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峰
摘 要:我國的小麥種植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隨著經濟和科技的增長,小麥的種植技術也已經逐漸走向成熟,并成為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因此,提高小麥種植的質量和產量也是目前農業研究人員所要注重的首要任務。本文先闡述了小麥種植過程的基本概況和施肥技術管理,然后又對提高小麥肥料的具體應用展開討論,并提出個人見解。
關鍵詞:小麥種植;施肥技術;肥料
小麥是我國食譜上主要的農作物之一,不僅用于人們的飲食,還大量出口,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國人口和經濟增長迅速,相對而來也引起了大規模的小麥種植。而在小麥種植過程當中,施肥技術始終貫穿著整個過程,所以為了進一步的提高小麥種植技術并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相關技術人員需要不斷更新施肥技術理念。
一、小麥種植過程的基本概況
小麥種植過程中需要很多種植技術的支持,比如土壤的選擇、小麥種子品種的選擇、耕地環境的選擇以及施肥技術。這其中肥料的選擇和用量將直接影響小麥的質量以及產量,小麥生長中需要足夠的營養供給,否則將無法保證其收成,由此可見,肥料在小麥種植技術當中的重要性。施肥技術始終貫穿小麥種植的全過程,首先在小麥耕地時期,主要是以常見的農家肥料為主,這些肥料主要的來源是秸稈的燃燒或者是人、家畜糞便通過發酵制成。可以有效地保證小麥在發芽期的生長,從而為日后的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小麥的播種期,他們需要大量的營養成分才能迅速地生長,在這一時期所需的肥料一般為加肥、磷肥等復合肥。
二、施肥技術管理
(一)施肥原則
小麥在耕地時期需要播前施肥,但是小麥還沒有生長起來,所以施肥要適量,否則會因為施肥過量而導致副作用。在這一時期主要是用一些鉀肥、磷肥作為農作物的原料,在土地當中蘊養著植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時期小麥需要的營養有限,所以種植人員需要合理地分析小麥這一時期所需要營養成分,做到適量施肥,以保證小麥的營養供給。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國北方種植小麥時,由于北方的氣溫較低,所以要為小麥過冬做好充足的營養和水分準備。在施肥時,要注意根據小麥的實際生長情況及時間來確定。等小麥成功地度過冬季以后,就會開始返青,這一時期是小麥飛速成長的階段,也是小麥穗增加的階段,所以需要施足夠的肥料保證其生長。除此之外,當小麥進入拔節期后,還需要追加拔節肥,主要的效果是讓小麥的枝葉、枝干以及小麥穗快速的生長。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土壤肥沃力較強的土壤中,要少施肥,以避免肥料過于旺盛而產生不良反應。
(二)肥水管理
小麥最適宜的土壤為中性沙質土,所以在土壤的選擇上,最好是選用田園的沙土,如果土壤表面有枯樹葉、家禽糞便更佳。選用一般土壤的話還需要經過兩年左右時間的整理并且反復的檢測,合格后才能種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別選用之前種植過農作物的土壤,因為如果以前種植過農作物,那就說明土壤中的確含有營養成分,但是之前的農作物已經將營養成分吸收的差不多了,所以不再利于小麥的種植。在這樣的土地下種植需要向土壤中注入營養,這會耗費額外的資金投入。此外,對于小麥種植來講,肥水管理至關重要,小麥的生長周期比較長,并且每個生長階段都需要適量的營養成分,并且肥水的管理中,灌溉也是重要部分。生命離不開水源,小麥也是如此,合理地灌溉是讓土壤中時刻保證水分的充足以給小麥供給,灌溉的原則是少水多次,保持土壤的濕潤即可。對小麥肥水管理中的施肥主要以有機肥為主,原則是給土壤增加肥沃力。在小麥的要以尿素作為肥料,并在小麥成熟以后加入適量的鉀肥,提高小麥粒的數量。
(三)因地制宜,注重對施肥量的把握
在小麥施肥時一定要把握施肥量,按照標準進行能保證小麥的質量和產量,達到最佳的增產效果。種植需要先對小麥種植區域內的土壤進行測試,分析土壤中含有的營養成分和小麥自身所需的營養量,然后再取樣,設計相應的肥料配備方案。配備完成以后不能直接運用,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所有數據的參照值,確認無誤后才可因地制宜的施肥。
三、提高小麥肥料的具體應用
(一)提高肥料作用,進行病害防治
我國大規模的小麥種植雖然帶來了客觀的經濟收益,但是相對而來的病蟲害也給農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目前如何防止病蟲害也是小麥種植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如果小麥出現了病蟲害可以用兩種方式進行殺蟲第一種是人工防治,主要是通過人工觀察小麥生長過程中是否出現病源,一經發現立即連根拔除,防止大面積的感染。第二種是化學防治,主要是用化學藥物進行殺蟲,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和代森鋅可濕性粉劑噴灑消蟲。如果是蚜蟲或者是紅蜘蛛蟲害,可以用20%白螨樸2000倍液進行防治。
(二)合理使用肥料,提高小麥冬季防寒
小麥過冬時需要注意防寒,防寒可以從小麥種子的選取上,挑選優質、耐寒且防蟲的品種進行播種,這也是提高小麥產量和質量的基礎,同時也能有效的抵抗嚴寒。除此之外,還需要做一些過冬的保護措施:一方面,需要防止冬天天氣過冷而造成的土壤上凍,如果不注意會使小麥的根部凍傷,甚至凍死。另一方面,要在過冬前對土地進行松土,這樣是為了保證小麥的正常呼吸。有效的保護措施是在小麥果凍之前澆上一層封凍水,使土壤內含有水分,從而使得冬天小麥都有水分吸收。其次是在小麥過冬前在土壤中適量的施肥,這樣的目的是讓小麥可以在冬天吸收足夠的營養成分,從而提高自身的抗凍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麥是我國主要的食物和農業出口農作物,隨著我國經濟的提升,對小麥的需求量和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相應的帶動了一些大規模的小麥種植。但是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為因素導致小麥在種植過程中受到損害,從而給農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益。施肥是貫穿于整個種植過程中的技術,所以農業種植人員需要注意在小麥種植各階段的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從而保證小麥的質量和產量,并有效的提升我國農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嫻瑩,關華薇.傳統方式種植小麥低產原因及增產施肥原理與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7):198-199.
[2]王林華,張敏,楊丙檢,裴書娟,彭耀.小麥種植過程中施肥技術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06):134.
[3]聶勝委,張巧萍,張玉亭,許紀東,何寧.華北平原小麥生長季氮肥減施依據與基準簡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9,47(0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