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 智
(青海省果洛州班瑪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青海 果洛 814399)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對肺部的侵犯以及感染所造成,在我國的發病形勢呈現“三高”(感染率、耐藥率與病死率高)、“一低”(遞降率低)的特點[1]。老年人由于各項重要功能減退、抗病力較差,成為了肺結核的易感人群。為減輕病痛折磨、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積極的臨床治療與護理干預均非常重要。本研究對近年收治的部分老年慢性肺結核患者開展全科護理,收效較滿意。具體報道示下:
選擇2018年3月~2020年5月收診且入住我院的70例老年慢性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系統檢查得到確切診斷,②年齡≥60歲,③已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排除標準:①伴其他重要臟器疾病,②有溝通、聽力等方面問題,③病歷資料不完整等。按照隨機非盲法做分組設計,對照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60~76歲,中位值(68.4±5.7)歲;觀察組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60~78歲,中位值(67.9±5.4)歲。兩組基線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處理,P>0.05,有可研究性。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為患者做入院介紹,給予基本的知識宣教與服藥指導,定期檢測各項生理指標等。觀察組基于上述內容開展全科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行為護理。出于對肺結核認識不足、擔心預后復發等原因,患者治療期間普遍伴有較重的心理與精神負擔,護理時應積極與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并加以引導和安撫,耐心為患者科普肺結核相關知識與注意事項,以糾正其錯誤行為,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念。②消毒防護。嚴格做好消毒隔離工作,每日按時進行室內消毒,定期通風換氣,對患者排出的痰液進行及時集中處理,以免造成交叉傳染。③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多進食富含蛋白質、熱量及維生素的食物,盡量少食多餐、合理搭配營養,對于伴消化不良者,可改為進食流食或半流食;多飲水、多食用高纖維食物,以防便秘等。④服藥指導。耐心為患者介紹所用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等)的知識及使用事項,叮囑其按醫師要求按時按量用藥的重要性,同時告知患者服藥期間可能出現的副反應以及監測方法等。⑤并發癥護理。肺結核患者易出現咳血、肺部感染等并發癥,護理期間應加強體征觀察與病情監測,遵醫囑給予抗生素、吸氧等處理,并鼓勵患者堅持有氧運動,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參照WHO編制的生活質量功能評估表[2]做測評,設有生理、心理、環境以及社會環境4項領域,計分100分,分值與患者的生活質量呈正向關系。同時采用我院編制的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從服務態度、知識教育、住院環境等方面做調查,評分>60分即滿意。
使用SPSS 20.0程序中的卡方與t檢驗數據,計數、計量資料分別顯示為率(%)與均數±標準差,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相比對照組,觀察組干預后各項生活質量領域的加分以及患者滿意度的提高均更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調查結果(n=35)
肺結核是我國較高發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也是老年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經及時規范的抗結核治療后,患者一般預后良好,但仍可能因病程較長、患者重視度不足等問題而降低療效,增加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甚至演變為耐多藥肺結核。
全科護理是現代護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秉承“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能夠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為患者提供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干預。研究表明,在老年慢性肺結核患者中開展全科護理,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改善疾病預后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經全科護理強化干預后,該組各項生活質量領域評分較對照組提高均更明顯,與上述研究有相似性;并且患者滿意度達到94.29%;分析認為,全科護理的開展,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精心的護理服務,有效提高了其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老年慢性肺結核患者開展全科護理模式干預,服務內容更易獲得患者的滿意,同時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也有明顯助益,值得借鑒并加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