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照軒
摘 要:和其他谷物作物相比,我國大豆進口量較大,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是,為了保證糧食生產安全,我國不能過度依賴進口大豆。大力推廣應用大豆優質、高產、高效益、模式化生產技術已經成為一種共識,本文所述大豆寬壟密植優質模式化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大豆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合理輪作與深翻整地、科學施肥與精量點播、中耕除草及病蟲防控、收獲時間及儲存方式等。
關鍵詞:大豆;寬壟;密植;優質;模式化栽培
大豆寬壟密植所選擇的壟寬度一般為110cm或130cm,在110cm壟上種植2行或3行大豆,130cm壟上種植3行或4行大豆。其技術組合主要包括以大型機械秋整地、秋起寬壟為基礎,選擇高產優質的大豆品種,配套測土配方分層施肥技術、進行精密播種、科學施藥除草防病蟲。
一、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一)優良適宜品種選擇
根據農業生態區域特點和市場需求,選擇通過審定的、熟期適宜的優質、耐密、稈強、高產、抗病的品種,在選種上一定要杜絕越區種植。適宜黑龍江北部地區種植的高產品種主要有合農95、北豆42、黑河52、華疆4號、北興1號、北豆36、黑河35;高蛋白品種主要有黑河43、昊疆2號、金源55、黑河45、北豆43、圣豆43、昊疆1號、華疆2號、黑科56;高油品種有克山1號等。適宜黑龍江東部地區種植的高產品種主要有合農76、墾豆43、黑農84、墾豐16、東生1號、東生7號、合農69、綏農44、北豆40;高蛋白品種有黑農48;高油品種有合豐55、黑農87、墾豆38等。
(二)種子精選藥劑處理
剔除雜瓣粒、帶病粒、蟲食粒和雜質,種子純度、凈度、發芽率等要達到國家良種標準,含水率不高于12%。種子播前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可用2.5%咯菌腈+60%吡蟲啉種衣劑進行拌種。
二、合理輪作與深翻整地
大豆種植一定要采取合理輪作制度,實行“米→豆→雜”“米→豆→米”“米→豆→麥”等合理輪作方式。盡量進行秋整地,秋深松、秋深翻。三年內無深松深翻基礎地塊,要秋深松深翻秋起壟,深度以打破犁底層為準,一般耕翻深度30cm以上;有深翻基礎的地塊要做到滅茬、鎮壓連續作業。
三、科學施肥與精量點播
(一)測土配方平衡施肥
實施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做到有機與無機相結合,氮磷鉀科學合理配比,適時定量補充微肥。增施有機肥,建議每畝結合秋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有機肥1~1.5m3,有機肥質量標準要達到有機質含量30%以上,水分小于30%。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做到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采取分層施肥,化肥總量的60%~70%施于種下10~15cm;30%~40%施于種子下面5cm處為宜。一般地力情況下參考施肥量為每畝尿素3.3kg,磷酸二銨9~11kg,硫酸鉀4~6kg,微生物菌劑顆粒2kg以上為宜,氮磷鉀比例:1:1.4:0.8,在生產中根據苗情定量補充中微量元素。當大豆前期長勢比較弱時,噴施合格葉面營養劑。
(二)適期適密精量播種
根據當地農業氣候條件和種植習慣進行適期、適密精量播種。適期是指當5~10cm土壤溫度穩定通過7~8℃時,適時播種,黑龍江地區一般第一、二積溫帶在4月28日~5月5日期間進行播種,第三、四積溫帶5月5日~10日期間播種,第五、六積溫帶5月10日~15日期間播種。適密是指在寬壟條件下調控好合理地種植密度,根據品種及土壤肥力狀況,110cm每畝種植密度2.3~2.7萬株;130cm每畝種植密度2~2.4萬株。110cm寬壟壟上雙行小行距40~50cm,壟上3行小行距20~25cm,中間行密度較邊行減少10%~15%;130cm寬壟壟上3行小行距25~30cm,壟上4行邊行小行距18~20cm,中間小行距25~30cm。把握好播種質量,要做到播種深淺一致,覆土均勻、無彎曲播,無斷條播,播種深度做到鎮壓后控制在3~5cm為宜。
四、中耕除草及病蟲防控
(一)適時中耕提溫促壯
加強中耕管理,提溫促壯。苗期適時進行壟溝深松,放寒增溫,在大豆封壟前,在兩個寬壟中間進行中耕扶壟,同時130cm四行、110cm兩行種植的實施苗帶中間淺松。
(二)因草施藥確保安全
根據上一年草相、雜草種類、土壤類型、地力水平、打藥機車特點及當地常年和當年的氣象條件等,有針對性選擇除草劑配方和用量,科學確定除草時期,要因地、因草施藥,確保用藥安全,做到減量增效。一般采用苗前、苗后兩次除草控制全生育期雜草發生。苗前封閉除草:每畝用900g/升乙草胺140mL,或960g/升異丙甲草胺130mL,加75%噻吩磺隆2g,或70%嗪草酮35~40mL,兌水15~20L噴霧。苗后莖葉除草:雜草2~4葉期,防除禾本科雜草,每畝用5%精喹禾靈100~130mL,或15%精吡氟禾草靈80~100mL等;防除闊葉雜草,畝用480g/升滅草松200mL,或250g/升氟磺胺草醚150~200mL等。以上除草劑可因地塊雜草譜不同而單用或混用。對于難防雜草如大薊、小薊、苣荬菜、鴨跖草等雜草,每畝可用480g/升異惡草松50~70mL加480g/升滅草松130mL。應注意防治時期,大豆真葉期到1片復葉期為最佳防治時期,鴨跖草防治要在3葉期前施藥,大薊、小薊、苣荬菜防治要在6葉以前施藥。在防治雜草時按噴液量1%加入植物油助劑。
(三)病蟲測報及時防控
依據預測預報,當病蟲害達到防治指標時,適時采取科學防控措施,避免盲目用藥。對于大豆葉部病害,優先使用多抗霉素、枯草芽孢桿菌和井岡霉素A等生物藥劑。每畝用72.2%霜霉威水劑60~80g,或用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100~120g,兌水15~20kg,莖葉噴霧防控霜霉病;用50%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及時防治大豆灰斑病;每畝用25%咪鮮胺100mL或40%菌核凈70g于發病初期噴施防控菌核病。對于蟲害可優先使用阿維菌素、BT等生物藥劑。田間發生大豆蚜危害,可使用生物藥劑苦參堿,或每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40g、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0g,或用1.8%阿維菌素制劑或混劑10mL,兌水20L噴霧;田間發生紅蜘蛛危害每畝可用1.8%阿維菌素制劑或混劑20mL,兌水20L噴霧。田間防控大豆食心蟲可用氯蟲苯甲酰胺、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噴霧防治。
五、收獲時間及收儲方式
在大豆進入搖鈴期,葉片全部脫落,莖稈黃枯,籽粒歸圓,呈本品種色澤,含水量低于18%時進行收獲。用帶有撓性割臺的大豆聯合收割機進行機械直收,實行分品種收獲,單運,單儲。
參考文獻:
張麗濱.淺談大豆大壟小壟密植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7(0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