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瑛泉
義務教育階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著重凸顯對于青少年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起始學科化學來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尤為重要。《九年級化學課程標準(試驗)》和《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均指出,中學化學教學要有利于學生體驗實驗探究的過程,讓學生“經歷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探究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實驗探究的意義,學習實驗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實驗探究能力”。而初中化學實驗探究教學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尤為契合。
研究背景
根據陶行知的理論,“教學做”指的是一件事,并不是指三件事。“教學做合一”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說明。在方法方面,它主張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就是做中學、學中教,真理源自實踐。在生活方面,他認為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這個教學理念與我們的初中化學課程標準不謀而合,跨越了半個多世紀重新碰撞出真理的火花。
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育工作者,肩負著做好學生的科學啟蒙的學科使命。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快樂渴望的心態走進豐富多彩、與人們美好生活息息相關的化學科學領域;讓每一個學生樂于去探究神奇的化學變化的奧秘,形成可持續性的化學學習的強烈興趣;讓每一個學生有平等學習與動手的機會,使他們具備適應未來生活以及生存與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化學科學素養;讓每一個學生充分認識到化學在昨天和今天在實現自然與人類長期共同繁榮、促進人類和社會可持續性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確信化學必將為實現全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繼續發揮它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班的作用。以上是必須植根于我們每一個化學教育工作者內心的堅定信仰與歷史使命。
研究內容與研究過程
根據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和素質教育理論,研究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中探究實驗和結合社會、生活的探究性實驗建議進行具體教學實踐操作,目的是使九年級初次接觸化學的學生們能積極主動地汲取化學知識,扭轉傳統的“師與生”單向的知識傳授方式,激發源自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興趣,達到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驗探究能力。
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化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自然科學,那么開發和強化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功能,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有著高屋建瓴的深遠意義。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現適合學生進行實驗的眼睛,要有一顆時刻為學生準備開展探究實驗的頭腦,要有一雙靈巧的創造條件做實驗的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實驗,實現學習觀念和方式的轉變。
初中化學實驗探究教學中的成功案例身邊有很多,如“化學實驗中的污染問題”“農村污水的無害化處理問題”“利用哪些植物花瓣果實可自制酸堿指示劑”“秸稈焚燒會引起哪些環境污染問題”“秸稈的變廢為寶之我見”“書本演示實驗之優化設計”“疑難實驗的研究”“家庭微型實驗的開發”“廚房小實驗的開發”“安全型食品干燥劑的開發與利用”“安全型脫氧劑的開發與利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實驗效果”等,通過與學生的共同研討,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逐步形成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樂于質疑和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產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有所發現、有所發明甚至有所創造的積極欲望。通過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拓寬了知識面,提升了科學素養,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通過探究實驗課堂教學,對知識與技能進行歸類分析、剖析,探索出一條利用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康莊大道。
針對實際教育活動,結合陶行知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不斷提出實踐意見和方案,不斷上升為理論和實踐成果。“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組織學生積極投身到實驗研究中去,實驗教師按照預先設計的方案,正確把握陶行知教育思想,積極開展化學探究性學習研究活動。通過學生實驗探究成果的交流展示,揚長避短,不斷改進,引進積極的評價激勵機制,是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學有所成,使教師教學相長,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
研究價值與意義
在化學實驗探究教學中,通過長期實踐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研究和探索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途徑,探索實驗教育、實踐課程的開設和教育過程及效果,不但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也提升了很多一線化學教師的專業素養。以課堂教學改革為載體,充分體現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運用新課程理念和“教學做合一”的理論,大力提高課堂實驗能力與探究能力,優化實施課堂教學的策略,突出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促進其探究精神(主要表現為具有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和求實創新的意識)、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含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等方面)以及整體素質(主要包括積極主動、樂觀向上的態度,克服困難、百折不撓的意志,尊重他人、團結、合作、協調的精神等)的全面提高。
結束語
豐富多彩的化學,已經為改善人類日益增長的的物質生活需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化學美好的明天,將在你我課堂上無數的求知若渴的學生們手中創造!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陳兆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