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花,張寶丹,周桂來
(聯勤保障部隊第928醫院,海南 海口 571159)
熒光標記法是使用熒光筆在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畫出不可視且可用濕布擦拭掉的標記(在紫外線手電筒燈光下呈紫藍色),當保潔人員或護士完成清潔后,用套裝內的紫外線手電筒檢查是否有熒光筆油墨殘留在物體表面,如有則證明物體表面未得到有效徹底的清潔,以此評價醫院環境清潔工作的質量[1-2]。2019年10-11月為干預前基線調查;同年12月~ 2020年1月,我科借助熒光標記,對發熱門診物體表面的清潔度進行持續調查追蹤,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進措施,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監測使用設備采用伽馬熒光紫外線手電筒套裝,主要包含熒光筆、專用紫外線手電筒、熒光粉。
在清潔前,對發熱門診高頻接物體觸表面進行熒光標記,具體做法為使用熒光筆在平面物體表面劃一條約10 cm線條[3]; 若物體表面積較小,則在物體表面標記出邊長約4cm的正三角形。之后保潔人員或護士用1000 mg /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于清潔后開始使用之前,由感控員用熒光筆照射檢查物體表面熒光標記,若無熒光反應判定清潔合格; 反之則為不合格。
2019 年11月-2020 年1月,與目測組同樣方法,對發熱門診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做熒光標記,計算清除率;同時對未清除部位進行拍照,及時將清潔合格率情況及未清除照片上傳微信工作群進行點評。每月整理數據、圖片匯總分析,對高合格率者予以肯定,針對存在問題進行根本原因 析,提出改進方案并予以督導執行。
統計改進措施實施前及實施后2月發熱門診高頻接觸物表清潔合格情況,清潔合格率=清潔合格數/總熒光標記總數×100%。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對兩組計數資料的百分率間的差異進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發熱門診高頻接觸物體表面清潔合格率比較實施前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共標記300個位點,清潔合格247個,清潔合格率82.3%;實施后高頻接觸物表共標記300個位點,清潔合格286個,清潔合格率95.3,實施前后比較,x2=25.555,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施前后發熱門診高頻接觸物體表面清潔合格率,見表1

表1 實施前后各室高頻接觸物體表面清潔合格率
清除位點主要集中在血壓計、病床搖把、醫生座椅扶、床前小桌板下、無菌柜門拉手、輸液架、治療車抽屜拉手等易被忽視的不規則物體表面 。實施后抽血臺和治療臺清除率達到99.5% ,其他未清除位點雖仍集中在易被忽視的不規則物體表面,但較實施前未清除位點數下降。
熒光標記檢測法檢測環境物表清潔度的優勢與可行性此法簡單易操作,結果反饋及時。ATP生物熒光檢測法是微生物污染現狀的監測,具有操作簡便,便于攜帶的優點,相比較傳統的細菌培養方法,更簡單、快速、直觀,但是其成本高,也無法在科室進行推廣,僅作為日常監測手段。與上述方法比較熒光標記法成本較低,操作簡單易行,可以評價環境清潔質量且可以及時直觀反饋結果,為整改措施及時落實提供了直接的監測效果,適合科室推行使用,成為臨床護士長評價環境質量工作的工具。
醫療辦公設備的清潔是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基礎,醫務人員不僅僅通過與病人直接接觸傳播致病菌,還可以通過間接接觸感染病人接觸的物表傳播給其他人。研究證明應用熒光標記法對環境清潔質量可以快速、簡潔、費用低的量化評價,不但可了解發熱門診清潔流程,更重要是通過眾多高頻接觸清潔面調查數據分析,可明示發熱門診床單元及醫療辦公設備高頻接觸物表清潔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能評價及考核清潔人員是否按規范進行環境物表的清潔,及時發現風險,教育培訓有針對性,是科室感染控制及環境清潔質量改進的有效管理工具。可作為科室管理者日常環境清潔質量檢查督導的工具,科室感控員和護士長可結合ATP生物熒光檢測技術,不定期進行隨機抽查,從生物學的角度驗證科室是否做到真正的清潔,減少醫院感染發生率,給患者提供一個清潔安全的診療環境。在應用本技術時,需要不斷加強護理和保潔人員培訓,持續性、制度性培訓結合嚴密監管制度,可以提高護理人員和保潔人員對清潔消毒工作流程的依從性,以保障環境清潔質量。此項管理監測科室尚在持續進行中,有待于進一步循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