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利菊
(東蘭縣林業局,廣西 東蘭 547499)
板栗是屬于殼斗科栗屬堅果類植物。它是中國最早種植的高品質干果樹之一。它不僅是優質的本土重要產品,而且也是出口的重要產品,聞名于世界各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我國栗子的質量特別好。栗子是營養豐富且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堅果。首先,它的營養含量豐富,其中有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一的淀粉,百分之七至百分之二十三的糖,百分之五點七至百分之十點七的蛋白質,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七點四的脂肪,還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鹽。但是,產品的生產管理存在著諸多問題,一些品種的混亂管理,導致產量下降,質量差和其他問題。因此,有必要推廣板栗的豐產栽培技術。
板栗的生長十分迅速,而且易于管理,干旱貧瘠的土地也能適應,經濟效益高,適應性強,分布廣泛。它可以在500-2600m的范圍內的各種地形生存,例如丘陵,貧瘠的山丘,沙灘和礫石。但是,還是需要注意生長和發育所必需的環境條件,實現適當的栽培。為了獲得高質量,高產量和高效率的板栗樹群,它比較適合種植于海拔1400-2100m的地區。
氣候條件對板栗的生長要求不是很重要。通常,它可以在最高溫度為35-43℃、最低溫度為15℃的地區生長,年平均溫度為13-18℃的條件都可以生長。在板栗的開花期間的最佳溫度是17-27℃,低于17℃或高于27℃對板栗的授粉受精是不利的。板栗果實的生長期是從八月到九月,如果平均溫度高于20℃,將更有利于板栗的生長。
對降水需求的多少因板栗品種而異。可以在1000-2000mm年降水的地區種植板栗,但最佳的降水量在500-1000mm左右。板栗偏愛適度潮濕的土壤,但是會懼怕水淹。如果降雨過多,水分會在土壤中長時間積聚,并會影響根系的生長,尤其是菌根。在板栗不同得生長時期,對水的需求和反應也不同。在秋季得板栗灌溉期,充足的水分會使得板栗總體生長充實并且提高板栗產量。
板栗這種果樹的根部較深,為了有利于根系得生長,對土壤進行深耕是很有必要的。栗園的土壤要想保持良好,應對栗園進行全方位整改。為了板栗根系的深向發展,應該及時除草和疏松土壤。土壤PH值5-6.5是最適合板栗樹的生長。通過疏松土壤,合理施肥,來保持好板栗樹良好的土壤環境。并且通過蓄水和保水,防止水土流失,可以大大提高板栗的坐果速度,為以后的板栗穩定高產提供保障。
除需氮、磷、鉀等必要的大量元素外,板栗的生長還需要鐵、硫、鈣、硼、錳、鎂、鋅等微量元素。在3月中下旬,應使用氮肥作為主要肥料,再加上適當的磷肥,這是在板栗萌芽到生梢初期所應注意的。7月至8月,在這期間球苞迅速生長,主要使用復合肥料,果實收獲后必須及時施用施基肥和硼鋅肥使樹木的生長活力恢復,以增強光合能力,增加儲存養分,增加雌花的數量,減少空苞的比例,來提高第二年的產量。
板栗喜愛陽光,需要足夠的光才能生長。在4月至10月,日照時間一般約為250小時。一般情況下,在降水量少,光線充足,氣候干旱的地區,板栗的,產品價值很高,因為這種情況下板栗的質量較好。在溝谷地區,平均照明時間少于6小時,樹木直立,樹葉稀薄,產量低,質量也較差。因此,應根據板栗喜愛陽光的性質,考慮選擇板栗園的位置,確定種植密度,修剪的方法以及其他的栽培技術。
