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柱平



摘 要:彌勒市主要以韭黃作為種植的主要蔬菜作物,在當地占據較大的種植范圍。然而現有的韭黃種植還存在施肥不合理的問題,導致肥料沒有得到高效的利用,無法對土壤進行有效的保護。針對這些問題,本文結合具體實際針對韭黃花費減量增效展開科學的試驗,從試驗結果中可以明確看出,以配方肥為主,適當減少不同物質所占比例,可以達到減少化肥使用量、實現最佳施肥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韭黃;化肥;試驗
在市場經常可以看到韭黃的存在,其不僅具有良好的市場效益,同時也深受人們的喜愛,種植的面積逐漸拓展。但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農藥化肥使用量非常關鍵,如果施加不合理很容易影響葉子的顏色。如果化肥中所含物質的配合比不正確,將影響微量元素的吸收,降低韭黃的產量和質量。如果施加的肥料含有大量的腐殖酸,將會使土壤理化性狀出現變化,對根系發育和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營養物質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轉化,葉片因缺少營養出現顏色變化。針對目前施肥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需要相關人員進行針對性地試驗,以明確最佳的施肥量,全面提高種植效果。
一、材料方法
(一)試驗地情況
以彌陽鎮牛背村農戶的蔬菜基地作為試驗場地,試驗面積2.5畝,需要對0.36畝面積進行處理。水稻土和紅土是試驗的主要土壤,該土質黏性較大,中等肥力,在進行排灌時沒有任何的復雜性,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排灌。相關人員在開展試驗之前,需要提前對試驗地情況有明確的了解,保證試驗地符合試驗要求,為試驗順利進行提供穩定的環境。
(二)供試材料
生物菌肥活菌、磷酸二胺、復合肥等是試驗的主要材料,需要結合試驗需要合理進行選擇,并對復合肥的比例進行針對性地調整,保證復合肥比例的準確性。以韭黃為主要的供試作物。
(三)試驗設計
在進行試驗設計時,需要結合試驗需要進行多次的處理。其中,可以主要以配方施肥,也可以將高效有機肥與配方施肥相結合,或者將配方施肥和高效有機肥相結合,并對氨和磷肥含量進行調整,使其可以減少15%;在高效有機肥中添加配方施肥,并將安和磷肥含量減少25%,對0.36畝面積進行處理。試驗人員需要對試驗設計進行科學的分析,反復進行核對,以確保設計的試驗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的雙重特征,從根本保證試驗的可行性,使試驗結果更加精準。
(四)施肥方法
在本次試驗中共進行三次施肥和三次追肥,可以在移栽后長出新葉時進行第一次追肥,在施肥時需要嚴格按照施肥分配表合理進行施肥。
在移栽四小后需要以施肥分配表為依據進行第二次施肥。
在移栽后半年,當蓋棚前假莖高度處于12~15cm之間時,可以根據小區施肥分配表進行第三次的施肥。
葉面追肥的時間分別在割前一周追肥一次、割后噴茬追肥一次,在割后半個月進行最后一次追肥。
(五)操作方法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需要對韭黃假莖高度進行觀察,當高度超過12cm時即可進行扣棚。在扣棚前需要由專門的人員全面清理雜草和枯葉,并將葉片的一半割除,除冬季以外可以在二十天后扣棚,冬季需要延長十天再扣棚。
搭建的棚以木質為主,對面與木樁具有1m左右的高度,邊柱距地面高0.8m,同一排的柱距離需要保持在2.0m,將三排粗竹竿綁扎在樁上,以交叉的方式綁扎拱條和大梁,同時在距離地面35cm處固定小網,所有小網孔規格必須保持相同,依次蓋上遮陰網和黑塑料網,最后以繩索進行加固。
(六)試驗施肥表
如表1所示為小區需肥表,該表格可以為四次處理提供準確的依據,試驗人員需要嚴格按照該表格進行規范性的處理。
如表2所示為試驗施肥設計表,從該表格中可以明確看出四次處理需要處理的內容,以及化肥含量的變化,需要嚴格按照該設計表中的各項參數選擇化肥的種類和使用量,以保證試驗的順利進行。
二、結果分析
三、試驗結論
從本試驗的方差結果中可以明確看出,重復間不顯著,處理間顯著水平較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新復極差測驗。從分析結果中可以明確看出,以生物菌肥進行施肥可以有效提高產量,可以增產25%以上。當化肥用量減少到15%時,產量可以達到1500kg以上,與對照相比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可以達到極顯著水平。處理2與處理3兩者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差異,兩者基本相同,充分說明處理3減少化肥用量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通過新復極差測驗,以25%的比例減少化肥使用量,會比對照增產11%以上,但是并沒有顯著的效果,而比處理2的減產200kg左右,在此基礎上比處理3也同樣減產200g,但是沒有處理2減產多。因此,處理4雖然明顯比對照產量高,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但是其嚴重缺乏經濟性,無法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水平,特別是對于高產值的經濟作物來說產生的影響更大。而處理3以生物菌肥作為主要的施肥類型,并適當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在提高產量的同時,與處理2最高產量水平持平,達到了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效益的目的,并對土壤保護利用產生積極地影響。增施有機肥減少15%化肥用量對于韭黃作物來說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可以廣泛進行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管鎖榮.朔州市化肥減量增效模式在燕麥栽培中的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1(03):213+224.
[2]黃玉蓮.賀州市八步區水稻化肥減量增效試驗初報[J].南方農業,2020,14(07):122-125.
[3]李世強,魯茸卓瑪,益新卓瑪,周衛林,楊瑩,扎史恩主.云南省迪慶州維西縣冬青稞化肥減量增效試驗[J].江西農業,2020,01(04):125+127.
[4]黃繼川,肖志云,吳雪娜,涂玉婷,彭智平.茶園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廣東大埔縣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20,47(02):175-182.
[5]陸海燕,劉杰,孫彬.滇池北岸居民-農田混合區土壤磷輸入輸出特征及表觀平衡[J].環境科學導刊,2019,35(03):15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