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試驗比較不同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10%三氟苯嘧啶SC(飛防)+25%吡蚜酮SC(飛防)和10%三氟苯嘧啶SC(常規)+25%吡蚜酮SC(常規)藥劑防治效果良好,在藥后7d,防效分別達到96.48%、95.92%。藥后20d,防效分別達到97.72%、96.65%。10%三氟苯嘧啶SC可以用來防治稻飛虱。
關鍵詞: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稻飛虱;田間防效
稻飛虱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本文就10%三氟苯嘧啶SC防治稻飛虱開展藥效試驗,旨在為三氟苯嘧啶SC防治稻飛虱提供依據。
一、材料與方法
(一)供試藥劑
試驗藥劑:10%三氟苯嘧啶SC,美國杜邦公司提供;25%吡蚜酮SC,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品。
對照藥劑:80%烯啶·吡蚜酮SC,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產品。
(二)試驗對象、植物和品種
試驗對象:稻飛虱。試驗作物:水稻,品種為5814。
(三)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廣西靈川縣九屋鎮青獅潭村委水稻田,其母質為河流沖積物發育而成的潮泥土,有機質含量1.4%,pH值6.1,灌溉條件良好,水肥管理中上。水稻生育期為分蘗期。
(四)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不設重復。處理1與處理2的面積均為2001m2;處理3與處理4的面積均為333.5m2。處理一施用10%三氟苯嘧啶SC(250g/ha,飛防)一次,施用25%吡蚜酮SC(150g/ha,飛防)一次;處理二施用80%烯啶·吡蚜酮SC(150g/ha,常規)一次;處理三施用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250g/ha,常規)一次,施用25%吡蚜酮SC(150g/ha,常規)一次。
(五)藥效調查
藥前調查蟲口基數,藥后3、7、20、40和60天各調查一次。每小區用40×30㎝白瓷盤斜放到水稻中下部,快速拍打稻叢2~3次,再迅速端起查計稻飛虱數量。每個處理采取平行跳躍式取樣25點,每點2叢,共計調查50叢,統計稻飛虱數量,計算防效。
式中:PT0為處理區藥前活蟲數PT1為處理區藥后活蟲數。CK0為對照區藥前活蟲數CK1為對照區藥后活蟲數。
二、結果與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試驗藥劑10%三氟苯嘧啶SC噴霧法防治稻飛虱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藥后3d,處理1防效為87.72%;處理3防效為85.57%,均優于處理2的77.66%的防效;藥后7d,處理1防效為96.48%,處理3防效為95.92,均優于處理2的88.44%防效;藥后20d,處理1防效為97.12%,處理3防效為96.65%,優于處理2的91.80防效;藥后40d,處理1防效為98.65%,處理3防效為97.61%,優于處理2的86.32防效在試驗條件下,試驗藥劑對水稻安全,對天敵及其他生物無明顯的不良影響。
三、結論與討論
結果表明,試驗藥劑10%三氟苯嘧啶SC(飛防)+25%吡蚜酮SC(飛防)防治稻飛虱持效性好,在藥后7d、20d、40d、60d后防治效果均大于95%。試驗藥劑10%三氟苯嘧啶SC(常規)+25%吡蚜酮SC(常規)防治效果僅次于10%三氟苯嘧啶SC(飛防)+25%吡蚜酮SC(飛防)試驗藥劑。
參考文獻:
[1]李云瑞主編.農業昆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作者簡介:胡玥(1991-)女,籍貫:廣西賀州,民族:漢,最高學歷:本科,目前職稱: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