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新三板精選層將于當日上午在全國股轉公司掛牌大廳舉行,首批32家企業將晉層交易。截至記者截稿,首批32家公司已全部完成公開發行程序,包括精選層開市交易相關技術、業務和監管準備工作。而隨著精選層的落地,新三板“精選層-創新層-基礎層”的內部多層次市場板塊結構也會正式形成。
“精選層的推出使得新三板進行了分層,這會激發新三板市場的活力,改善交易,并且讓投資者更容易甄別。”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對《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稱。
一個市場的魅力最重要的就在于它的流動性,如果一個市場的交易比較清淡,市場就缺乏活力,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告訴《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現在新三板采取分層,是為了能夠活躍市場,讓這個市場有更多的人來參與,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接下來新三板應該還會降低投資者的參與門檻,讓市場更加活躍。
他還向記者透露,其實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的草稿當中,并沒有提及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而在修改稿和最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案多加了一句,就是要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實際上這主要是針對新三板。應該說,今年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是資本市場改革的一大主要任務,對活躍新三板市場是非常有幫助的。”
新三板精選層的推出使得市場的流動性提升了,認購倍數非常高,資金規模也很多。具體來看,銀泰證券股轉業務部總經理張可亮對《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表示,一是之前門檻比較高,深化改革之后精選層、創新層、基礎層等三個層次同時降門檻;二是開戶數更多了,精選層有150萬戶,基礎層有50多萬戶,創新層有50多萬戶。另外,通過前期的打新、營業部的開戶等,市場對新三板的認知也發生了變化。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稱,精選層的推出打通了它跟其他板塊的一個動態機制,使表現比較優秀的企業能夠轉板,有助于增強市場的流動性,同時也使得多層次市場有機聯動起來。
過去新三板市場之所以不活躍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它跟科創板、創業板、主板之間的聯通機制沒有打通,企業永遠在一個市場里面轉,大家都沒有積極性和動力,變現、流動性也很差。而一旦有了打通的機制,相當于告訴你,“以前你成績再好,上完高中就回家該干嘛干嘛,你就沒有動力好好讀書,后來告訴你,努力學習并且學習優秀,還可以上清華、北大,學習勁頭就會不一樣”。
“我們經常說,要鼓勵VC、PE的投資,而一旦二級市場交易不活躍,估值上不來,就沒有人愿意在一級市場找一個技術好的公司去投資,因為投資人找不到變現的渠道。而一旦二級市場活躍起來,有很好的定價,投資人就會到處找有真正硬技術的公司,這也就刺激了科研發展。”魯政委說。
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對《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表示,經歷了5年多的低迷,新三板改革目前來看很成功,精選層受理了80多家,首批32家IPO公開發行也融資了100多億元,對新三板上市企業和投資者來說,也有更多的選擇。“比如企業的資本市場路徑不再如過去只有一條路,新三板給了企業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方式,未來企業可以在新三板里轉板,由基礎層到創新層,再向精選層發展,在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都可以交易、融資,甚至在精選層就可以公開發行,實現和A股一樣的交易模式。”當然,也可以直接到科創板或創業板申報。
推出一個獨立的新三板是一種特殊的、必要的發展方式,張馳稱,中小企業不一定要做得很大才能去上市,而是在早期就可以先在基礎層發展,企業壯大一些就可以到創新層,規模再擴大還可以到精選層,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每個階段都得有公告,都得接受監管,企業從很早就開始規范,對企業來說也是好事。
精選層的出現,無論是對于投資者、投資機構還是對于企業來說都是一個振奮士氣的消息。
新三板的精選層和轉板制度是打通整個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中小企業有望從基礎層晉升到創新層,再進階到精選層,而后轉板到科創板或創業板,這樣的多層次結構使得整個新三板的吸引力和流動性大為加強,也為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承珞資本合伙人徐泯穗在接受《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要妥善考慮自己對接資本市場的路徑,是直接掛創業板、科創板,還是進入精選層,都要根據企業自身發展需要和各個板塊的特點綜合考慮。
