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鵬
(萊陽市農業農村局,山東 萊陽 265200)
小麥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來源之一,其產量將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國人們的溫飽問題。因此,對于小麥的高效種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我國小麥的種植過程中,能夠通過科學合理的施肥技術進而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這也是當下我國步入小康社會所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因此,相關種植人員就需要對施肥技術進行研究和創新,進而提高施肥技術的應用效果,改善小麥的種植產量和質量,推動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一般會為了保障高產量和高質量,就需要加強對其施肥技術的管理。進而有效為小麥生長過程中所需的養分和水分進行提供。對于小麥施肥技術管理最終目的就是應加強對其進行定期的合理施肥。對于小麥的種植,一般會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微量元素,如磷、氮、鉀等,能夠確保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對微量元素的滿足。同時,在進行施肥時,還需要合理對粒肥進行利用,發揮粒肥在這個過程中的輔助作用。同時還需要時刻關注基肥與追肥之間的比例關系,提升施肥工作的合理性。對于處于不同生長期的小麥,要對其追加不同種類的肥料,必要時進行分層追施。
一般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其施肥就需要嚴格按照土壤的養分進行控制,應遵循肥地少施,薄地多施的原則進行施肥管理。對于小麥的施肥應盡量保證其養分能夠滿足小麥的生長所需,對于我國北方種植的小麥,要注意其越冬環節,要在其種植和生長過程進行冬肥的施加,當小麥越過冬天麥苗逐漸返青時,就需要施加返青肥,不僅有利于其恢復返青,增加麥穗數量。在施加返青肥時,對于高產的小麥就不需要再使用返青肥。
在小麥生長的過程中,會需要很多的營養物質如氮、磷、鉀、鈣。鎂等以及微量元素,這些營養物質的來源主要是通過小麥的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獲得,但是由于小麥在生長的過程中對于氮磷鉀的需求比較大,如果僅僅只依靠從根系對這些營養的吸收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必須在其生長過程中對其施加各種肥料。一方面,能夠確保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滿足其生長所需,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另一方面,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有兩個關鍵的時期,一個是臨界期,一個則是最大效率期。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對不同時期的營養物質需求進行了解和嚴格控制,最大限度提升小麥的營養物質。
當小麥處于營養臨界期,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對于養分的需求并不大,但是對營養的需求卻比較迫切,由于小麥缺少某種養分,其生長發育將受到限制,即使在后期對其不加某種營養物質,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小麥處于臨界期時就需要做好準備為其提供充足的營養元素,特別是小麥生長中最重要的三種物質氮、磷、鉀,要對其進行嚴格的控制。
第一,對小麥臨界期的氮元素進行控制,在小麥的幼穗分化時期,對于氮元素的需求最大,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不給予充足的氮元素將會導致小麥的穗粒數量減少,進而導致產量不高。因此,在臨界期一般都會及時對小麥施于氮肥,主要以尿素為主。
第二,對小麥臨界期的磷元素進行控制,在這個時期通過補足磷肥,能夠有效提高小麥的分蘗和次生根數,能夠有效增加小麥在苗期的抗寒性。在小麥的整個生長過程中對磷吸收的高峰將是其拔節孕穗期,相關技術人員就需要在這個過程中為小麥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進而有效延長其幼穗的發育時間,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要在這個期間給予小麥施足磷肥,從而達到增產增量的效果。
第三,對小麥臨界期的鉀肥進行控制。在臨界期,給予小麥充足的鉀肥,可以增加其根系量,能夠使小麥的莖稈變得更加粗壯,可以有效防止葉片的衰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麥的粒重及其蛋白質的含量。因此,在小麥的臨界期還需要注重對鉀肥的供給。
隨著小麥的生長,當其生長到最大效率期時,其養分將發揮出最大的效果。小麥在這個生長時期對于養分的需求量將達到最大,此時應及時給予其充足的養分,一般來說,在小麥生長發育中期,相關技術人員就應對其施足各種所需的肥料,進而有效促進其生長。
在小麥生長發育過程中,既對肥料的種類有一定的要求,對其施肥的數量也將要進行嚴格的控制,其施肥量的多少將直接影響小麥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供給水平。
如果施肥量過多將會導致燒苗現象發生,影響小麥的存活率。如果施肥量過少就不能有效滿足小麥生長發育過程中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在小麥栽種的過程中,就需要加強對肥料用量進行控制,對于施肥的方法一般都是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法,即根據土地一級小麥的種植面積計算出肥料的具體用量,這種計算方法是通過對小麥生長所需的肥料用量以及土壤的供肥量之間的差數進行計算,實現對小麥生長和發育過程的營養供給。在合理使用有機肥的基礎上,還可以對化肥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進行控制,一般以每生產100kg的小麥籽粒為標準對肥料用量進行計算,在這個過程中小麥生長所需要的氮為3kg,磷1.1kg,鉀3.3kg左右,在進行施肥時,將對這三種元素的比例控制在2.8:1.0:3.0.隨著其生長速度的加快,其對營養元素的需求也將增加,對這三種元素的總量要求也將隨之增加,當小麥由拔節期到成熟期的過程,其對氮的吸收量將是整個生命周期的56%,磷占70%,鉀占到60%,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給予其他充足的營養在對小麥進行施肥時,首先就需要對土壤進行測量,進而對土壤中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分配情況進行掌握,例如對于測量的土壤如果出現營養失衡的問題,就需要及時對其補充所需的營養,這樣就能為小麥的生長和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和養分。
在小麥栽種的過程中,對于施肥技術的要點控制顯得格外重要。一般來說有機肥和化肥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機肥是一種比較環保的肥料,在進行分解時不會對周邊的環境造成污染,但是有機肥的不能完全滿足小麥生長過程中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因此,還需要在其生長過程中搭配使用話費,在對化肥進行購買時,盡量選擇高品質的化肥,進而與有機肥進行配合使用。在小麥栽種之前,應將有機肥與土壤進行混合,為小麥的栽種提供優質的土壤肥力,并且要根據小麥的生長情況及時補充化肥,進而實現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施肥方式對小麥的栽種進行施肥管理。
我國是農業大國,小麥又屬于比較常見的農作物,在生長的過程中對所需的營養物質需求比較大,相關人員在對其進行施肥時,要根據小麥的實際生長狀況,對于不同生長時期對施肥量進行控制。在對小麥進行施肥時,一方面要對其施肥時間進行掌握,另一方面還需要對施肥的用量進行嚴格的控制,進而確保小麥在整個生長和發育周期內都能獲得充足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