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蓮
(信宜市人民醫院,廣東 茂名 525300)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的癥狀,如果患者長期存在高血糖現象[1],則會導致其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等收到慢性損害以及相關的功能出現障礙.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健康,同時也會給患者家屬帶來沉重的精神以及經濟壓力[2]。本文將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在保健護理過程中采用健康教育的護理價值進行深刻的研究分析。
1.1 一般資料
研究資料為選取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并根據患者的自身護理意愿進行隨機分組,每組均分34例;常規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齡區間為(35-68)歲;實驗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4例;患者的年齡區間為(38-68)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組成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組患者接受醫院組織的關于糖尿病保健護理的知識的學習,同時給予患者進行常規用藥指導和常規問題解答等。
1.2.2 實驗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在漫長的治療中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郁的心理狀態,所以護理人員應該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其保持樂觀向上的治療態度,開導患者家屬與患者一起對抗病魔;同時采用將相關疾病知識制訂成冊、視頻循環播放的方法向患者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有助于控制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指導患者進行良好的自我監測,對于血糖、尿糖、血壓和體重指數進行有效的控制和測量;(2)飲食健康教育:合理的飲食規劃可以有效幫助患者進行血糖水平控制以及病情穩定發展,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體重以及血糖指標進行控制,嚴禁患者食用含糖量較高的水果和飲料,每日用餐按照“少食多餐”嚴格要求,嚴禁患者食用生蔥、辣椒以及生蒜等辛辣食品;(3)運動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根據糖尿病患者的實際年齡以及身體情況為其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鼓勵患者盡量多下床走動,必要時可進行散步、慢跑、太極、體操等運動形式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強抵抗力;對于已經出院的患者本院會選擇專業護理人員定期通過電話指導的形式對患者進行督促鍛煉,幫助患者養成運動的習慣,提高健康意識。
1.3 指標觀察
隨訪一年后,調查患者對本院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滿意(85-100分)+較滿意(65-84分))/總例數*100%。記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健康知識水平(“健康知識水平調查表[3]”)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4],計量資料用()表示,t值檢驗;計數資料(%)和(n)表示,x2檢驗;如果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7.06%相較于常規組的82.35%較高,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68例患者隨訪后的滿意度比較{n/%}
2.2 實驗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健康知識水平均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表2 68例患者隨訪后的護理效果比較[]

表2 68例患者隨訪后的護理效果比較[]
健康知識水平/分常規組 34 7.5±2.0 10.8±2.3 62.5±3.8實驗組 34 6.1±1.8 8.8±2.2 73.1±4.5 t- 10.164 9.551 6.230 P-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改變和提高,致使糖尿病疾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同時趨于老齡化[5]。該疾病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患者除了需要接受長期的藥物治療以外,還需要對自己的飲食、生活以及運動等過程進行有效規范,以達到穩定患者病情,改善日常生活質量的效果。健康教育屬于一種較為廣泛應用的護理方式,其在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避免其他因素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兩組患者隨訪一年后發現,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06%,顯著高于常規組患者的82.35%,組間差異明顯(P<0.05);實驗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健康知識水平均顯著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顯著說明,相較于常規護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整體改善患者的健康意識和日常生活質量,同時也可以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