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東
“淺閱讀”追求的是一種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上的愉悅。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學生還是需要教師的引導性閱讀的,它是一種學習性閱讀,而“淺閱讀”則是一種消遣性閱讀,比較適合成年人。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中,很多學生為了迎合教師的授課思路,也逐漸出現了“淺閱讀”的現象。閱讀雖然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行為,但是,“淺閱讀”方式對于學生閱讀品質的形成,還是有著一定的阻礙作用的?!昂米x書不求甚解”是一種讀書的境界,而就初中生而言,還是要“深思而慎取之也”。學生只有深入研讀,才能懂得作者的思想,才能用正確的學習觀豐富心靈世界。
抓住關鍵詞句,引導探究情感
“淺閱讀”世界中有著一目十行的草率,有著囫圇吞棗的快感,而失去的卻是細細品嚼、慢慢欣賞的優雅。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從容,需要讀者去細細品評作者的每一句話和其中滲透著的強烈情感,而在品評的時候去尋找自己與作者之間的一種情感共鳴。在當前的閱讀課堂中,很多學生就是為了回答問題而去閱讀,沒有自主性去發現文本中潛藏著寶貴的精神力量。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把握文章的關鍵性詞句,避免學生一目十行地草率閱讀,讓學生能夠自主閱讀,在細細的品讀中把握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紀念白求恩》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了解白求恩的主要事跡,然后再去閱讀;而閱讀的過程中,也不要走馬觀花地去關注事跡,而要從作者恰當的表達方式中找到寫作的奧妙?!巴瑢W們,大家看文中的一個問題:這是什么精神?第一自然段中的這個問題你能不能從文中找到詳細的答案呢?”教師引導性的語言使學生開始閱讀,這樣抓住關鍵性句子進行閱讀就使閱讀變得更加深入,不再停留在“淺閱讀”的范圍內。
還閱讀一份淡定,還閱讀一份應有的謹慎的態度,就像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樣,去關注每個字運用的過程中作者的心路歷程。唯有如此,語文閱讀才能打開一片新天地。
鼓勵個性閱讀,提倡發表見解
個性化的閱讀是學生深入研究文本的一種主要方式。每個學生的閱讀方式不同,但是為了避免學生的“淺閱讀”,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學生可以用略讀與精讀相結合的方法來讀,也可以采取“理清脈絡—品味關鍵詞—悟本質”的方式來閱讀,還可以自主性地將文本放在一個更有深度的背景下去讀,無論哪種閱讀方式,都將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提升,都將是一種閱讀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鄧稼先》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自主閱讀,而教師做出引導:“同學們,你能不能概述鄧稼先的事跡?能不能用文中的詞語來評價一下他?”學生們都迅速地進入了閱讀狀態中,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我覺得我很渺小,我沒有為自己的國家做出一點貢獻。鄧稼先很偉大。”“老師,我找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覺得這是對鄧稼先最好的評價。”教師最后做出總結和鼓勵:“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做人,學好知識,將來為國家的發展服務。你很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鄧稼先?!睂W生們的閱讀效果非常好,這節課的閱讀教學非常成功。
在學生的閱讀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使之能夠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個閱讀主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只有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教師才能看到學生的心靈空間,才可以對其展開有針對性的閱讀建議,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采取合作教學,提供交流機會
課堂活動不是教師自己的,而是在與學生的密切配合中,不斷生成的各種有效性的活動。在中考改革實施以來,閱讀的內容和形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死記硬背的知識越來越少,而相對考查學生思維的題型越來越多。閱讀教學也應該隨之發生變革,教師可以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來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感知文字的力量,感受思想的提升。
例如,在《阿長與〈山海經〉》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來開展閱讀活動:“同學們,我們今天要讀魯迅的文章,文中有著作者美好的童年,不知道你們能在其中讀出你自己小時候的影子嗎?大家合作交流自己讀完文章后的體驗,好不好?”在教師的激勵下,學生們開始了自主和合作交流式的閱讀,在這樣的閱讀中,他們逐漸懂得了親情的可貴:“老師,有的時候,不是自己的父母也給予了我們無私的愛,這樣的溫暖我們都曾有過,就像是教我們的老師,我們以后無論去哪里,都會惦記你們。”學生們在交流中讀出了一種大愛,讀出了作者的情感,說出了自己與作者之間的共鳴之處,教學效果非常好。
機會,是要靠教師提供的;而參與,則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鼓勵學生加入討論中來,也是教學的藝術,需要教師巧妙引導。在閱讀課中,教師就像是一個引火點,一旦點燃,就會照亮整個閱讀的天空。
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拒絕學生的“淺閱讀”,用智慧的光芒照亮學生閱讀之路。具體的課程實踐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思想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抓住關鍵性的詞句進行深入的分析,深思慎取,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在更加具有思想性的閱讀中感受到世界的溫暖,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王浩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