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生 李彩霞
摘要: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是國家和院校高度關注的問題,校企合作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抓手,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和發展的新方向,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重大舉措。本文通過對畢業生進行走訪、發放問卷的方法,了解到畢業生對頂崗實習的想法,從中得出結論,并且不斷深挖潛在的問題并對此作出針對性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畢業生 成因 措施
一、頂崗實習學生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的是江西某高職院校的經濟管理學院的情況,該學院2020年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共有933人,共開設物流管理202人、電子商務418人、市場營銷202人、連鎖經營管理57人、文秘43人和物聯網應用技術11人六大專業。
學校在培養人才的同時,最終的目的是向社會輸送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對2020屆經管學院畢業生的頂崗實習去向做全面統計,我們采用網上問卷的調查方式,通過各班就業干事上傳下達、經管校企合作辦全體成員逐個對畢業生寢室走訪的途徑,共收回有效問卷715份。能夠較好地了解畢業生對頂崗實習的一個看法。
二、高職學生對頂崗實習的想法
調查問卷主要圍繞學生從頂崗實習時長、實習地點、求職途徑等幾個方面,以下來自調查問卷真實數據:
1、縮短頂崗實習期。針對高職頂崗實習六個月的周期,在調查的715人中,超過半數(423人)以上學生認為頂崗實習期不應該過長,3個月為最宜實習期。
2、去一線城市工作意愿強烈。在問到希望工作地點時,65.86%的畢業生希望能獲得在北、上、廣、深和珠三角地區工作的機會,19.38%的畢業生希望能繼續留在自己讀大學的城市發展,5.51%則希望能回到老家發展。
3、不介意尋找工作的途徑。畢業生選擇頂崗實習企業的途徑很多,我們設計的問卷題目是你期望的求職途徑是什么?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20.04%畢業生選擇校招方式落實頂崗實習企業,13.00%的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方式,招聘網站、親朋好友介紹和大型招聘會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不過接近一半的畢業生并不介意就業的途徑。
4、能找專業對口的工作。除了選擇自己喜歡的城市,企業提供的崗位與畢業生專業的相關程度也是決定學生選擇企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與你的專業相關程度的問卷中,86.79%的畢業生希望企業能提供與自己大學專業相關的崗位。3.08%的學生希望選擇與自己專業毫不相關的崗位實習,10.13%的學生則比較機動,對頂崗實習崗位的選擇沒有過分要求。
三、高職學生對頂崗實習的想法原因分析
以上數據為問卷中一些主要的數據,從數據中不難分析出:絕大多數畢業生會主動提前去了解企業,說明他們做好了踏出校園,步入社會的準備,也希望能去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工作,并將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但在實際就業中還是問題重重,其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學生對校企合作認識不足
1、陌生性。學生都不太了解校企合作,在調查對象中,只有7.71%的畢業生了解校企合作。
2、誤解性。校企合作對企業、學校和學生的意義都是重大的,于企業:聯合培養,減少企業人力資源成本。于學校:了解科技發展,避免傳授知識的滯后性;了解企業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實訓基地,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于學生:了解崗位要求,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增加工作經驗和就業能力。除了訂單班的學生對企業有一個相對熟悉的了解,其他大多數學生認為校企合作的意義不大,同時也認為院里安排來校招的企業都是實力不怎么樣的。
(二)學生缺少主動性
雖然多數學生會提前去了解企業,但是對于求職的一些準備工作做的并不足。畢業生在頂崗實習前可能會接受指導老師、親朋好友或者學長學姐的就業指導,但是他們只是被動的去了解對方推薦的企業,而沒有去了解一個宏觀的就業勢態。學生生活在自己的一個小圈子里,對院系的同屆畢業生人數、近一兩年的就業率都不曾關注。不管在參加專場招聘會還是全省的大型招聘會,很少學生會自帶簡歷。
(三)學生缺少主觀意識
學生在選擇頂崗實習企業時,容易產生扎堆現象,極其容易被同化。畢業生在就業前,沒有對自己未來的道路做一個長遠系統的規劃。大多數學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進入的單位發展前景、用人制度等,有一部分學生對自己以后將在一個什么樣的平臺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沒有目標。一味相信船到橋頭會自然直,所以在選擇實習企業時,比較隨便,不會正確客觀的去認識企業,而是同學室友之間相互觀望,然后一起選擇一家比較多學生選擇的企業。
(四)根深蒂固的“一線城市夢”
1、頂崗實習薪資預期水平高。由于東西部地域差別的客觀存在和開放政策效應,包括珠三角、長三角在內的東部沿海城市經濟繁榮,發展機會較多,提供的薪資也比內陸城市高出很多。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前去尋夢,社會上流行“孔雀東南飛”,絕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將東部沿海城市作為自己求職就業的首選目標,他們往往以進入珠三角、長三角的外資或合資企業當白領為榮。
