的使命遠遠沒有結束。
“注冊制改革核心之一是強調合規性審查以及對公司業績本身的要求。”王鵬表示,未來相關的監管層、審查層指標的設計,應該是動態的、更加強調科技導向的傳統式監管。同時,對于創新行為,當我們還不能夠明確其業務模式、技術有何風險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模擬的方法。“比如,通過監管查核等方式進行測試,從而規避風險,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如果原有的規范性指標或者審核制時代不能夠發現風險,那么注冊制下更應該做好風險防控。”
嚴格來講,注冊制還包含了對投資者保護系統的加強,魯政委稱,注冊制要求上市企業有充分的信息披露,最終發行公司的價值交給市場包括投資人來判斷。這就存在兩個問題,第一,上市之后管理層不再進行實質性的審核,那么,企業信息沒有人審,信息是真是假,披露的程度夠不夠,披露程度不夠要怎么辦,這個披露是不是到了合適的水平?尤其科創板都是硬科技,硬科技涉及很多普通投資人的盲區,這些都是監管層面需要考慮的問題。
第二,很多公司上市的時候還不盈利,如果上市之后,出現比如發展不好或欺詐的情況該怎么處理?這就需要有相應的退市機制以及投資者保護機制,例如國外有一套很完善的制度,從壓實中介機構的責任,到媒體的監督,到個股的做空機制,包括集體訴訟。
近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提出,會強化民事賠償和刑事追責力度,要加快新修訂的證券法實施細則落地,對典型重大、社會影響惡劣的個案,依法及時啟動集體訴訟。金融委會議提及啟動“集體訴訟”,具有重大意義。有律師預計,年內可能會有第一例以投保機構作為代表人的集體訴訟案件出現。
魯政委向記者坦言,金融委提出啟動集體訴訟包括建立聯合的執法隊伍,這說明這些制度都在進一步完善當中,相關部門已經在部署。包括科創板市場,為了防止主承銷商和定價當中存在的道德風險,科創板要求券商跟投,但跟投會帶來一個問題,“券商要頻繁增資擴股,跟投的錢都是證券公司的資本金,但券商是一個中介機構,沒有足夠的資金,如果要跟投,就會導致后續的科創企業上市資源不足,供給跟不上”。因此,歸根到底還是要有一套投資者保護機制,能遏制其道德風險,使得它的定價不至于過于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