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兆慧
在許多人的眼中,小學數學是枯燥無味的,它沒有優美的文字,沒有艷麗的色彩,沒有舒緩的旋律,使小學生的學習少了許多的趣味。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帶領學生尋找數學美,感受數學美,感悟數學美,享受數學美,是我們老師必備的基本素養,用數學中的美來提高學習的興趣,激活拓展思維,迸發學習的興趣。
一、巧設情境,體味文藝
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教學時我們不僅要帶領孩子走進數學的世界,還應該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文藝,數學中處處都有美的東西,處處都有意想不到的神秘,只要我們用心去挖掘,精心去設計,我們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數學特有的文藝,還能激發學生去學習、思考。
小學生對故事、童話、動物都非常感興趣,我們可以在情境教學中借助現代的教學手段,創設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把教學內容串編成數學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數學“比較數的大小”時,使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小白兔、小松鼠、小熊和小老虎去海邊度假,陽光明媚的大海邊,潮水退去以后,沙灘上露出了美麗的貝殼,小白兔、小松鼠、小熊和小老虎去撿貝殼。一會兒,它們就都撿了一籃貝殼。小兔數了數說:“我撿了38個貝殼。”小松鼠數了數說:“我撿了46個。”小熊說:“我撿了49個。”小老虎說:“我撿了100個。”小松鼠說:“我撿得多。”小兔說:“我撿得多。”小熊說:“不,我撿的最多!”小老虎不服氣地說:“我撿的最多!”它們吵得不可開交。它們到底誰撿得多呢?小朋友們愿意幫助它們嗎?
在這樣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激發興趣,激活思維,學生都積極開動腦筋、躍躍欲試。在這美麗的情境中蘊藏著新知識,以情境中的問題為需求,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就是比較這幾個數的大小;分析問題:數比大小,先比較數位,數位多的數就大,100是三位數,其他都是兩位數,所以100最大,數位相同的數就比較十位,十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38十位上是3,而49和46的十位上是4,所以38最小,剩下的49和46十位上的數一樣,就比較個位,得出小老虎最多,小熊第二,小松鼠第三,小兔最少,從而解決問題。
這樣卡通、生動而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喚起了他們的情感參與,激活了他們的思維,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更有效地發揮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深刻地感受數學中的文藝范。
二、利用教材,感悟文藝
新課程改革后,小學數學的教材更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和心靈,不但有色彩鮮明的插圖,還有童話般的學習情境。如在入學時上的第一節課,教學“數一數”時,選擇的是兒童樂園場景,從兒童喜歡的場景入手,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感到數學不是枯燥的,感覺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兒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兒童的世界是最千奇百怪、色彩斑斕的。兒童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解,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傘”“小蜜蜂采蜜”等,我們認為不合邏輯常理,孩子們卻興趣盎然。
我們教師要不斷挖掘和提煉教材中數學的文藝,為學生創造學習數學知識的窗口,進行觀察、推理和發現,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感悟數學中的文藝范。
三、開展活動,享受文藝
數學活動課中挖掘數學教學內容的內涵美,享受數學的文藝。在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后,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安排了實踐活動《奇思妙想的我》。在新授課之前,我們提前設計活動以告家長書形式告知家長,指導家長參與活動,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享受數學的文藝范,自己找圖形、自己動手做圖形,然后一年級各班開展了拼圖數學競技活動,每班再選出精美作品進行展示。
學生在擺弄、操作中不但培養了探索和發現能力、創造力、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而且激發了數學興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引進深奧有趣的數學世界之中,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享受了數學的文藝范。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人們缺少發現。枯草無味的數學在生活中處處都有閃光點,讓我們擦亮眼睛,善于發現,善于總結,善于提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資源,讓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巧設情境、利用教材、開展活動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善動多思的好習慣,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量,遨游在數學世界的海洋中,體驗數學課堂不一樣的精彩。
總之,生活資源是數學教學的寶貴財富。在生活中尋覓數學的“文藝范”需要廣大一線教師不斷努力、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去粗取精,吸收精髓,為打造新時期優質的小學數學課堂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智力支持。我們堅信,新課程改革任重道遠,尋覓數學的“文藝范”更是一個艱難的探索過程,但只要我們團結一致、精誠合作,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一切都變得有跡可循起來,所有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劉振華.尋找數學美和舞蹈美的最佳契合點[J].教育藝術,2006(9).
[2]丁桂芳.談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享受數學美[J].中小學教育,2019(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