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朝,張 萃,周寧寧
(河北省人民醫院,1.心內科導管室,2心臟外科,3風濕免疫科,河北 石家莊 05005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內科常見臨床疾病,發病后患者病情進展快,伴有劇烈胸骨后疼痛、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患者心電圖變化較大,常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癥狀,若在短時間內未得到有效控制,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應及早急性搶救,并配合使用相應護理措施,規范護理流程,為進行患者急救爭取更多時間[1]。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護理中精細化護理的應用效果,具體分析如下,具有可比性。
將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創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均48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38-72歲,平均年齡(59.1±2.4);研究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37-73歲,年齡均值(58.9±2.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急救護理,根據醫囑落實各項護理措施,采用常規方式聯系其它科室、進行轉運交接以及建立靜脈通路等。
研究組:實施精細化急救護理,即在特定急救方案指導基礎上,護理人員在護理環節中實施精細化護理,切實落實各項相關工作。具體措施:①護理人員嚴格把控急救過程中各個需要配合實施護理細節,按時完成吸氧、輸液、靜脈輸液等工作,并密切觀察患者狀況,及時根據生命體征變化調整護理方案,并將患者情況告知醫生。針對其各種癥狀多好針對性處理,如出現意識喪失患者,應嚴密檢測其顱內壓,并落實基礎護理[2]。②將各項護理措施落實到細節,更具精細化護理方案,逐一落實各項干預措施,詳細記錄各項護理細節,并保證記錄完善性。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實際需求以及影響急救影響因素,在全面掌握其病情相關信息基礎上,及時將具體信息告知主治醫生,并配合進行相關護理。③結合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性格特征、家庭關經濟條件等因素,制定個性化護理措施,結合患者情況給予相應陪護關懷、心理疏導等護理。④加強護理管理,及時糾正不規范護理操作,保證護理措施實施精準到位,控制護理風險,提升搶救效果[3]。
①觀兩組患者接診時間、急診室停留時間、搶救時間和住院時間,時間越短護理方式實施效果越理想。②統計兩組患者轉運成功率、急救診斷率和急救成功率。
采用SPSS22.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和x2檢驗法,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搶救時間均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搶救時間和住院時間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搶救時間和住院時間對比()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接診時間(min) 急診室停留時間(min) 搶救護理時間(min) 住院時間(d)研究組 48 1.70±0.23* 35.26±4.23* 4.37±0.81* 6.34±1.02*對照組 48 2.67±0.26 48.67±5.21 7.05±1.69 10.98±2.37
研究組轉運成功率(95.83%)、急救診斷率(100.00%)和急救成功率(97.9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81.25%,83.33%,87.50%),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急救效果對比(n,%)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常見心血管疾病,具有突發性和病情進展快速等特征,發病后及時急性搶救,并配合實施相應護理措施,可為患者急救爭取更多時間,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精細化護理作為近年來臨床護理中常用措施,將其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可在短時間對患者進行規范化搶救與護理,減少常規護理中護理失誤對搶救工作影響,可確保每個手術流程順利進行,加強轉運安全性,對患者的生命康復有重要意義[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搶救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搶救效果幾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可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相比于常規急救護理措施,實施精細化急救護理,可提升護理流程開展順利性,減少停滯等待時間,使患者快速得到救治,利于搶救成功率。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可改進護理流程,提升護理路徑規范化程度,縮短搶救中途浪費時間,利于提高搶救成功率,進一步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