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讓資本市場“一時”驚恐。然而,A 股已經總體企穩,顯示出中國資本市場和中國經濟自身的強大韌性。
外資再次抄底
2月3日,是春節后的第一個交易日,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市場積聚的恐慌情緒集中兌現,A股市場深度調整,創下4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正當投資者驚慌失措之際,北向資金卻趁機大筆買入。據《上海證券報》統計,以海外機構為代表的北向資金全天凈流入181.91億元,創下互聯互通以來第二大單日凈買入額。
2 月 4 日,隨著市場恐慌情緒的釋放,A 股市場開始反彈,北向資金流入勢頭不減,全天凈流入近80億元。2月6日,截至滬深股市收盤,北向資金全天凈流入105.57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近 61 億元。北向資金僅在 5 日凈流出3.08億元和7日凈流出32.69億元。
從春節后第一周的情況看,外資保持今年1月份的整體流入態勢,而且還趁市場驚恐之際大筆抄底。
外資機構投資者普遍認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大概率是季度性的,優質企業與A股核心資產的內在價值與優勢將繼續保持,因而維持買入趨勢。
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表示,目前A股和H股都已經出現低吸的機會,尤其是A股估值已表現出了吸引力,長線投資者應該維持配置而不是拋售股票,并保持多元化投資。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認為,北向資金的大幅流入為A股后市企穩提供了重要支撐。
與此同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也開始果斷增持。在市場長線資金的注入下,一周之內A股已經企穩。
截至 2 月 12 日,上證綜指收 2926.90 點,相比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 2976.5 點下跌了 50 個點,應該說已經收復了絕大部分“失地”。更為可喜的是,創業板指數甚至創出階段新高,已經完全一掃疫情的陰霾。
不妨,再看海外機構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IMF支持近來中國政府為應對疫情在財政、貨幣和金融等領域采取的措施。她說,中國經濟繼續展現出“極強的韌性”,IMF對此“充滿信心”。
世界銀行也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表聲明,對中國政府的應對措施表示支持,并認為中國政府有應對疫情的政策空間。聲明說:“我們支持中國的應對努力,包括保持經濟韌性的措施,中國政府擁有應對疫情的政策空間,并已宣布注入了相當規模的流動性。”
政策面為市場鼓氣
人民銀行2月4日稱,在2月3日創記錄單日公開市場操作投放1.2萬億元后,2月4日人民銀行繼續充足供應流動性,當日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投放資金5000億元。央行兩日投放流動性累計達1.7萬億元,充分顯示央行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的決心。人民銀行稱,超預期流動性投放推動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下行,并將進一步推動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有利于降低資金成本,緩解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財務壓力,擴大融資規模,支持實體經濟。
此后,隨著疫情的發展,各部委紛紛出臺支持實體經濟、小微企業的政策。
2月7日,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已出臺10條財稅支持措施的基礎上,將再推出11條財稅金融政策。其中較為重磅的政策有:納稅人運輸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免征民航企業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明確對感染新冠肺炎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可展期1年,繼續享受財政貼息政策;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等行業企業,虧損結轉年限在現行結轉5年的基礎上,再延長3年。
一系列的政策鼓舞了市場,也有助于后期股市的穩定。
價值投資正當時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總經理王鴻嬪表示,雖然疫情帶來了短期的市場沖擊,但值得欣慰的是,國內的機構投資者體現出了更為專業和理性的態度,在市場下跌時看到的不僅是“危”,更多的是“機”。相對而言,個人投資者更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做出沖動的投資決策。“因而,幫助他們樹立理性、長期、價值的投資觀念,是我們從業者的職責所在。”
中信證券指出,疫情沖擊影響市場節奏,但不改變A股中期“小康牛”的趨勢和結構,正面因素逐步顯現,“黃金坑”的坑底已現,可以開始積極配置。尤其是地產估值達歷史底部,銷售預計前低后高。“預計3~4月的銷售大概率低于市場預期,但全年而言銷售只是被延滯,開發企業融資成本將有所下降,銷售回款會改善,拿地機會增加。結合估值考慮,建議投資者重點配置龍頭房企。”
安信證券最新的策略報告也認為,雖然2020年經濟增速面臨下行壓力,但全部A股公司盈利增長依然有望達到5%~10%之間,凈資產收益率(ROE)水平預計基本穩定;看得更遠一些,A股市場未來的發展模式有望逐漸轉變為在經濟總量增速平緩下行時,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行業集中度提升,公司提質增效的持續;在金融開放年代的 A 股市場,從其整體估值水平來看,依然是全球低利率、低增長背景下最具投資價值的資產之一,A股整體來看依然有望走向一個長期慢牛的黃金時代。
超跌板塊值得關注
雖然預計疫情不可避免對短期市場帶來一些壓力,但從中期看,目前反而是配置各行業優質公司股票的一個黃金時期。
針對疫情影響,中信建投社會服務首席分析師賀燕青發布報告,復盤“非典”疫情,認為現在的疫情對餐飲旅游行業的影響是最直接、最嚴重的。從餐飲旅游行業的幾個細分子行業,免稅、酒店、餐飲、景區、出境游、OTA等來看,基本全部面臨暫停營業或部分暫停營業的情況,這對疫情期間以及全年餐飲旅游企業的營收和利潤都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因此,建議政策重點扶持。
目前,餐飲旅游板塊(包括酒店、航空等)肯定是受影響最直接的板塊,但疫情過去后,國人的餐飲、旅游熱情也可能會集中釋放,導致業績報復性上漲。因此,這些股價超跌的板塊值得關注。
股市下跌過程中,外資持續買入的股票也可能有機會。6日北上資金當日凈流入超過100億元。滬股通方面,貴州茅臺凈買入15.13億元,伊利股份凈買入5.41億元;深股通方面,寧德時代凈買入 5.44 億元、格力電器凈買入3.86億元。這表明外資機構特別偏愛消費板塊。
另外,廣發證券指出,本次疫情沖擊并未改變科技成長行業的受益邏輯,反而在貨幣政策對沖下增強,繼續建議配置高科技成長股,例如新能源車、游戲、消費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