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校園招聘現狀不容樂觀。學校方面的對策有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密切聯系企業為畢業學生獲取崗位系信息、找尋校園招聘會替代形式、加強對學生實習環節的管理。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招聘;對策
眾所周知,高校畢業生就業需要崗位,用人單位有崗位對高校畢業生有需求,于是,經過校方與企業方協商,經過校方與企業方共同謀劃、共同實施,選定某個時間,選定某種形式,搭建某種平臺,于是就有了在高校校園里面用人單位選人、高校畢業生選單位/選崗位的校園招聘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企業招人多種渠道中,采用校園招聘形式招人的企業越來越多。到目前為止,高職院校校園招聘是否存在問題?存在哪些問題?對于學校方,該如何針對問題解決問題?一直是業內人士,尤其高職院校領導層探討的問題。本文將從高職院校校園招聘的現狀談高職院校一方的對策。
一、高職院校校園招聘的現狀
(一)好的方面有三
一是校園招聘的形式愈來愈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受經濟大環境影響,讓不少中小企業單位不得不更新理念,由以前的憑借經驗治理轉變為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二是校園招聘會讓高校畢業學生有一次參與用人單位選人的機會即不用走出校門獲得尋找單位/崗位的機會,省時省力省成本。三是校園招聘會給了高校就業部門一個展示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平臺,完成了至少一年一度的就業工作常規任務。
(二)不好的方面也有三
一是不少中小型企業由于管理不規范導致計劃性不強,只當校園招聘是找人的機會而并沒有意識到校園招聘是人才戰略,最理想的校企業聯合培養人才模式——“訂單式”培養模式大多難以實現,通過校園招聘選人往往呈現零散狀也難以有的放矢選人。不少企業將校園招聘當成招人可有可無的途徑,能否招到合適的人員他們并不抱希望而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因此彌補企業跟學校聯合舉辦校園招聘會其實只是為了完成期間要完成的招聘任務或許是為了照顧照顧學校面子才答應給學生機會,更有甚者,校園招聘之后那些在被招聘的學生卻無法聯系到來校招聘的企業人士。二是畢業生對校園招聘的滿意度不夠高。有數據顯示,畢業學生之所以來參加校園招聘第一是因為方便,反正參加也無妨,并沒有認真地思考過,更沒有仔細的比較,也就沒有科學的選擇;第二是因為學校有關部門三番五次動員學生參加校園招聘,所以參加以給老師、給學校一點面子。三是學校方在為畢業學生推薦就業方面的作用與義務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與企業方一起組織校園招聘會僅僅是給來選人的企業,給要選單位/崗位的學生搭建一個平臺而已,當然也借這個機會宣傳宣傳學校。四是學校方在給畢業學生找工作方面的作用不突出,在校園招聘的具體工作中真正投入的時間、精力都相對較小,并沒有將校園招聘打造成畢業學生就業的好機遇。另外,學校平日里開設的課程——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與校園招聘是脫節的,這兩門課程應該起到的指導作用幾乎沒有體現出來,招致了既缺乏實用性又缺乏針對性的校園招聘結局。
二、學校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就業指導工作
為了高效率完成畢業生就業推薦工作,高職院校就業專門機構要對學生與企業的信息了如指掌,要建立學生就業專門數據庫隨時備查,通過QQ、微信等種種網絡平臺讓選人單位與擇業個人實現無縫對接。原本應該在招聘會上進行的企業形象與文化隨時進行網上交流,既節省時間還節約成本。一般情況下,在招聘會上的企業文化以及形象宣傳、應聘流程、招聘崗位介紹等內容都可在網絡平臺一鍵獲悉;也動員參加校園招聘的企業多多公布一些諸如選人制度、工資待遇、用人標準等相關的信息,以便讓學生應聘更有針對性。
(二)密切聯系企業為畢業學生獲取崗位系信息
高職院校的就業機構要建立一支隊伍,與用人單位建立、保持良好的、固定的、定向的關系,就這些單位的招聘人才的標準、要求、工資待遇、作息時間等做詳細了解,將這些信息歸納、總結成畢業學生的崗位信息。這樣就能起到真正指導學生就業的作用,也能幫助用人單位與學生及時接洽,免得學生盲目應聘導致擇業不成或許擇業不理想。自然也能幫助用人單位輕松找到合適人選。
(三)找尋校園招聘會替代形式
事半功倍,未雨綢繆,用人單位要人,學校推薦人,雙方達成協議,“訂單培養”,用人單位提出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根據要求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學生畢業之后,不需要校園招聘會,也不需要其他形式的推薦或許考核,直接進入單位、直奔崗位就業,就業率100%,人崗匹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兼得!
(四)加強對學生實習環節的管理
為了讓每個畢業學生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高職我院校一定要加強對畢業學生實習環節的管理。高職院校就業專門機構要及時于用人單位聯系,讓用人單位按照學生需求提供實習項目或實習崗位,讓畢業學生在正式入職之前有與單位接觸/磨合的機會。為了選到合適的人選,用人單位在學生實習期間就可以全方位了解學生方方面面的素質。相反,為找到真正理想的單位/崗位,學生也可以利用實習機會展示自我、了解單位。學校要加強對實習學生的管理。
參考文獻
[1]孫巖.淺析高校輔導員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J].法制與社會,2010(01).
[2]卜春艷.新時期高職院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J].廣西輕工業,2010(02).
[3]吳勇.我國高校與企業合作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1.
作者簡介
劉勇(1972—),男,漢族,湘鄉人,本科學歷,碩士學位,副教授職稱,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招就處處長;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