此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各個層次之間有各自的功能和定位,這是多層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和完善的問題。但各個層次之間,除了各自的功能和定位以外,企業如何從一個層次轉板到另一個層次,也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中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錫軍告訴《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其中是有一些基本要求和條件的”。
企業轉板就如同高考,到了規定的分數線就可以升,比如市值、每股股價、流動性等指標。“這些也代表著市場是否對該企業感興趣,投資者對其是否認可。”魯政委說。
“如果沒有轉板安排,改革的目標就不會特別清晰,如果是按照轉板的可能性來改革,就有了一系列的考慮。”趙錫軍稱,比如精選層推出后,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達到了進入科創板或創業板的上市條件,是否可以轉板就有目標可循,設立精選層也就有了積極意義,否則設立了精選層,企業未來也不能轉到正式的交易所的板塊,大家的積極性、效果和作用可能會打一定的折扣。
另外,“之前新三板的問題在于雖然上市沒問題,但對投資端的友好性相對比較弱,投資者沒有持續的賺錢效應,必然呈現出流動性不強、交易不活躍等問題,相應的融資端的問題也就沒有解決。”星石投資總經理楊玲對《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表示,新三板精選層最大的變革在于它采用“公開發行+連續競價”,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它跟主板的區別就不是很大了,這將大大地豐富交易的活躍性,為整個新三板注入極大的活力。
新三板市場總體來說,制度供給已經有了,一些細節可能還需要完善。目前,張可亮認為,最關鍵的還是投資者教育方面,要讓更多人認識新三板市場的特殊性。“很多投資人還是用A股的投資理念來看新三板的股票,有些還帶有一些炒作、投機的思維。新三板應該是一個價值投資的市場,其中一些好的股票也可以長期持有。”
另外,中介機構的責任以及券商對新三板市場的投入還需加大,過去券商對新三板的投入太少,接下來要加強中介對市場的認識,引導券商加大對市場的投入,否則券商可能會成為這個市場發展的一個瓶頸。“目前投融資雙方積極,但供給不足,因為券商做不出那么多項目,比如精選層首次開盤了30多家企業,為什么沒有更多,是因為券商沒有那么多保薦隊伍,做不來那么多項目,動力就跟不上。”張可亮稱。
新三板上市企業有1萬多家,可以說是魚龍混雜,數量太多、規模太大,投資人無法甄別哪些公司有投資價值。而從1萬多家企業中精選出300家,縮小了選擇的范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研究員尹中立向《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表示,對投資人來說,目標肯定會更加聚焦,這也是推出新三板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但總體來說,新三板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上市企業數量太多,很多企業質量太差。
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對《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稱,推出新三板精選層對投資者和投資機構來說,能夠更好地選股、選行業。但一方面初期精選層股票供給較少、可投標的不多;另一方面成交量方面缺乏可參考的歷史經驗。“到底什么樣的股票能夠進入精選層?市場運作方面有沒有好的保險機制和退出機制?怎么做到公平公正,保證數據公開?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或風險點。”
而每個板塊的投資者門檻不同,因此,企業在精選層培育的時候,不僅僅是企業本身,投資者也需要有相應的考慮,趙錫軍建議,要盡可能符合準備對接或轉過去的板塊對投資者的要求,甚至在信息披露、財務、審計等方面的要求都要滿足。
此外,上精選層的公司,大概率不具備直接上市的條件,收益的離散度可能會更高,楊玲稱,雖然挑到好股票可能會帶來豐厚的收益,但風險也相對更大,所以投資者不能采用之前的聽消息、炒概念的方式,而是要仔細分析和思考,從而進行辨別。“因此,新三板精選層可能更適合專業投資者,普通投資者甚至是投資‘小白還是要謹慎。”
當然,如果是科創板的投資者,魯政委認為,其投資風險應該能更好地把握,“因為新三板企業回到它的基本層面上講,其硬技術和難理解的程度應該比科創板低”。
一個市場在剛起步或開始上升階段總會存在多種問題,投資人剛開始也會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隨著市場容量不斷擴大,投資者也會更加理性。
對于投資者來講,重要的還是要關注企業的信息披露,對于精選層來講更是如此。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建議投資者,不要把新三板當做一種操作的工具,認為又出現了一個國家非常重視的投資渠道,從而在對公司基本面不了解情況下追漲殺跌,這是要避免的。“應該避免盲目性,更加客觀、理性地研讀相關知識,對企業估值做出一個比較客觀、理性的判斷,同時,要廣泛獲得上市公司有關信息,做一個對自我的不利判斷。”
新三板投資要更加注意風險控制,更加強調其專業性。李大霄也表示,新三板投資風險相對較高,畢竟企業信息披露不完整,沒有A股那么充分,投資者保護的政策也少,同時,精選層又是新開的板,因此投資新三板必須是真正懂行業的專業投資者,而不是跟風的投資者。
另外,精選層有10%以上老股是不限售的,可能開盤的漲幅不會像科創板那么高,張可亮建議,第一天普通投資者不要盲目追高。“精選層第一批企業的規模大部分還可以,但后續發行的企業凈利潤只需夠1500萬元即可,這樣的企業屬于中小企業,經營上有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