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 孫楠杺

每一次這類事情發生過后旅游、餐飲、博彩等都需要較長時間恢復;相反,人壽保險類及收入穩定類股,如物業管理類股將有不錯表現。
中國香港作為內地與國際接軌的窗口,在現時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非常時期,采取了所有由內地入境香港的人,包括回港的香港居民都需要強制 14 天隔離檢疫的措施。博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總監楊俊文表示:“此舉無疑是防范疫情的有效方法,但同時也切斷了部分香港的重要經濟命脈,特別是航運、展覽、旅游、零售飲食更是首當其沖受影響的領域。”
影響多大
楊俊文提到香港經歷了去年的社會事件,GDP本身就出現了10多年來首次的負增長,再綜合各大行的預計,新冠肺炎會拉低中國2020年全年的GDP增長0.8%到1.5%不等。
楊俊文表示:“香港作為一個服務平臺,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可以預計 2020 香港的GDP 必然遜于預期很多。股市一般都是當地經濟的一種寫照,經濟好股市才會好。港股有其獨特性,以盈利角度來看有超過一半的收入是在香港以外的地方賺取,其中以內地的比重最高,所以港股大約有六成是在港上市的內地機構,再加上港資機構在外的業務也非常多,兩者加起來占總數七八成,相反港資機構在港業務占比只屬少數。”
他提到早前香港出現社會問題時,也正值中美貿易摩擦期間,恒指最差曾見過24899點,當時跌得最慘的主要是以香港本土業務為主的企業。
“從數據上看,當時內地資金持續流入香港市場,成為港股最大的維穩力量。同樣情況,A股因為疫情推遲了開市,港股開市比 A 股早 3天。在沒有內地支持下的港股,3 天跌了 800點,跌到2020年的最低位。隨著A股開市及一系列維穩措施出臺,例如限制沽空及萬億計的逆回購,下降MLP及LPR利率等,港股止跌反彈。說到底,今天的港股早已是反映在港上市內地企業的寫照。”
在他看來,港股的角色是作為一個平臺,幫助內地企業在海外融資,在世界局勢復雜的情況下,港股更不能亂,否則,港股集資的功能將會失去。同時,楊俊文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GDP 結構方面嚴重偏重金融業,即使整個香港金融業人口只占就業人口7%,但產出就占了GDP的20%。相比較,人數同樣是7%的旅游業,只占GDP的4%,差距足足5倍,所以真正影響香港的行業是金融、貿易和專業服務,單是這3項已占了總數超過一半。”
更多政策
而此次疫情的確令內地很多地方和港澳地區停擺,但楊俊文相信疫情如果能在兩個月內受控,生產和內需都會很快恢復,影響將會是一次性的。
其實這次疫情焦點在中國,影響力則在全球。他表示,中國方面已出臺了刺激經濟的措施,預計未來也會相繼有政策出臺,目前呼聲最高的是減少房地產限購或按揭比例、降低存款準備金、減息或是增加基建等。
而在美國方面,大約在一個月前,投資者都估計美聯儲會在12月才減息一次,但最新的利率期貨已經預計7月30日議息日會減息。日本和歐洲早已是負利率,疫情只會令原本的放水行動進一步擴展到中國和美國。在低利率扶持的背景下,資產市場價格易升難跌,所以經濟下行同時配合全球量化寬松,以過往經驗看,量化寬松力量大于實體經濟業績,所以全球股市仍然會微升,至于升多少則要視乎個別地區的自身表現。
參考價值
楊俊文回顧2003年SARS的表現:“由疫情開始到大暴發大概兩個月時間,跌幅約一成。但之后隨著疫情受控指數快速回升,同樣用了大約兩個月時間回升到原來指數,之后中央宣布一連串支持香港措施,如自由行等,指數更急升兩成。”
但楊俊文提到,有一點需要注意,SARS的性質和這次新冠肺炎不盡相同,SARS 的死亡率大約是一成,后遺癥嚴重,香港的死亡率更比世界各地方都要高;而新冠肺炎暫時死亡率要低不少,但傳染人數明顯較多,所以要比較哪一種影響力較大仍是未知之數。
楊俊文表示,現時疫情暴發了接近兩個月,相信感染人數再大暴發的可能已不大,預計最差的時期已經過去。每一次這類事情發生過后,旅游、餐飲、博彩等都需要較長時間恢復;相反,人壽保險類及收入穩定類股,如物業管理類股將有不錯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