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慶


國產特斯拉將實現全部零部件國產化,有利于國內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首批國產Model 3已經交付,引發特斯拉股價大漲。截至2020年1月13日,特斯拉股價超過520美元/股,短短13個交易日股價上漲25%。同時,特斯拉也帶動A股新能源車概念股股價飆升。
雖然股價借題材炒作可能上漲過快,短期會出現一定幅度的調整,但長期來看,新能源車還是被市場相當看好的。
由中國工廠生產的標準續航升級版Model 3的售價由原來的35.58萬元降價至29.905萬元。價格調整表現出特斯拉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潛在電動車市場必爭的野心與對中國市場消費潛力的信心。這也意味著,特斯拉供應鏈正在逐步實現本土化。
競爭加劇
星石投資表示,Model 3起售價降至30萬元以內,引爆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這標志著隨著前期一些痛點的解決,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在迅速提升。更重要的是,按照規劃,到2020年底,在我國生產的特斯拉將實現全部零部件的國產化,涉及到國內數十家供應商,將進一步有力推進國內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特斯拉未來最大的挑戰是培育本土供應鏈,這一過程預計將花費一到兩年時間。
興業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國產Model 3未來還具備27%~34%的降價空間,對應絕對降價金額為8.5萬~10.8萬元,前提是完成供應鏈本土化。
天風證券指出,Model3現在是平臺化車型,打穿原來的需求和供應格局,這次確定性的導入中國供應鏈,未來將在降成本的同時放量。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全球最大的供應商中心,所以中國和特斯拉是雙向共贏的。
不過,2019年新能源車銷量難言樂觀。2019年上半年,純電動汽車單月銷量保持較快增速,特別是6月份,銷量達12.91萬輛,同比超過150%。但隨著補貼退坡的落實,2019年8月以來,已連續4個月同比出現下滑,雖然有2018年年底集中購車基數高等原因,但同比大幅下滑也反映出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降溫。
此時,特斯拉國產Model 3上市,將使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中信證券曾發布研報稱,目前進入特斯拉供應鏈的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公司有望進一步獲得特斯拉全球配套份額。
同時,特斯拉供應鏈已經形成類似蘋果產業鏈的示范效應,2019年下半年起歐美主流電動車企新車型密集投產,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中國供應鏈將持續受益于全球電動化。
“這可類比當年的蘋果產業鏈。Model 3有望成為10年前iPhone 4那樣引領一個時代的產品,帶動整個行業景氣度顯著提升。”星石投資報告稱。
前進一大步
星石投資認為,特斯拉降價一小步,或許對于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是前進一大步。對于行業而言,主要有兩方面的影響。
1.新能源汽車相對燃油車性價比顯著提升,將帶動整個行業景氣度的提升。
過去,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新能源汽車至少存在三方面的痛點:①續航里程不夠,難以滿足日常出行的需求;②充電樁覆蓋率比較低,并且充電速度過慢;③和同等級的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價格偏高。
但是,這些痛點都在慢慢地被消除。
首先,續航里程方面,目前低配版的Model 3已經達到將近500km,這個續航里程,已經基本能夠滿足日常出行的需求了。
然后是充電方面,特斯拉最新發布的V3超級充電樁,最高充電功率能夠達到250kW,充電5分鐘可以行駛120公里。
最后,降價之后的Model 3,和同等級的競品價格之間已經相差無幾,甚至有了一定的價格優勢。并且,此次降價主要驅動因素是國產化之后關稅免除和制造成本的下降,未來隨著零部件國產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后續繼續降價的空間仍然存在。屆時,Model 3相比傳統燃油車的性價比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Model 3的出現,也讓消費者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電動汽車,這和iPhone 4一樣,都是通過供給創造需求的。所以,降價之后的Model 3,有望和iPhone 4一樣,成為引領一個時代的產品,將帶動整個行業的景氣度顯著提升。
