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佩,李金磊,孫曙光,張鐘毓
(江蘇省徐州市農機技術推廣站,江蘇 徐州 221000)
胡蘿卜是我國主要經濟作物之一,胡蘿卜種植面積達48萬公頃,約占世界總面積的40%。胡蘿卜產量高、收益大,在我國經濟作物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實現了胡蘿卜機械化生產,就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顯著提高經濟效益。
胡蘿卜具有十分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較高的藥用價值,藥菜雙優。其根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花青素、番茄紅素、核黃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人體所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視力、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心臟病、清除人體內氧自由基、排出結合毒素及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同時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抗癌、抗衰老等多重功效。栽植胡蘿卜田間管理相對簡單,病蟲害較少,容易進行規模化種植。栽培中所需施用農藥量較少,農藥污染輕微,適于培育無公害蔬菜;且具有易儲運、生長期短及便于茬口安排的特點,是一種傳統救災作物。
我國種植胡蘿卜區域很廣,廣大農村大多是分散的、小片的生產方式;受土壤、地形、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胡蘿卜種植模式多種多樣,主要有平作種植、壟作種植、畦作種植等模式。由于不同種植區的胡蘿卜種植沒有統一的標準,農藝各不相同,從而制約了胡蘿卜種植機械、收獲機械的發展,致使胡蘿卜從種植到收獲的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尤其是收獲環節機械化水平更是偏低,造成農民勞動強度大、勞動效率低,導致胡蘿卜的種植成本高、經濟效益低,并直接影響了農民種植胡蘿卜的積極性,制約了胡蘿卜機械化生產的發展。
胡蘿卜生產一般需經歷施肥、耕整、起壟(畦)、播種、澆灌、田間管理、收獲的生產環節。根據胡蘿卜生產的不同環節,所需的機械主要有耕整機械、種植機械、植保機械、排灌機械、收獲機械。這些機械中耕整機械、植保機械、排灌機械可以采用通用機械,其余均需要按胡蘿卜生產的農藝要求,單獨開發、專門設計制造。
以江蘇省徐州三石工控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胡蘿卜聯合收獲機為例,對企業而言,我國胡蘿卜種植面積達720萬畝,如其中50%采用機械化收獲方式,按1.5畝/小時的工作效率計算,一臺收獲機每年工作14天,每天工作10小時,每臺機具的作業面積可達210畝,需1.7萬臺。每臺按29800元銷售價計算,直接產值達5億元。
對購機者而言,購買一臺機具需要29800元,一臺胡蘿卜收獲機每小時可作業1.5畝,按照每天工作10小時計算,每天可工作的面積為15畝。根據我市的種植情況,每年可以作業14-20天,每年的作業面積可達210-300畝,以210畝計算,按照200元/畝的價格計算,除去一切的勞動成本、損耗等,購機戶當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對于農戶而言,人工收獲勞動強度相當大,而且勞動條件相當苦。按照當地人工收獲胡蘿卜農藝方式來看,人工收獲胡蘿卜的費用約300元/畝,而胡蘿卜聯合收獲機作業收費200元/畝,即農民使用胡蘿卜聯合收獲機收獲胡蘿卜可節省100元/畝的人工成本。
胡蘿卜種植面積全部推廣實施機械化技術,增加了農村富余勞動力,通過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勢必創造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對可持續農業、生態農業及綠色農業的發展都具有其重要意義。胡蘿卜機械化生產技術是在經濟作物基礎上的創新發展,是一項科技含量高、技術先進的科學生產方式。由于此項技術的應用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減輕勞動強度、節約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節本增效等優點,并可有利于及時搶收搶種,為后季作物及時栽種創造了條件,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
實現胡蘿卜生產機械化,一方面要從制約胡蘿卜生產機械化的主觀因素入手,更新觀念,加大對機械化生產的宣傳力度,提高對蔬菜生產機械化的認識;另一方面,從客觀上政府要對幾大胡蘿卜主產區進行規劃管理,實現規模化種植。
加大對胡蘿卜機械化收獲的研發力度和資金投入,出臺相應的惠農政策,最好能針對胡蘿卜收獲機械的研究開發專題立項,大力推進農機農藝技術融合,由農藝專家與農機專家共同努力、從品種改良、栽培模式創新到收獲機械研發,聯合攻關。
做到因地制宜選擇優良品種和種植技術,農藝科學化,農機服務農藝。
針對我國胡蘿卜收獲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國情,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經過消化吸收創新,研制出適合我國各地區農藝要求的胡蘿卜收獲機械。
推廣胡蘿卜機械化收獲技術,既有利于種植業,又可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有利于促進胡蘿卜的發展。一機投入多方受益,是一項值得推廣應用的新技術。因此要改變傳統的收獲習慣,大力推廣胡蘿卜機械化收獲技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的優勢,達到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上來看,研究、開發和推廣胡蘿卜機械化收獲技術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