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苗,周 彬,金 玲
(甘肅省人民醫(yī)院血液凈化室,甘肅 蘭州 730000)
溶血性尿毒綜合征(HUS)是由多種病因引起,以急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疾病,兒童較成年人多見,致死率高[1]。本文對3例HUS患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方法,進行回顧性總結如下。
2018~2020年甘肅省人民醫(yī)院收治HUS患者3例,平均年齡30.5歲,初產婦2例,經產婦1例,術中順利,于產后三個月內發(fā)病。2例重度先兆子癇,妊娠合并重度貧血;1例重度先兆子癇,胎盤早剝,產后出血,雙胎妊娠。均急診行剖宮產術終止妊娠,資料見表1。

表1 3例HUS患者產前臨床資料和分娩狀況
目前,常用的抗凝方案中,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會加重患者全身和腦出血的風險,而無肝素透析時很容易出現(xiàn)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況,造成患者血液的丟失及治療時間和治療效果無法保證,導致患者貧血加重;危重病人尤其在有出血風險時,枸櫞酸既能滿足體外抗凝的需求,又可減少患者凝血的風險。3例患者通過生化及B超顯示肝功能狀態(tài)正常,枸櫞酸是治療的抗凝首選見表2。
經過4-5次的CRRT治療,3例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其中尿量由產后無尿或少尿增加為1200 mL、1350 mL、950 mL;Cr值由入院的519 umol/L、659 umol/L、706 umol/L降至212 umol/L、226 umol/L、264 umol/L;當患者體內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糾正,氮質血癥穩(wěn)定時,將腎臟連續(xù)替代治療改為血液透析。

表2 3例HUS患者入院時的基礎肝功能狀態(tài)
血漿置換(PE):其原理是通過有效的血漿分離法,從循環(huán)血液中去除血漿的某些大分子致病性溶質或蛋白結合性溶質,同時補充外源性新鮮冰凍血漿(輸注新鮮冰凍血漿可以去除血小板聚集物質,補充抗血小板聚集物質,同時補充缺乏或突變的補體調節(jié)因子,如H因子[2]、人血白蛋白、晶體液等置換液。
血漿置換的發(fā)展機制可能為:清除有促使血小板聚集的UL-vWF多聚體;同時可以清除對抗此酶的自身抗體;血漿置換可補充患者缺乏的或被抑制的vWF-cp;清除體內激惹因子。
血漿置換治療3次后患者血小板升高≥160x109/L,總膽紅素由52.3umol/L降至36.4 umol/L;直接膽紅素由38.1 umol/L降至16 umol/L,減輕溶血癥狀。
抗感染處理。頭孢類抗生素輸注、產后傷口換藥、按時排空乳房乳汁、每日按壓宮底觀察陰道出血情況等措施;控制血壓。住院期間給予非洛地平緩釋片2.5mg,口服1次/日;糾正貧血,貧血是HUS患者的重要臨床表現(xiàn)之一,發(fā)病機制主要指微血管性溶血,末梢血涂片可見形態(tài)異常的破碎紅細胞,另外,血小板減少如繼發(fā)出血可導致患者貧血加重;本文在抗感染的基礎上給予激素治療,達到抗炎、抑制免疫反應,穩(wěn)定細胞膜,增加溶酶體穩(wěn)定性,的作用[3]。
(1)評估患者出血情況及導管流量通暢度。當導管流量欠佳時應及時調整臨時導管的位置,并向患者做好解釋,取舒適臥位,并用20ml空針調試;上機前測量患者中心靜脈壓值(CVP),防治超濾不當發(fā)生透析并發(fā)癥;全程給予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血壓變化、血氧飽和度等;CRRT治療時需每小時監(jiān)測體內及體外靜脈血清中的游離鈣濃度,根據(jù)監(jiān)測結果調整枸櫞酸和葡萄糖酸鈣的輸注速度;觀察心電監(jiān)護各值指標是否正常;血漿置換安裝管路后用0.9%氯化鈉溶液2L預沖,為保持血漿膠體滲透壓正常,補充置換液的原則為置換液量≥棄漿量。治療前常規(guī)給予地塞米松5 mg預防過敏反應;預防凝血,如發(fā)現(xiàn)透析器顏色變深,動靜脈壓或跨膜壓逐漸升高,可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觀察是否有凝血情況。
由于HUS患病情重,需反復抽血化驗,監(jiān)測血紅蛋白、血小板、腎功能等指標;產后患者自主行動不便,護士及家屬定時鼓勵協(xié)助患者翻身,防止發(fā)生壓瘡;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需加強患者心理支持,減緩患者的恐懼及焦慮心理,使積極配合治療[4]??山淮覍俣鄬殞氄掌耙曨l向患者展示,增加積極心態(tài)及對生活的向往。
HUS是指妊娠及分娩過程平安無事,而產后3個月內出現(xiàn)原因不明的腎功能衰竭,表現(xiàn)為急性腎功能衰竭、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及血小板減少。產后溶血性尿毒綜合征病程復雜,治療難度大,護理范圍廣,即早診斷、早治療。正確護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