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林

展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金融,將呈現三個“重大”變化、三大“寬松”政策。
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蔓延全國,擴散至海外部分國家和地區。巨大的“黑天鵝”飛起,2020年中國經濟金融走向成為市場關注的話題。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分析經濟金融發展,要全方位、多角度、動態化。上?,F代服務業聯合會金融科技服務專委會專家、上海銀行原執行董事副行長、全國城商行清算中心原理事長王世豪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較大,但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短期內,疫情對制造業、中小企業、對外貿易運輸業、旅游、餐飲、文化等第三產業的沖擊不容忽視。展望2020年中國社會經濟金融,將出現“三個重大變化”和“三大寬松政策”。
3個重大變化
王世豪認為,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瘟疫阻控戰爭,創造了多項人類奇跡,具體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創造了中國式的全民隔離模式。中國第一次實施全國緊急狀態的一級響應;第一次實行千萬級人口城市(武漢)封城;第一次讓全國14億人足不出戶、自我隔離,宅家數周;全國實施了一次百年不遇的春節長假;第一次全國性的工廠停工、學校停學、交通停運。
2.創造了全民抗疫盛況和瞬時舉國動員。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在大年初一召開常委會;全黨全國團結一致、一呼百應、全國一家、資源共享、不講條件,全國第一次調集3萬多名醫護精英援鄂,全國19省市第一次對口支援湖北一省的16地市;十余天建成雷神山、火神山、方艙醫院床位15000個;戰時的社會管理系統迅速建立(水、電、氣、網絡通暢,農產品和生活物資的保障供應,穩定民眾情緒,保障信息高效傳遞)。
3.在線模式的空前運用和社會觀念的重大改變。這次疫情第一次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社會景象,中國的物流優勢得到充分展現,抗災物資源源不斷運送到武漢及各地;農產品和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斷送到各居民小區門口;公司都啟動了線上辦公模式;第一次實現了全民生物醫藥知識的大普及,提升了全民對生物戰爭的認知和重視;改革開放后人們第一次發出內心崇拜的不再是名人、富人,而是醫護人員、戰士、快遞小哥、農民;人們渴望誠實、善良、公正、愛心;人們第一次關注社會治理方面的科學、法律、倫理,并成為全社會討論、學習的熱點。
王世豪認為,疫情之中和疫情之后核心就是兩個字——穩定。一個“穩定”方針,即經濟、財政、社會都需要穩定的方針。
經濟方面,從2007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已連續12年下降。全年增長目標從“保8”到“保7”,再到“保6”。王世豪認為,疫后應采取綜合措施將增速穩定在5%左右。
財政方面,由于經濟增速下降,更由于疫情嚴重,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面臨巨大壓力,存在重大赤字風險。王世豪說:“2020年如何平衡和穩定財政赤字是個非常大的問題,否則將影響到各級政府運轉和經濟復蘇?!?/p>
社會方面,全民抗疫戰爭和疫后事宜處理,需要穩定的財政收入。王世豪表示,只有社會穩定,才能社會和諧,正常運轉,迅速恢復。
三大“寬松”政策
王世豪認為,疫后要保持全國穩定和5%的經濟增長,必須實行財政金融方面的三大“寬松”政策,即貨幣“三降”:降存款準備金率、降利率、微降匯率;財政“三升”:升赤字率、升投資、升社會保障;投資“三寬”:外商投資放寬、股市放寬、房地產放寬。
1. 貨幣“三降”
2020年1月6日,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釋放8000億元資金。王世豪說:“ 8000億元是高能貨,還有一個倍增效應。疫情發生后至2月20日,央行已通過各種工具向市場投放3萬億元貨幣,保持了社會資金的充裕。”
鑒于前幾年銀行貸款利率較高的現實,如能降低利率,等于給所有的政府、企業、居民減少開支。當前約有150萬億元的貸款,如果利率降低1%,就是1.5萬億元。在王世豪看來,降利率就是降低鈔票的價格,這將給疫中和疫后全國的各級政府、所有的企業、因疫情而增加支出或減少收入的全體居民發一個非常大的紅包。
當前中國的外匯儲備有3萬億美元,主要來自貿易順差。服務項逆差2700億美元,資本項有限制。在目前疫情暴發、貿易受阻的環境下,賺取外匯難度加大。同時,國家每年需要用巨額外匯購買生產原材料和生活必需品,以維持正常的發展和生存。根據王世豪的分析,物以稀為貴,外匯將變得稀缺,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微降。
2. 財政“三升”
面對財政困難,升赤字率是應對舉措之一。王世豪分析說:“中國經濟去年實現全年增長目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發揮了一定作用,把2020年部分債券額度提前至2019年第三、第四季度使用。在2020年突然暴發疫情的情況下,如要實現全年經濟增長5%目標,必然要繼續擴大債券發行規模、提升赤字率?!?/p>
去年外貿按美元計算是微降,按人民幣計算是微升,一年之內沒有大的變化,單靠外貿存在困難。靠消費也不容易,百姓私人消費全國40萬億元,集團消費全國100多萬億元,當前私人和企業都缺錢。只能靠投資,而由于民營企業和房地產投資欲望不強,政府必須通過增發國債、出售資產、收購兼并等方式換取現金以增加投資。疫情過后,全國醫療及公共衛生的投資預計會大幅提升。
去年年底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強調,兜實兜牢“三?!保ū9べY、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支出底線,為財政經濟平穩運行創造條件。因此,2020年社會保障度也要提升。
3. 投資“三寬”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已于2020年元旦起實施。王世豪分析說:“該法律的核心在于負面清單制和國民待遇。前者指政府沒有禁止的都可以從事,后者指不得強制要求外資轉讓知識產權等。根據國務院的文件,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已經全面放開,外商可以持股100%。這意味著外商投資大幅放寬。尤其是疫情發生后,全球供應鏈發生變化,這個法規對‘留住老外資、吸引新外資作用較大?!?/p>
升級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將于2020年3月1日起實施。王世豪認為,該法律的核心在于核準制。在核準制下,中國的上市公司一定會興旺起來。他預判:“中國股市的IPO將非?;钴S,同時退市的公司亦將大幅增加。價格定價機制變化后,破發率也會大幅上升。而隨著銀行理財收益率下調,將有相當部分資金流入股市。疫情的發生,已使和疫情相關聯的醫療衛生科技板塊迅速拉升。”
房地產投資是個巨大的市場。王世豪認為:“經過2年的調控,在‘房住不炒的定位前提下,房地產市場的螺絲有望松動。疫情之中和疫情之后,地方政府財政解困、房地產企業解困,都需要房產和地產市場的政策松動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