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
摘 要:當前我國在海洋環境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僅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還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不斷創新和改革的環境下落實了打通陸地和海洋體制,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因此,本文其中存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機遇;挑戰
海洋在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深入,黨中央和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并強化了海洋環境污染防治力度,爭取達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保護生物多樣性”這一需求,為后代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我國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由此可見,本文針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對提高我國海洋環境污染治理能力有積極作用。
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技術方面有待加強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部門落實了海陸生態保護職責統一管理機制,雖然為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進一步明確了保護重點,但是受技術方面的制約,想要實現打通海洋和陸地這一任務具有一定難度。另外,從管理層面分析,當前,我國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生態補償制度不夠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管能力與陸地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差距較大,重點還與總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許可制度缺乏統籌力度。并且,當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防治指標和監測標準等相關技術還處于發展階段,想要解決以上問題,需要不斷完善相關機制和體制,并提高科學技術能力,從而為新時期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工作奠定基礎。
(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技術缺乏整合
當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監管部門在人才、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無法充分滿足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具體需求,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第一,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和監測范圍在較大差異性。當前,我國海洋環境監測的重點范圍包括近海岸海域、管轄海域以及深遠海海域,但是現有的管理體系和監測技術只能夠滿足近海岸海域環境監測,并且在人才隊伍方面嚴重缺乏,無法達到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需求。第二,嚴重缺乏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舶等基礎設施,在海洋生態環境白虎工作中,船舶是環境監測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由于海洋環境監測具有復雜性,需要對不同生物和沉積物進行采樣分析,因此對船舶設計的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性。當前,受科學技術制約,我國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過程中仍然需要用民用船舶展開工作,無法充分滿足海洋環境檢測需求。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加強重視海洋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人才引進,整合能力建設。
(三)近海岸生態環境持續惡化
結合我國當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際情況來看,近海岸還與污染情況仍然在持續惡化,短期內難以實現生態系統修復工作,與此同時,我國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還面臨兩個挑戰,一個是無法全面摸清海洋污染底數。另一個是當前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缺乏技術支撐。
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機遇
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在推動社會穩定發展的同時,海洋生態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并且呈逐年加重趨勢。為了能夠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及時控制污染損害時間的發生。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管理制度,并且在落實過程中不斷優化和完善,當前,我國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在科學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來了廣闊的發展機遇。
(一)推動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
近年來,有關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制度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結合當前發展形勢來看,我國在2021—2025“十四五”期間,有望完成《海洋環境保護法》相關制度的完善和修訂工作,從而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可以為海洋生態實現實施監管和海洋生態環境補償提供技術支撐,從而推動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掌握海洋環境底數,提高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提高海洋環境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是相關工作者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和價值的基礎和前提,結合我國當前科學技術發展速度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發展狀況來看,我國在“十四五”期間能夠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監管、監測、調查以及處理等方面克服不足支出。想要充分滿足這一目標,需要我國沿海地方生態環境部門以及監測部門能夠各盡其職,通過現有技術實施能力建設,從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現“陸海統籌、邁向大洋”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要通過調查海洋生物和生態相關數據,全面掌握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底數,進一步明確當前海洋生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和修復。除此之外,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部門還應完善應急警報體系,建立突發事件處理隊伍,從而全面提高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三)海洋生態環境治理從跟隨轉變為引領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相關研究的持續深入,是保證高海洋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有序開展的根本動力。結合我國當前科研領域和相關機構的創新能力以及取得成果來看,我國在“十四五”期間有望進一步提升海洋生態環境的監管水平。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需要相關部門能夠整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優勢資源,強化相關工作的科學研究,并積極開展試驗和示范工作。另外,針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跟蹤機制,同時拓展重點海域監測測范圍,從而使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從跟隨向引領轉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正面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局面,相關部門需要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為提高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水平奠定基礎,加快速度修復我國海洋生態系統。
參考文獻:
[1]周宏春;.海洋生態環境與保護[J].綠色中國,2018,No.491(01):68-70.
[2]田為民,趙秀玲,錢澤東,等.全面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初探[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5(06):53-55.
[3]郭江泓.大型填海工程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保護措施[J].化工管理,2018.
[4]劉麗香,張麗云,趙芬,趙苗苗,趙海鳳,邵蕊,徐明.生態環境大數據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生態學報,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