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春英
2019年3月初,開學不久便接到學校任務:籌備南京市第三屆“漢字文化節”參賽節目。一下就感壓力山大,選什么題材?排什么節目?怎么排……腦中一片空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首先遇到的就是劇本的問題,沒有現成的劇本,得自己創編。而劇本的內容往往決定了作品的成敗,要想在比賽中勝出,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劇本。為此我先著手構思起劇本來。
寫什么內容?圍繞南京市漢字文化節的參賽通知,我又將前兩屆的參賽節目瀏覽了一遍,以確保自己的參賽作品不雷同。人無我有,人有我不為,這樣的作品才能脫穎而出??衫砟詈茇S滿,題材很骨干,我一籌莫展幾天也沒有頭緒。后來突然想到了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高淳話,那是唯獨我們才有的東西呀,何不從這里去挖掘,做出自己的特色?圈定了大的題材,就是表現形式的問題了,我研讀了有關高淳話的研究書籍,知道了我們現在的高淳話中還保留了很多唐朝的發音,決定采用“唐音吟唐詩”的方式來展示高淳話的韻味,詮釋漢字文化的魅力,激發孩子們對家鄉、對祖國、對漢字的熱愛之情。內容上以一位歸鄉游子與孩子們的對話活動為主線,串起思鄉情、家國情,架起高淳話與唐詩、漢字的橋梁,融入高淳話與漢字演變的元素。在情節的發展上創設了三個舞臺場景,劇本內容呈現如下。
場景一:游子歸鄉情更切
幕啟:(輕音樂想起)
8個小孩邊玩游戲邊念高淳童謠:“大腳盆,小腳盆,翻翻過來采野菱。野菱肉,泥嘴巴;野菱殼,扒火缽,小南湖里干巴巴?!蓖{念畢,后臺走來一位歸鄉的老者,喃喃自語:“家在高淳,游子回鄉啦!”老人慢慢走向這些孩子們說:“小朋友好!”
(孩子們圍上去打招呼):“客人爺爺好!”
(一生打量著老者問):“您是高淳人?”(用高淳話說)
(老者摸著孩子的頭,感慨道):“沒錯,眉頭(用高淳話說),我就是高淳人哪,年輕時離開家鄉,現在葉落歸根,終于回家了!”
生合:“哦,原來是這樣?。 ?/p>
老者:“這真的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用高淳話吟哦詩句)
一生疑惑不解說:“爺爺,你讀得跟老師教我們的不一樣。”
老者:“我這是用咱們地道的高淳話吟哦的,這可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哪,至今還保留了很多唐朝的發音,我們一起來用我們的唐音吟哦這首唐詩好不好?”
合:“好!”(背景呈現,唐音吟哦唐詩《回鄉偶書》)
(老者):“多親切的家鄉話啊。孩子們,你們不知道離開家鄉的人有多么想念故鄉和親人家人又是多么掛念遠在他鄉的游子?!?/p>
(音樂起,高淳話表演吟唱《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場景二:字里字外話鄉情
老者:“年輕時帶著父母親的殷殷囑托、家鄉賦予的淳樸,就像扛著族人的旌旗,過河越境,四處奔波,就成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打開折扇‘游)?!保ń忉尅坝巍钡挠蓙恚琍PT呈現背景)
生1:“爺爺,我們高淳就有一座游子山,就在我們美麗的慢城。綠意濃濃、嫻靜舒適的‘國際慢城它會讓你的心松弛松弛再松弛。”(持團扇“慢”問同伴):“你們看‘慢是什么偏旁?”生合:“豎心旁!”生1:“對,國際慢城就是要讓你的心慢點慢點再慢點,倡導‘慢生活的理念。”(背景相機呈現高淳風景片及“慢”字的篆體)
生2:“高淳是南京最大最美的花園,它美得如詩如畫。這里有光彩奪目、驚艷絕塵的‘高淳陶瓷,考考你們,誰知道‘瓷上面的‘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一生搶答:“我知道我知道,次是飲食?!鄙?:“那么‘瓦呢?”另一生搶答:“那當然是陶器了。”生2:“對,瓷表示用于飲食的精致陶器?!保ū尘俺尸F高淳陶瓷圖片及“瓷”字楷體)
生3:“這里有肥美誘人、肉質鮮美‘固城湖螃蟹(打開折扇‘蟹)。相傳,大禹治水時候,螃蟹經常爬到河堤上夾傷人,嚴重妨礙了工程——”生合:“那可怎么辦呢?”一生跑上來說:“別急別急,我聽爺爺說啊有個叫‘巴解的人就想了個好辦法,在河邊挖了溝,往里面灌了好多開水,燙死了‘夾人蟲,燙死的夾人蟲,散發著陣陣香味,巴解就大膽地嘗了一口,誰知鮮美無比?!鄙?:“對,人們為了感謝敢為人先的‘巴解,就在‘解字下面加個蟲,稱夾人蟲為‘蟹。”(背景呈現大閘蟹圖片及“蟹”“巴解”文字)
生4:“這里有歷史悠久的‘高淳四寶——”
生齊念高淳童謠:“四方寶塔一字街,倒栽柏樹白牡丹”。
老者說:“無論離家多遠,對家鄉的思念是最深的情懷?!?/p>
老者、生合:“高淳是我們幸福的家園,心靈的港灣?!?/p>
老者:“孩子們,我們的家在高淳,你們可知道‘高‘淳二字的來源嗎?”
