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麗
摘 要:博興縣作為濱州市重點縣,全境河網縱橫,排灌暢通,勝利河縱觀南北,對北水南調起著重要作用。麻大湖位于博興、桓臺交界處,入湖河流有烏河、孝婦河等,是小清河水量的調蓄區。因此,保護好優質水資源是全縣水利人最大的政治任務。下文主要對博興縣加快推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對策進行探討,希望能為相關工作開展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水生態;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水文化建設
近年來,博興縣堅持“環境立縣”戰略,全力推進生態環境整治,大造林活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氣爽的生態環境等重大活動,對水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水系為韻、生態博興”成為博興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內容與目標。
一、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對博興縣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是博興縣確定的一個重大創建目標。博興縣水資源相對不足,水生態環境容量有限,水污染防治任務艱巨,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對博興縣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通過近年來的不斷建設,博興縣水生態文明各項規章制度基本建立,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實,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環境、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強力推進博興縣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的保障措施
(一)推進以農民用水戶協會為載體的農村水利建管體制改革
博興縣的各農民用水戶協會是各用水戶自己參與用水管理的社會團體民間組織,是農業灌溉民辦、民營、民受益的載體,是解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公共性與農戶家庭經營的個體性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業灌溉規范化經營管理的重要組織形式,其主要功能:組織協會會員對所屬的水利設施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負責為協會所屬的農田輸配水、引導會員科學灌溉、節水灌溉、水費計收和管理等。
根據博興縣出臺的《博興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護體制機制改革方案》《博興縣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實施細則》《關于加強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積極開展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機制改革,大力推行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建設。先后注冊成立了10家農民用水戶協會,涉及全縣6個鎮56個村1.97萬農戶,涵蓋打漁張引黃灌區和井灌區,控制灌溉面積8.8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11%。
博興縣各農民用水戶協會自建立以來,各協會依靠地方財政補助或自籌經費能夠基本正常運行,并且均在鎮水利站或村委會建立了固定的辦公場所,健全了《農民用水戶協會章程》等各種運行管理制度,較好地履行了農民用水戶協會職責,運行機制比較完善。但大部分協會的運行管理經費來源于地方財政或依靠鎮水利站補助,并未建立起完善的自負盈虧的經費來源機制。
農民用水戶協會的成立在全縣抗旱雙保、保障糧食穩產增產中發揮了巨大效益。結合博興縣的實際情況,組成方式分別采用了協會直接管理模式,也有協會+用水小組的管理模式。通過農民用水戶協會參與水利工程的管理,對培育和提高農民自主管理意識和水平,明晰農村水利設施所有權,建立現代水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
(二)水資源實時監控設施與平臺建設工作
自2005年博興縣建成水資源遠程監控管理系統以來,全縣范圍內加大了水量遙測系統建設力度。計劃用水戶一級表裝表率達到100%,并將用水數據及時納入計劃用水管理信息系統,利用計劃用水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用水計劃測算、數據異常傳輸報警等,確保用水計劃公平公正,提高工作效率。對全縣取用水戶實施重點監管,全部安裝水量遠程遙測系統,實現了用水時時在線監測,減少了人為因素,確保了水量數據的準確性。目前,全縣范圍內水量遠程遙測監控管理單位百余家,安裝監控終端二百多處,占統計水量的90%以上。針對用水量較小的取用水單位,博興縣探索使用無線抄表系統,改變人工抄表費時費力的現狀。其次,地下水水位監測系統的建設主要由省、市負責建設,縣局主要協助地下水水位監測站點的選址和系統站點的監測工作。
(三)水利信息化平臺建設與完善提升工作
目前已建成投入運行的系統是:防汛抗旱視頻會商系統、水資源實時監測與管理系統、地下水水位監測系統、博興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系統、農村飲水信息化安全監測系統。在此工作的基礎上,下一步計劃逐步整合以上各子系統,努力建成實現信息系統資源共享、協調運轉、便捷高效的水利信息化體系。
(四)多措并舉,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
水資源結構調整與生態修復、脫貧富民相結合,堅持節水優先。嚴格水資源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和計劃用水制度,實施水資源統一調配。博興縣經濟發展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新上生產用水項目要以水權轉換方式解決,努力將農業節約的水轉向工業,確保生活用水。大力推動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田間排澇溝道治理等項目建設。加強田間排澇工程建設,博興縣目前已經完成多區域田間渠系暢通工程,涉及錦秋街道、呂藝鎮、喬莊鎮等鄉鎮。并積極推進平原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建設項目,博興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打漁張渠首水庫為供水水源。引江水工程順利開展,博興縣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工程是濱州市重點工程之一,新建博興水庫、錦秋水庫等工程等,并且積極開展水平衡測試工作,完成山東盛和熱能有限公司、香馳健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的水平衡測試工作。城鎮化、特色小鎮建設發展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并將節水示范區建設與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工作結合起來,既發展林果等農業經濟、修復生態,又帶動脫貧富民實現。
(五)打漁張引黃灌區景觀與人文化工程
打漁張森林工業,原博興縣河務段位置建設,占地大約40畝。現在已經山東省水利規劃設計院制定實施方案,等待地方政府審批,具備開工條件后實施建設;打漁張灌區核心景觀區經過今年工程提升,種(補)綠化苗木1000多株,部分建筑重新改建,更具備觀賞功能;四條風景帶的建設以苗木綠化為主,對干渠、道路及其附屬工程進行了維修養護,使其運行、觀賞、生態、出行等有了更大的提升;
(六)積極開展水文化宣傳活動
水文化展館由落車李節制閘遷移至十三條渠節制閘機房內,與打漁張森林公園銜接更加緊密。
三、今后,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需把握的關鍵環節
下一步,博興縣將以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構架和優化城市產業布局為載體,結合本縣實際,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核心,通過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實施水生態綜合治理、加強制度建設等措施,一步提升城市綜合功能,以水帶綠、以水帶景、以水帶城,打造名副其實的“生態水城”“文化水城”“景觀水城”“品牌水城”。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水利改革發展成果、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指數,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躍上新臺階,保障博興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雷敏,曹明明.水資源利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水土保持通報,2018(01):26-29.
[2]宋新山,鄧偉,閆百興.水資源環境問題及其可持續對策[J].水土保持通報,2019(04):1-5.
[3]孫滿江,王兵.精心打造節水型城市[J].水利,2019(0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