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洲
(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涼泉鄉農業技術推廣站,安徽 望江 246200)
優質棉花的種植技術還需要從種子的選擇談起,棉花種植也脫離不開因地制宜的原則,應做好選種與播種的處理,掌握種植的合理時間、方式,而后注意對作物的安全防護管理,充分補充棉花所需的營養物質,并合理鋤草、灌溉,保障棉花在不同時間段下的成長所需,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病蟲害防治,結合當地常見的,棉花種植中常見的病蟲害進行防治分析,預防棉花遭到破壞,整體實現種植的高效性。
種子是棉花種植的基本生產要素,品種與棉花的最終產量有著直接的關系,棉花品種的選擇應結合本地區生產環境條件,有的棉花品種不適合在北方種植,但在南方會有很高的產量,應首選做好相應的地質勘測,分析當地的光照、水分等條件,結合棉花的生長習性進行選擇,保障棉花的種子適合當地的土壤與氣候,而后應注意在一類種子中進行選擇時,應結合所能提供的成本,選擇相對質量更好的種子,目前市場上有一些三五產品雖然成本較低,但種子的成活率不高,滿打滿算下來實際上成本反而提高了,應充分的分析種子的結鈴率、抗病性、凈度等指標,并進行發芽率的檢測,對種子進行前期的抗病包衣預防[1]。
1.2.1 掌握最佳的播種時間
要想實現棉花的優質高產,就必須對其進行適時播種。選擇適宜播種時間,可以延長棉花的有效結鈴期,在增加單株結鈴的同時,保證光熱高能期、棉鈴增長高峰期以及棉葉高光效能期的重合,進而提高棉花多結鈴,實現其最佳結鈴期內的集中結鈴。因而,應結合當地的天氣以及氣候等實際情況,選擇最為適宜的播種時間,沿江棉區適宜播種期在4月8日—4月15日。
1.2.2 播種
棉花播種方式主要為精量2播種,播種量為1.8kg/6672m,育苗移栽播種量為0.25kg/667m,在播種之前,種植戶還需對土壤進行改良或培肥,從而提高棉花的發芽率以及幼苗的成活率,進而實現棉花幼苗的良好生長。應結合種植地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為適宜的播種方式。
1.3.1 合理施肥
為棉花的生長提供足夠的肥料,才能夠有效提高棉花的產量。在基肥的施入過程中,主要施加有機肥并輔以化肥,通過深施的方式,使棉株的根系得以向深處延伸,進而實現棉株的平衡生長。在棉花出苗以后,因其對氮、磷、鉀以及硼、鋅、鐵、銅等元素的需求量較大,同時其不同的生長階段需求特點又存在差異,因而從棉花成苗開始,就要加強對大量元素以及中量元素的施入,從而保證棉花在各個生長時期的養分需求均得以滿足[2]。
1.3.2 中耕除草
中耕松土可以將棉田溫度有效提高0.5~1.0℃,使根系得以更好的發育,進而實現早發壯苗的目的。而進入到蕾期以后,在棉花生長較為旺盛時,采取深中耕的措施,可以實現棉株旺長問題的有效控制。此外,應結合中耕及時除去棉田中的雜草,也可以在播種或者出苗之前,結合雜草的實際類型選擇適宜的除草劑進行除草[3]。
1.3.3 合理灌溉
在棉花的生產過程中,大力推廣滴灌或噴灌技術,不僅可以有效節約水資源,同時可以保證灌溉的效果。結合棉花對水分的實際需求,進行適時有效的灌溉,可以對棉株的形態以及棉株葉面的大小進行合理控制,通過構建一個良好的棉田群體體系,使棉花能夠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生長,進而實現早熟。
在棉花的種植過程中,應當結合當地農業生態系統的特點以及各種主要病蟲害的發病情況,選擇適宜的作物與棉花進行輪作,或者進行間作套種,這樣可以實現多種病蟲害的有效預防[2]。
在進行棉花品種的選擇過程中,應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抗病品種,從而有效減少各種病蟲害的發生,進而保證棉花生產的安全,幫助種植戶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2.3.1 病害防治
2.3.1.1 枯萎病
棉花的枯萎病是由細菌或者真菌感染引起,可以將綠豐95直接灌入到棉花的根部進行防治,可以取得明顯的效果;由除草劑所引起的枯萎病,可以通過每周噴灑依次解害靈或者愛農來進行防治;由棉鈴蟲所引起的枯萎病,則通過大量使用殺蟲劑來進行防治。
2.3.1.2 紅葉莖枯病
紅葉莖枯病是棉花的一種缺鉀生理性病害,該病主要發生于結鈴期,可以分為黃葉枯型以及紅葉枯型2種。病株的木質部以及維管束均不變色,發病后期棉花的莖稈以及枝條變為焦枯狀,棉株枯死。針對紅葉莖枯病,可以通過濃度為6.4%的九夫丁農藥進行防治,或噴施磷酸二氫鉀2—3次,每隔7—10天一次。
2.3.2 蟲害防治
2.3.2.1 棉鈴蟲
棉鈴蟲主要在棉花的蕾鈴期蛀食其花、蕾以及鈴、嫩葉等,針對該蟲害,可以在其產卵盛期,在棉田內噴施生物農藥BT乳油,毒死碑、甲維鹽等農藥。
2.3.2.2 棉葉螨
棉葉螨會在棉花葉面的背部刺吸汁液,進而導致葉面出現黃斑以及紅葉、落葉等癥狀,針對棉葉螨,主要采用專用的殺螨劑進行防治。與此同時,為了防止其抗藥性的產生,應當將猛殺螨以及掃螨凈等殺螨劑進行搭配使用。
要想實現新疆地區棉花的優質高產,就必須做好其栽培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通過優質的栽培技術對棉花的整個生長過程進行培育,同時結合物理、生物以及農藥等病蟲害的防治手段,切實提高棉花的產量以及質量,進而幫助種植戶獲取更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