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婷,郭百葉
(陜西省人民醫院,陜西 西安 710068)
行內鏡下粘膜剝離術屬于微創手術,是指在內鏡下將病變黏膜從黏膜下層完整剝離[1]。但由于微創手術亦需要開刀,手術前后,患者易出現抑郁、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2],嚴重影響患者治療效果以及生命質量,因此,我院對醫護一體化對行內鏡下粘膜剝離術患者并發癥及心理狀態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研究與分析,具體論述如下。
選取我院2019年3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02例行內鏡下粘膜剝離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例數均為5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上無明顯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排出標準:(1)患有嚴重心腦血管、急性腎衰竭等急危重癥者;(2)患有精神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3)不配合或拒絕本次研究者。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措施,包括每日巡房,詢問患者身體狀況,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時常開窗通風,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疏導和正常的用藥指導;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醫護一體化護理,內容如下:
(1)將本科醫師人員和護理人員分為2個組別,每個組分別設置一個組長職位,將醫師組和護理組結合一起建立醫護一體化小組對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每天進行晨會,護理小組與醫師小組共同討論患者的診治方法以及病情發展狀態,提出遇到的問題進行組內探討解決,并積累經驗。醫護兩組共同巡房,以便及時了解患者情況,給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護理措施。醫護小組定時開展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宣傳教育工作,讓患者以及家屬更加了解疾病的治療過程和預后效果,正確對待疾病,對病情嚴重患者給予一定的重視,醫護之間制訂科學完整的治療和護理方案,盡最大努力促進患者病情良好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心理干預:在手術前后,患者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治療效果以及生命質量,應常與患者進行交談,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患者出現的不良情緒及時與其家屬溝通,找出問題源并解決問題,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從而控制患者情緒,使患者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
根據心理狀態焦慮抑郁情緒評估自量表進行自我評分,共15選項,每項分為有或很少有、經常有、大部分時間有以及總是有4個等級,每項滿分為4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心理情緒反應強度越大。并對患者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價量表進行問卷調查,滿分為100分。
采用SPSS 21.0對研究對象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據采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使用x2對數據進行校檢;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抑郁情緒、焦慮情緒以及生存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各項評分,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抑郁情緒、焦慮情緒以及生存質量評分情況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抑郁情緒、焦慮情緒以及生存質量評分情況對比()
生存質量評分(分)對照組 51 47.13±3.16 45.37±2.82 77.61±5.47觀察組 51 34.28±2.63 37.51±3.74 89.21±4.96 x2 2.378 2.421 2.794 P<0.05 <0.05 <0.05組別 n 抑郁情緒評分(分)焦慮情緒評分(分)
觀察組(n=51),出血1,穿孔0,感染2,并發癥發生率5.9%;對照組(n=51),出血3,穿孔1,感染3,并發癥發生率13.7%。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5.9%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13.7%,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我國科技不斷的發展,手術治療方式在臨床中應用廣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常規護理雖然能基本滿足患者術后問題,但是不能感受患者就醫時的心理,常常會因為患者復雜的心情和醫護人員繁忙的工作等各種因素的累計而產生醫療糾紛事件發生[3]。同時對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無法控制,而醫護一體化護理是指醫師、護理人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從提高護理質量,通過醫護人員的工作領域對患者多方面進行護理,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切實解決患者的問題,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
本研究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抑郁焦慮抑郁情緒評分、生存質量評分以及并發生發生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各研究數據,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醫護一體化對行內鏡下粘膜剝離術患者并發癥及心理狀態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不僅顯著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同時對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起來很好的改善作用,值得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