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瓊蘇,張海燕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云南 昆明 650032)
臨床見習是高等醫學院校進行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臨床見習階段培養醫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高醫學生的綜合判斷能力,是每一位臨床帶教教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傳統的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方法( LBL)是相對主流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法將書本中的重難點知識通過老師的總結,灌輸式教學分享給學生并要求學生被動地掌握,不利于臨床護士的培養[1]。當代臨床護士需要的不僅僅是醫學基本知識,更需要敏銳的臨床思維、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我們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而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具有“以病例為基礎,以問題為先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特點,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和探索精神,促進學生將醫學理論知識聯系臨床實際病例,有助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并有效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2]。
選擇2019年10月-11月至我院消化內科臨床見習的護理專業本科三年級見習護生60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名。對照組年齡22-24歲,平均(22.7±1.5)歲,其中20名為女生、10名為男生;觀察組年齡23-24歲,平均(22.9±1.6)歲,其中22名為女生、8名為男生。兩組的性別、年齡等資料無可比性(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行傳統LBL教學法,即帶教老師與見習學生先預習的基礎理論知識與見習重點,然后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開展護理評估、提出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等臨床工作。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則運用微信聯合PBL教學法,具體如下:①見習前1d,組建微信群,群成員包括30名學生和1名帶教老師;②見習課前1d,帶教老師要將教學大綱要求作為基本依據,為學生提供典型的臨床病例(包括查體、病史以及檢查結果等資料),在微信群中傳輸這一資料,并且提出3-4個臨床思考問題;③見習課上,選擇3-4名學生回答課前思考問題,其他學生可以參與補充,進一步交流和體溫,并且由帶教老師負責點評、分析以及總結;④帶領見習學生在科室內找到對應的臨床病例進行護理評估、提出護理問題、護理措施及健康指導;⑤課后通過微信群發送思考問題的標準參考答案、臨床病例的護理問題、護理措施及健康指導,配以相關臨床實際操作視頻供學生鞏固復習。
由SPSS24.0軟件分析數據,組間計數資料比較行x2檢驗,以P<0.05表示有差異。

表1 兩組考試成績對比[n(%)]
對照組(n=30),非常滿意12(40.0),滿意13(43.33),不滿意5(16.67),滿意度25(83.33);觀察組(n=30),非常滿意20(66.67),滿意10(33.33),不滿意0(0.0),滿意度30(100.0)。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本次研究發現,在消化內科臨床見習教學中,通過運用微信平臺具有以下優點:①可以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有助于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②可以減少地點、時間限制,對課堂教學進行擴展;③方便、快捷,促進臨床教學的實時互動;④可以對臨床教學資源、資料進行共享,豐富學生知識儲備;⑤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其學習興趣進行培養,使臨床見習效果提高[3]。
綜上所述,在消化內科臨床見習教學中,通過聯合運用PBL教學法和微信平臺,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豐富知識儲備,了解和掌握專業技能,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還能加強與護生的交流和溝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日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