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杰
摘 要:本文從保育豬飼養技術與疾病防治的角度出發,根據其生長的內在特點,對飼養技術進行了全面解析,并從其生長環境、飲食管理、疾病有效治理、疫病預防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效防治措施,從而為確保保育豬的健康生長提供了技術與理論支持。
關鍵詞:保育豬;飼養技術;疾病防治
從保育豬的特點來看,可以理解為正處于脫離母體獨立生長的斷奶豬,對此階段的保育豬科學飼養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對其飼養缺乏科學的指導,尤其在飼養技術與疾病防治的問題上,直接影響了其成活率以及成年豬的質量,下文就河南信陽地區關于保育豬培育要點進行了科學總結。
一、保育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解析
(一)圈舍的合理營建
基于保育豬具有生長發育快、對周圍環境敏感、易誘發疾病、食欲性不穩定等特點,其圈舍的營建必須從生長環境角度出發,嚴格遵循科學合理地原則。選取地址在外部環境上應滿足背風向陽、通風條件良好、兼備御寒防暑、水質達標并充足以及交通便利且遠離居民生活和企業生產等相應獨立的區域。內部環境上應充分滿足分群管理,包括每單位圈舍內保育豬的數量,參照每0.3㎡一頭保育豬的合理數值,留有相應的活動空間,并根據其生長速度和實際情況不定期地進行合理劃分。除滿足以上幾點要素之外,特別注意在營建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要素的可變性,比如:對于溫度的控制,基于季節變化會對圈舍內的溫度產生相應的變化,因此,應該采購保溫或者降暑的設備,保溫上可以采用安裝保溫燈彌補氣溫低的現象,降暑可以通過灑水等方式實現,以滿足保育豬對實際環境的需求,從而使保育水平從基礎上朝良性方向發展。
(二)飲食的科學管理
保育豬飲食的科學管理,從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其良性成長,是在飼養技術上的進一步顯現。在飲食方面特別要注意食料的選取,要確保食料的種植地對于化肥和各類農藥的合理使用,以及盡量選擇比較新鮮的食料,避免因儲藏時間較長而導致養分流失和發霉變質的現象。同時,還要運用科學、合理地方法注意飼養的搭配使用,根據不同生長周期需要,選擇合適的飼料種類,并且要依據其食欲性不穩定的特點,結合各時期消化系統的狀態合理選擇,切不可盲目地使用。另外,飼養員應觀察其飲食規律,科學地選擇喂養的時間和食料、飲水的間隔時間,并且為了充分滿足其飲水需求,對飲水設備以及數量都要合理地規劃,在確保每個保育豬均勻飲水同時,還應在其飲用水里適當添加維生素、促消化、抑病菌、和增加免疫力等微量元素以提升預防疾病的能力,與此同時。還要實時總結相應的飼養技術,比如:飲食隨季節變化對于溫度的要求,以及各個時期喂養數量多少的問題等,進而全面地提高保育豬的飼養技術。
二、保育豬的疾病防治對策
(一)保持圈舍的良好飼養環境
為進一步確保保育豬的良好生長環境,保育豬應生長在有利于健康成長的環境內,最重要的是應時刻保持圈舍內清潔干凈無細菌,因此需對圈舍進行全方面、無死角的清掃和消毒,比如在衛生方面,食槽和水槽要在每次喂養后進行及時清理,確保無余食殘留,休息地區內無雜質無廢物堆積,墻壁四周無明顯的污垢物和嘔吐物,以及舍內地面無糞便及尿類等。消毒方面可采取噴霧和熏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消毒殺菌,確保圈舍內無菌化管理,消毒試劑在選用上要嚴格根據獸用標準進行采購,采用消毒效果好并且危害相對較小的試劑進行消毒。另外,還要十分注意對圈舍其他生物種群進行相應處理,比如:要杜絕鼠類、蠅類、蟲類、鳥類等生物的在圈舍內停留存在,對上述生物種類的處理措施要與保育豬保持充分的安全距離,同時不建議經常性的進行滅殺,最好以2~3個月為周期,避免對其產生不利影響。
(二)加強菌類疾病的對癥治療
從保育豬具有易誘發疾病的特點角度分析,其處在疾病抵抗力較差的階段,很難抵御外界疾病細菌的入侵。比如在保育時期,最為常見的細菌性疾病就是由于鏈球菌引起感染的關節型、亞急性和腦膜炎型等三種疾病,誘因往往存在于日常的飼養過程中,譬如飼料的使用不當、變質過期以及抗生素藥物的濫用和過分使用等。應對此類型的疾病,主要的原則就是對癥治療,并采用與癥狀具有針對性地藥物進行相關的科學性治療,最為關鍵的是無病先預防,減少疾病的誘發率,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前期進行體檢與排查,從根本上減少或杜絕疾病的發生。另外,常見的水腫病也是由溶血性大腸桿菌誘發突變產生,外在表現形態為倒地不起、僵直麻木、眼部和臉部浮腫等癥狀,遇見此類疾病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可以采用注射腸道抗生素進行治療,同時搭配消腫的藥物,如沒有緩解,應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再得到有效緩解或者癥狀消退后,為保證保育豬的健康成長,注射些營養液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還應常備治療流行性疾病的藥物,避免因突發性疾病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三)提高保育豬的疫病預防接種率
對于保育豬的疫病預防也是至關重要的,疫病與其他相關疾病是有不同之處的,疫病可以采取提前預防,可以有效地較少爆發率。同樣最為行之有效的兩種方法,第一提前接種疫病活體疫苗,第二在合適的時期接種免疫疫苗。另外,根據防疫的種類不同,需要注射不同的防治疫苗。具體要從根源出發,避免母體遺傳,比如為有效防止黃白痢病的爆發,分別在母豬孕中注射K88疫苗接種,并且小豬在哺乳期7天內注射同樣不同劑量的疫苗。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各個時期需要注射疫苗的種類,比如菌類疫苗、藍耳病疫苗以及防豬瘟疫苗等等。在明確需要注射疫苗種類的同時,各養殖戶、養殖企業應提高防疫意識,切實提高疫病的接種率,避免不必要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從而提高保育豬的成活率以及養殖的經濟效益。
三、結束語
保育豬的飼養技術與疾病防治關乎養殖戶的切實利益,同時也是確保豬肉食用安全的關鍵環節,因此在其飼養過程中要加強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和科學的飲食管理,同時也要積極地科學預防各個時期可能會出現的疾病,確保保育豬在科學的指導下良性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葉鳳英.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探討[J].畜禽業,2018,(05):46+48.
[2]徐勝華,趙寶凱.芻議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管理與疾病防治關鍵技術[J].中獸醫學雜志,2018,(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