生齊:“不知道,爺爺你給我們講講吧!”
老者說:“好,爺爺這就給你們講講,(打開折扇‘高)這是‘高的甲骨文寫法,有土臺的高樓,(翻開金文‘高的折扇面)這是‘高的金文寫法,增加了一個開口,就像古城門,‘高就引申為了高聳的建筑?!?/p>
生:“真的很形象哎,爺爺,那么‘淳是什么意思呢?”
老者:“好,你們先看——”
小表演“淳”:兩生分別扮演羊羔和燉鍋出場,分別說:“我是一只小羊羔”“我是一口大燉鍋”,合:“我倆組成了‘享,煮羊的燉鍋。另一生扮演湯汁出場:我是鮮美的湯汁?!?生合:“我們仨組成了‘淳,羊肉鍋里鮮美的湯汁。”一旁觀看的學生:“哇,多么誘人啊!”
老者:“對,后來‘淳就引申為濃厚、原味。比如說咱高淳就是民風——(生答:淳樸),百姓——(生答:淳良)!”
場景三:“最‘淳不過家國情”
生1:“有意思的漢字,原來‘高‘淳二字是這樣來的啊?!?/p>
生2:“我們的祖先真有智慧,造出來的漢字如此有魅力,我以后要多學學漢字的故事?!?/p>
生3:“高淳話保留下了很多古老的唐音,有著獨特的韻味,我們也要把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p>
生合:“對!愛家鄉、愛祖國,說好我們的母語,寫好我們的漢字,做個堂堂正正中國人!”
老者:“祖國是我們每個游子的故鄉,此心歸處是故鄉——”
(PPT呈現唯美背景,古琴聲起)
老者吟哦王維的《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老者遙望遠方,說:“耳邊又傳來家鄉古老的唐音,您聽——”
生吟哦范成大的《高淳道中》:“路入高淳麥更深,草泥霑潤馬骎骎。雨歸隴首云凝黛,日漏山腰石滲金。老柳不春花自蔓,古祠無壁樹空陰。一簞足屬前村店,滾滾炊煙起竹林。”(背景呈現高淳宣傳片,配樂《慢城故事》,在唐音唐詩的縈繞中結束全?。?/p>
有了上面的劇本,四五月份我便著手挑選學生排練節目,自編自導,沒有經驗,劇本又改了四次,從一個抽象的創作理念到具體內容的建構,從大體的劇本框架到局部細節的完善,從舞臺背景的制作到服裝道具等的準備……為了做出高淳話的韻味,我請教了專業制片人,又從南京大學張薇教授的專著《高淳方言語音研究》里尋找支撐,找到了唐詩里高淳話的發音及標音,還運用原創音樂錄了地道的高淳童謠、唐詩吟誦,自己學會了剪輯音頻視頻,針對內容制作了精美的宣傳片等。這些對我都是挑戰,不同于平常按部就班的教育教學工作,但它們促使我不斷地思考、學習,去解決一個個難題,激發了我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性,常常加班加點,孩子們也跟著一遍遍地排練。在六月份的區比賽中,我們的《唐音吟唐詩》獲得了區一等獎的第一名,并代表高淳區參加南京市的比賽。
秋季開學后,我們便加緊排練,進一步修改節目的表演形式,力求舞臺效果更趨完美。大家奮戰十多天,在九月份舉行的南京市第三屆漢字文化節比賽中,我們的節目沒想到又力克眾強,再次熠熠生輝,獲得南京市特等獎。沒想到來自偏遠郊區的我們,與城區眾多強大對手的比拼中竟能勝出,大大出乎預料,成績公布的那一刻,孩子們激動得不敢相信是真的,畢竟特等獎在我們這里是從未有過的榮譽,原先只是抱著來參與一下的念頭,殊榮來得太突然,我也有點恍惚,那一刻至今難忘。
我忙了大半年的處女作終不負厚望,給予我豐碩的回報。回想這一段經歷,由起初的懶散怕事到之后的激情投入,我和這節目一起成長,期間有辛苦煩心亦有興奮喜悅。我帶著孩子們用古老的唐音吟誦著唐詩,暢游在獨特的詩詞文化里,仿佛穿越到了遙遠的唐代,感受著漢字文化的魅力,享受著藝術的美感,我就收獲了教育的詩意、教育的美麗,也享受到了來自教育的成功、教育的快樂!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