2.特斯拉供應鏈本土化利好相關產業鏈。
按照計劃,2020年底,在我國生產的特斯拉將實現全部零部件國產化,有利于國內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星石投資認為,特斯拉的本土供應鏈和當年的蘋果產業鏈類似:2010年,蘋果發布iPhone 4,成為智能手機行業發展歷史上的拐點性事件。蘋果公司本身業績大幅提升的同時,也帶來了國內蘋果產業鏈相關標的業績的爆發。可以說,蘋果對于國內智能手機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居功至偉”。
在資本市場上,從2013年到2015年期間,A股蘋果產業鏈大幅跑贏A股,蘋果指數相對上證綜指超額收益超過500%。
國內生產的特斯拉實現全部零部件的國產化,涉及到國內數十家供應商,而特斯拉本身具有和蘋果公司同樣出色的供應商管理能力,未來國內相關產業鏈有望迎來更加快速的發展和完善。
核心零部件
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景氣度必然是持續向上的,那么,是否就意味著整個產業鏈都值得投資呢?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星石投資認為,目前確定性最強的可能還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核心零部件環節,所謂核心零部件如果以手機來類比的話,就相當于手機的芯片或是屏幕等。而從產業發展的周期來看,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階段也和智能手機發展早期比較像,在這個階段,核心零部件廠商的議價能力和規模效應是最強的,比如10年前的高通就是典型的例子。
核心零部件一般都有兩個特點:一是技術要求非常高,特別強調前期的技術積累;二是技術迭代非常快。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企業無論是技術,還是其他各方面的競爭力,都已經居于全球領先水平,部分企業甚至已經進入海外巨頭供應鏈;疊加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我國完全有能力培育出像智能手機領域的高通那樣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這個確定性是比較強的。
而其他的環節,比如下游的整車,確定性相比之下就會低一些。
東興證券認為,新能源車研發與制造業務的價值,未來數年內將主要體現在是否能、能為多少消費者生產負擔得起的新能源車。這在車企的業務中具體體現在:是否能把產業鏈關鍵環節(目前主要是電池)的成本降到與燃油車相當甚至更低;是否能在“品牌力突破”與成本控制中找到平衡。
此外,當前眾多新能源車企面臨著新能源車多造多虧、不量產技術容易掉隊的困境。因此,一朝一夕的交付量,如果不對新能源車的品牌造成顯著提振,那么并不會影響該企業的長期價值,不應過分關注。
特斯拉在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車方面的優勢無法撼動,建議重點關注其產業鏈標的均勝電子、拓普集團。中檔車型中,大眾MEB平臺2020年下半年在國內量產之后,也將明顯拉動產業鏈,建議關注華域汽車。
新能源車的Tenbagger
興業證券指出,借鑒百年美股產業變遷,每隔10年產業發生一次重要變遷。10年彈指一揮間,10年間蘋果公司市值翻了10倍,而伴隨著與蘋果一起成長的立訊精密市值翻了22倍,信維通信漲了10倍,還有類似像歌爾、歐菲、德賽、大族、長信等實現了市值3~5倍的成長。
新能源車產業鏈是2020年最可能迎來內外資共振的方向。特斯拉供應鏈的三花智控、宏發股份進入外資持股前50,這一現象值得投資者所重視。
興業證券表示,要尋找新能源車的Tenbagger(上漲10倍)。1.特斯拉國產將為本土供應商提供機會,建議關注特斯拉國產產業鏈,推薦拓普集團、三花智控、宏發股份、岱美股份、旭升股份、均勝電子、保隆科技。2.LG化學電池技術領先、產能與寧德時代相當,下游客戶囊括海外主流車企,受益歐洲新能源放量,出貨量有望急劇提升。推薦進入LG化學供應鏈體系的材料龍頭,璞泰來、恩捷股份、當升科技。3.囊括全球主流車企,受益20年合資車企放量,海外逐步放量,受益大眾產業鏈,有望切入特斯拉產業鏈,可關注寧德時代。
國信證券認為,梳理特斯拉產業鏈的相關標的,其中特斯拉直接銷售收入占比較高的是旭升股份和文燦股份。2018年特斯拉貢獻旭升股份收入4.14億元,占比37.8%;2018年特斯拉貢獻文燦股份收入1.57億元,占比9.7%。其余特斯拉產業鏈相關標的還有拓普集團(國產化Model3單車價值量6000元左右)、三花智控(新能源熱管理系統單車價值量1500~2000元)、岱美股份(Model3單車價值量200元左右)、東睦股份、福耀玻璃、保隆科技、寧波華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