2、成長環境因素。成長環境對每一個人有著畢生的影響,畢業生中有3/4的學生來自農村,農村家庭的學生上大學的目的就是改變自身及家庭貧困的現狀。學生希望畢業就能找到一個體面的工作,同時薪酬也是可觀的。自然北上廣等發達地區就成為了一個香餑餑。可是同時也面臨一個尷尬的現狀,大專學歷的學生與同一時期進入企業的本科生相比,薪酬比本科畢業生略低。
四、思路與對策
(一)建立起校園關系網絡
1、建立起與頂崗實習干事之間的聯系。為了提高校企合作辦的影響力,可以從大一新生開始,在納新時期到各個班級去推介,讓新生知道有這么一個部門。再者,可以在大二時期,陸續邀請各班班長,學習委員來到校企合作辦,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頂崗實習的事情,讓大家提前做好準備,來個預熱,這樣大家既可以提前了解大三頂崗實習相關事項,也可以了解校企合作辦,工作也相對好開展。
2、建立起與班主任之間的聯系。班導是關鍵性因素。如果班導給學生引導一個好的方向,給我們校企一個好的形象口碑,這樣的觀念可以漸漸改變,我們需要和各班班主任建立起密切的聯系。如果有必要,校領導可以把“協助校企合作工作”當成硬性任務,強制性的要求。各班班主任助力我們的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起與優秀校友之間的聯系。向導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起到指引和激勵作用。校企合作辦可以不定期誠邀優秀畢業生回母校,給學生講座,打氣和傳授工作經驗。可以減少學生走彎路,讓學生對未來的道路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
(二)樹立良好的頂崗實習理念
1、頂崗實習觀念從新生抓起。畢業生對選擇頂崗實習企業沒有明確的選擇標準,對企業無了解。校企合作辦可以在校招企業宣講時,動員大一學生和大二學生去聽畢業生校招企業宣講,讓學生了解提前企業,同時校企合作也做到了一種宣傳。后期通過就業指導讓學生了解到校招和自聯中的區別所在,以及校招能保證到學生的權益遠遠大于自聯。
2、將經濟形勢融入學生教學過程。東部沿海城市人才已經逐漸飽和,區域性就業壓力明顯加劇,再加上東部地區經濟的外貿依存度更高,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最大。目前國家正在實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幅員遼闊的中西部地區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大學生去了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能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干,從而實現自己的夢想,學生又可以為自己家鄉的發展獻上自己的一份力。
(三)進行頂崗實習指導
在學生準備畢業實習期間,利用學生上課邊緣時間,去給學生做動員大會,告訴學生選擇一個好的企業的標準。主要從企業發展前景、企業文化、福利待遇、地理位置等幾大方面展開。而這也是學生在問卷中表現的比較關注的重點。剛好對癥下藥,解決學生的疑惑。從各大高校就業質量報告中可以獲知,絕大多數畢業生是愿意以校招的方式選擇實習單位的。通過校招,學生的很多權益可以得到保障。
(四)認真選擇頂崗實習合作企業
根據畢業生頂崗實習去向統計出來的數據,70.45%的學生選擇省外的企業,尤其是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地,23.89%的學生選擇留在省內。學校在選擇合作企業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偏好,適當性的去挑選合作企業,不僅要把優秀的企業引進來,更需要根據地理分布,合理的選擇企業。或者根據不同地方發展的需要,去引導學生選擇企業。
(五)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外在的準備做的再多,都比不上打鐵自身硬。所以,高職學生在文憑拼不過本科、研究生時,必須在大學全方位的鍛煉自己。在問卷中問到在學校獲得的核心競爭力時,排第一的是做人道理,其次是心理素質,接著是團隊合作,后面依次是培養性格,專業水平,動手能力,實習訓練,領導能力,其他和外語能力。
學生大學三年所學的知識,為的只是畢業能找到一個好的工作。當學生的頂崗實習期來臨時,再急著去了解就業現狀是不現實的。所以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讓這種意識潛移默化的成為學生學習的一部分。
本文為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生態管理模式下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的實踐探索(課題編號JXJG-18-55-10)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楊媚春.校企共建高職畢業綜合實踐模式探討[J].中外企業家,2020(07):168.
[2]黃朝陽.應用型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中實習管理平臺的實踐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39(02):84-87.
[3]董昕.創新校企合作運行機制 促進校企合作持續發展研究——以河南高校為例[J].商訊,2020(03):11-12.
[4]于亞君.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管理機制研究[J].國際公關,2020(01):210.
[5]梁艷清,陳潔,段志群,安建良.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關系管理研究[J].河北企業,2020(0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