為了實現板栗高質量,高產的目標,需要在品種選擇,水分土壤和授粉受精等方面做出合理的規劃。需要挖一個大洞穴以增加板栗的成活率并促進板栗的及早投產。這就要求加大栽植穴,使土壤更加適宜,可以促進幼樹根系的活躍生長。特別是在土層較薄的山區,通常,栽植穴的深度約為1m,寬度約為1m。在山地種植時,盡量挖成深1米,寬1.3米,長1.6米的矩形大坑,提前挖好以加入草皮土。這樣可使幼苗在土壤中得以存活。
春季栽種在三月初幼苗發芽之前進行,秋季栽培在苗樹落葉之后進行。板栗主要依靠風來傳播花粉,同株異花授粉。但是一旦出現了白花結實現象,板栗樹經常因為不正常的授粉而出現空苞。因此,如果是新建的板栗園,一點要栽種十分之一的板栗來定植。首先,向定植穴里施含有大量磷肥的基礎肥料,并填滿表土。定植時,將栗子幼苗輕輕提起,使根系和土壤緊密接觸,以達到根系舒展的目的。另外,不要種 植太深。澆完定根水后,頸部略高于地面,或與地面對齊比較好。栽種后,應及時灌溉,并用稻草或薄膜覆蓋樹木,使水分蒸發較少,板栗的成活率得以提高。合理的密植是增加單位面積產量的基本手段。一般平原每667m2可容納30至40株植物,山地地區每667m2可容納40至60株植物。在丘陵地區,植物的間距為2m×2m,每667m2種植166株植物。
栗樹的形狀大多是自然的圓頭。在每年春季發芽前進行清理,則應多留枝來改善內部的光線和通風。在夏季,枝條茂密,應對過于強壯的枝頭摘心,以促進其他枝的發芽和生長。同樣在秋天也是要減去長勢過于旺盛的秋梢。在冬天,生長位置錯誤的徒長枝應被清除。如果栗樹處于盛果期,應使樹冠變得稀疏,使內部空氣流暢便于陽光的吸收。對于老齡樹而言,需要計劃得對枝條進行修剪,使其能夠重新粗壯。母枝過多的樹也需要平衡生長和結實。
果園種植兩個或兩個以上品種,通過板栗的同株異花授粉,促進相互授粉。如果品種單一,則可以進行人工授粉。在上午10點之前或下午3點之后,在盛花期的無雨天氣進行人工授粉。在許多情況下,高大的栗樹可以用裝有淀粉的紗布袋在樹冠內抖動,每3-4d一次,然后繼續兩次。為了提高商品果率的比例,當板栗坐果較多時,需要及時疏果,最好將葉子和果實的比例控制在20到25:1之間。如果果枝較短,只留一個或兩個果苞,枝條較長的話,就可以留二至三個果苞。
為了確保栗樹的正常生長,要適當及時地進行病蟲害預測和綜合防治。使受損果的比例小于5。應選擇抗病強的品種來對病蟲害進行預防治理。
(1)物理防治
對于栗皮夜蛾等趨光性害蟲,可以使用黑光頻振式殺蟲燈來對其捕殺。可以根據天牛等害蟲的一些天性進行誘殺。可以在清晨搖動樹干,可以有效地針對一些具有假死性的害蟲,從而人工捕殺。
(2)化學防治
通過調查害蟲的特點和生物學特性,可以選擇殘留量低,毒性低,效率高的化學農藥,以提高安全性。為了防治害蟲產生耐藥性,必須合理地交替使用它們,以此提高農藥使用效率。
大多數品種的成熟于9和10月之間。一個合適的收獲期是在整個苞從綠色變為黃色,并且整個苞的上部略微開裂。如果收獲過早,板栗果實水分多,收獲后很容易腐爛,貯藏較難。如果收獲較晚,因此很容易損失苞已經破裂的果實。栗樹通常很高。在當前的生產區域中,一般選擇在晴朗的日子里用竹竿擊打,或用鉤子鉤收集,然后在陰涼,干燥和通風良好的地方貯藏,將干草覆蓋在果實表面,果實堆積的高度最好不要超過半米。如果天氣干燥,則必須保持其濕潤,可以進行噴灑水處理。
栗樹是我國最早的優質干果樹之一,是出口的重要產品。它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并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如何掌握好板栗的栽培技術使其能夠高產,這是目前面對的問題。要對板栗栽種的各方面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加強管理,合理運用和創新栽培技術,來達到優產高產的目的,以推動板栗種植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