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桉樹作為我國南方地區最為常見的樹種之一,以其適應性強、生長迅速、用途廣泛等特點在大多數地區得到大面積種植與推廣。但是桉樹的人工林培育經營技術依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問題,對桉樹的品質產生了嚴重影響,與此同時桉樹種植的坡位與造林密度逐漸引起廣大林業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基于此,本文通過實驗研究法重點探討了不同坡位與造林密度對桉樹生長的影響,以期探索出適宜桉樹種植與生長的坡位與造林密度,進而為促進林業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桉樹;坡位;造林密度;生長;影響
桉樹是桃金娘科桉屬植物的統稱,在我國南方地區種植范圍比較廣。桉樹原產地為澳洲大陸,為常綠的高大喬木,憑借其種類繁多、適應性強且生長快等優勢,自19世紀中期引種到世界各個地區。當前,我國桉樹的引種栽培也取得了顯著成效,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特別是南方地區效益明顯且發展較快的用材樹種。據統計,桉樹在我國的種植總面積達到400萬公頃,達到全國人工林種植面積的6%左右。桉樹人工林的大面積種植不僅為我國帶來了充沛的資源,還實現了其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然而,在實際的栽培與種植過程中,受到坡度、造林密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桉樹的品質存在著明顯差異,因此積極探索適宜桉樹生長的造林撫育技術逐漸引起廣大林業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地概況
博白林場位于廣西玉林市博白縣境內,地處東經109°22′30″~110°17′30″及北緯21°39′24″~22°30′之間,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直屬的國有大型林場。該林場地處云開大山支脈與六萬大山支脈之間,南流江谷地走廊,主要包括低山、臺地與丘陵等地貌類型,地勢整體呈東西高、中間低的變化趨勢。博白林場海拔68~811m,分布有磚紅壤與赤紅壤等多種類型。該林場位于南亞熱帶向北熱帶過度的季風氣候區,表現出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光熱資源充沛、雨量充足等特點。其年平均氣溫為21.9℃,年平均降水量為1756.2mm,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78.3h。由此可見,博白林場水、光、熱條件比較優越,且適宜多種植物的種植與生長,同時也是發展林業,尤其是桉類等樹種的好地方。
(二)方法
博白林場從2011年開始營造密植林,采用2m*1.5m的造林密度營造桉樹林,計劃3年砍伐。為了對比密植林和正常造林的林木生長情況,2013年12月初,我們對三育、蘭沖和五峰分場的桉樹林進行了調查。在各個分場的2011、2012年這兩年造林的桉樹林中,每個林場設置上坡、中坡與下坡一共三個坡位,并設置3組重復,對各種坡位條件下桉樹試驗林的樹高于胸徑等進行測定與記錄。
另外,每一年份選密植林和正常造林的林班各3個,造林密度分別為3m×2m及2m×1.5m,且每個林班設定固定樣地,調查測定30株林木,測定林木的樹高和胸(地)徑。
二、不同坡位和造林密度對桉樹生長的影響
(一)不同坡位對桉樹生長的影響
對造林密度相同時不同坡度條件下桉樹的樹高與胸徑進行統計得出上表1。由表1可見,中坡與上坡桉樹樹高的差異較為明顯,且中坡比較適宜桉樹的樹高的生長;對比胸徑數值可見,三個坡度條件下胸徑的差異也比較顯著,但是相對比而言,中坡與上坡較為適宜桉樹胸徑的生長。整體而言,中坡位比較適宜桉樹的種植與生長,在這一條件下桉樹的生長狀態更佳。
(二)造林密度對桉樹生長的影響
林木的數量直接關系著造林密度,不僅會影響到桉樹對土壤養分的吸收狀況,還會影響桉樹生長的微環境,并對按樹的樹高與木材質量等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并最終嚴重影響到桉樹的產出效益。
1.造林密度對桉樹樹高及胸徑的影響。
(1)2011年不同造林密度下桉樹的生長狀況。2011年造林部分我們對蘭沖分場和三育分場的林木進行了調查。桉樹正常造林采用3m×2m的造林密度,密植林采用2m×1.5m的造林密度,現將調查數據匯總如下:
從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2011年的密植林和正常造林的生長相差不大,但是相對比而言,密植林的林相更為整齊,林木的高度和大小也基本一致。而人工正常栽植時林木生長的高度與大小之間的差異更為顯著。由此可見,密植對桉樹的生長比較有利。
(2)2012年不同造林密度下桉樹的生長狀況。2012年造林部分我們對三育分場和五峰分場的林木進行了調查。2012年桉樹正常造林采用3m×1.5m的造林密度,密植林采用2m×1.5m的造林密度,現將調查數據匯總如下:
由表4可見,2012年三育分場桉樹造林部分,正常造林的林木比密植林的生長狀態稍好一些,結合表5可見,五峰分場桉樹密植林與正常造林的情況正好與三育林場相反,這一現象表明2年生的桉樹生長量受密度(密植和非密植)影響不大,但是立地條件和管理水平的影響較大。
整體而言,造林密度與桉樹的正常生長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關聯。通常情況下,造林密度較大時,桉樹的樹高較小且胸徑較大;反之,當造林密度較小時,樹高較大且胸徑比較小。由此可見,造林密度與桉樹的樹高呈反比例關系,與桉樹的胸徑呈一定的正比例關系。但是當造林密度過大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桉樹的生長。
2.造林密度對桉樹蓄積量的影響。所謂林分蓄積量指的是單位面積上林木的總材積,與平均單個株數的材積和單位面積上林木的數量有關,而且造林密度也會對以上兩個指標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通常情況下,造林密度比較大時,單位面積內林木的數量較多,對增加林木蓄積量起到有利作用;但是在這一條件下林木之間的競爭將會明顯加劇,進而導致單株林木的材積及林木蓄積量有所減少。相反,當造林密度比較小時,林木生長具備充足的養分,有利于增加林木材積及其蓄積量,但與此同時單位面積內林木的株數與蓄積量也將有所下降。因此,僅僅增加或減小造林密度并無法直觀表現出林木蓄積量的變化狀況,只有確保造林密度的合理性才能增加桉樹的蓄積量,進而確保其經濟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3.造林密度對桉樹木材質量的影響。桉樹木材出材之后往往在木板加工、造紙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同時工業生產也針對木材的質量提出了嚴格要求。但是桉樹豐產、速生等特性并不會影響到木材的質量,同時也與工業生產的高標準要求相適應。但是自造林密度發生變化后,桉樹木材的質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通過研究表明,當桉樹的造林密度比較大時,桉樹的生長速度將會有所減慢,使其樹干木質部位的密度比較大,這一條件下比較適用于木板加工;當造林密度比較小時,桉樹將會加速生長,同時樹干木質部位的密度也會明顯減小,這一條件下比較適用于造紙。由此可見,造林密度不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木材的質量,因此必須以木材的加工用途為依據選擇較為適宜的造林密度,以確保桉樹各部位的功能與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陳振華,張明慧,侯敏等.不同坡位和造林密度對四種桉樹生長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14(3):597-600.
[2]韋元想.廣西國有林場桉樹營造林密度對林木生長質量的影響分析[J].綠色科技,2018(5):59-60.
[3]黎書福.造林密度對桉樹生長及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J].鄉村科技,2018(6):80-81.
作者簡介:黃明春(1975-3)男,漢族,廣西陸川縣人,本科,工程師,從事林業科學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