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朝文
摘 要:水稻種植技術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工作,只有提升水稻種植技術,做好水稻病蟲害防控,加強每個細節的處理,才能提升水稻培育的質量和產量,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本文簡單介紹了優質水稻種植技術,并簡析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關鍵詞:優質水稻種植;種植技術;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水稻種植面積逐漸減少,水稻產量受到一定的影響。除外,有些耕地被工業污水污染,造成水稻減產。因此采用優質水稻種植技術和對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應大力研究優質水稻種植技術,讓水稻種植更加合理化、科學化展開。
一、優質水稻種植技術
(一)改良水稻種植土壤
要做好優質水稻種植的前提是改良水稻種植土壤。具體內容:對30cm左右深度的土壤進行翻耕處理,將碎土耙平、清除雜物、適當壓實土壤,保證土壤的蓄水能力和透氣性。水稻根系能否在土壤中自由伸展,與一定深度并且松軟的耕層緊密相關,耕層在20cm左右是獲得水稻豐產的基礎。水稻種植的土壤地面需要平整。水稻生育期常常改變水層深度,田面平整可以準確控制水層深度,為水稻植株創造相同的土壤環境,使水稻生長整齊一致,一般田面高度相差不超過3cm。
(二)水稻品種選擇
種子是水稻生產的第一要素,選擇水稻品種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因地制宜,根據實際的水資源情況、土壤肥力、病蟲害發生、氣溫變化等多方面考慮選擇良種。二是從種植模式選擇良種,水稻育苗一般采用苗床旱育苗和缽體育苗。三是從成熟期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水稻優良品種,選擇適應當地氣候的品種。四是選擇水稻優良品種,選用大穗型,抗逆性強,豐產性好,富營養、優質米的水稻優良品種。五是以“三證”為基礎選擇水稻優良品種。
(三)水稻種子處理技術
水稻種子處理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曬種。曬種方法是選高溫晴天上午9點至下午4點,將水稻種子攤開曬2~3天。曬種時應將種子曬透,讓種子均勻受熱、受光。曬種能夠增強種子的透氣性和透水性,讓幼苗健壯,提高發芽率。同時還具有殺菌防病的作用。二是鹽水選種。具體做法是將鹽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將水稻種子放入到鹽水中,進行充分攪拌后,撈去漂浮在水面的種子或者其他雜物,然后留下下沉的種子,用清水洗干凈即可。
鹽水選種可以淘汰空種子、和其他雜物,保證水稻種子的飽滿,為壯苗、全苗以及齊苗打下基礎。三是種子消毒。水稻種子藥劑處理是經濟、簡便、高效控制種傳病害及前期病蟲危害的重要措施,是將防治關口前移、推進農藥減量控害的有效途徑。根據農藥標簽要求,用準種子處理的藥劑濃度,不可盲目加大或降低濃度,保證防治效果;藥劑浸種時間要保證在48~60小時,浸后不用淘洗,直接播種或催短芽播種;要注意浸勻浸透,浸種時藥液要淹沒稻種。
(四)水稻播種
水稻在不同的地方種植時間也是不同的,有的是一季一收,有的是兩季一收。南方種植水稻一般分為兩季,叫早稻和晚稻,播種時間分別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北方東北地區是早熟單季水稻播種時間為四月左右。水稻的播種量需要進行合理地密植嚴格地控制,橫、豎行都需要端正,要確保不漏種,不重播。每穴保證3~5株幼苗,當發芽茂盛后,還需要進行查苗和補苗。水稻播種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氣候條件,二是品種特性,三是要注意水稻播種的前后茬口銜接。一般來說,連續三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2℃時可播濕潤秧,溫穩定通過10℃時可播旱秧或旱育拋秧。海拔400m以下平壩、淺丘及沿江河谷地區水稻播種時間宜在2月下旬末至3月5日前播種;海拔400m以上深丘、低山區水稻播種時間宜在3月6~15日播種,山區最遲不超過3月20日,要抓住水稻冷尾暖頭播種時間。
(五)生長期管理
一是苗期。苗期注重對苗床水分和苗床溫度的管理,如果是大棚種植,溫度應控制在28~30℃之間,如果夜間溫度較低,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溫度。在澆水時應合理控制水量。二是乳熟期。乳熟期的水稻籽粒內呈乳白色漿狀,這時水稻田里要求要有3~5cm的水層。必須有足夠的水層不能干旱。抽穗前和齊穗后進行一次噴藥搭配三種殺菌藥劑預防病蟲害。對于貪青現象的水稻應噴促進早熟的藥物,保護葉子的完整,促進產量的增加。三是蠟熟期。水稻蠟熟期籽粒內容物從濃稠到蠟粉狀且有堅硬感。這時不能將根系泡在水里,讓根系提高活力。但是不能過分干旱,防止干裂造成水稻根系受傷從而造成水稻早衰現象。四是完熟期。晚熟期的水稻谷粒下面的小枝梗變成黃色,水分減少,這個時期有晾曬條件的可以收割,如果缺乏晾曬條件的則不能收割,避免造成霉污現象。五是枯熟期。水稻完全成熟后谷粒由黃變白枝梗和谷粒都變干,這時米粒可能會出現驚紋粒這時必須及時收獲。
二、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治
(一)積極做好水稻病蟲害防治和宣傳工作
種植戶防控水稻病蟲害時,常常因對水稻病蟲害的類型和特點不夠了解而出錯,相關部門應重視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培訓,幫助種植戶充分了解水稻病蟲害的類型特點及治理方法,學習好種植技術,促進水稻的豐產豐收。與此同時,專業的種植技術人員應深入到田間指導種植戶有效開展科學的水稻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專業人員可為種植戶講解稻飛虱、稻縱卷等蟲害的發生規律、主要危害、診斷辦法、防治對策等。引導種植戶識別水稻田間病害,并根據實際情況優先選擇有效且無公害的防治方法預防水稻病蟲害的侵蝕,方能保障其品質和產量。可通過利用廣播、講座等多種方式積極宣傳防控技術。
(二)使用綠色防控技術
隨著生態環境的變化以及人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傳統的化學農藥防控雖可在短期內取得較好的效果,但不能滿足新時代的需求。基于此,很有必要采用安全的綠色防控技術進行防控,常見方法有:一是生物技術,其重點是應用以菌治蟲、以物治蟲等技術對水稻的蟲害進行防控,如開展稻田養魚、養蛙等對害蟲進行捕捉,水稻破口期向稻田放鴨,能對水稻的紋枯病與稻飛虱起到較好的防控作用。同時,還可以向稻田施用環保型生物農藥,從而達到以菌治蟲的效果。二是理化誘殺技術,其主要是運用誘蟲板、殺蟲燈、害蟲信息索等對蟲害進行防控,如可利用害蟲的趨光驅波特性,應用味、光、色、波等幾種手段消滅害蟲。也可將食物做成誘餌對害蟲進行誘殺等。使用綠色防控技術保障水稻的健康生產,提高水稻的品質和產量,實現生態效益、經濟、社會的三豐收。
三、結束語
優質水稻種植技術應貫穿在水稻種植整個過程,對水稻生長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的觀察。采用科學、合理地技術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的殘留,選擇高效的藥物,保障水稻的產量和質量,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董雪蓮.基于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分析[J].農業與技術.2020,07:111-113
[2]厲波,曹當陽.不同種植方式對黔東南水稻土壤養分及產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9,05:64-67
[3]石磊.優化水稻種植技術之研究[J].河北農業.2020,0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