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琴,梁銀珠,葉素婷,馮菊香
(惠陽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廣東 惠州 516001)
宮腔粘連(IUA)是指宮腔機械損傷和(或)感染引起的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后修復障礙,表現為宮腔部分或全部粘連閉塞。一般都采用宮腔鏡術進行診治,宮腔鏡術是采用膨宮介質擴張宮腔后,通過纖維導光束和透鏡將冷光源導入子宮腔內,在直視下觀察宮內環境,對宮腔內病變一目了然,鏡下處理粘連內膜直觀而精準,是為宮腔粘連診療的“金標準”[1]。為提高患者術后的康復效果,在手術后需要對患者進行相關的護理干預。延續性護理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先進的護理模式,它強調患者出院后,其治療和護理也應從醫院無間斷地投射到家庭和社區[2],從而保證醫療服務的連續性。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宮腔粘連患者在進行宮腔鏡術后,給予延續性護理干預后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現將調查報告如下:
我院為區級婦幼保健院,2018年10月婦產科被評為縣區級不孕不育特色專科,2019年1月開始我院對宮腔粘連宮腔鏡術后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分別隨機選取干預前后一年各30例宮腔粘連患者實施分組調查分析,將上述患者分為對比組(n=30)采用術后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n=30)在對比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術后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其中,對比組患者平均年齡(31.25±2.52)歲,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30.25±3.41)歲。排除標準:排除患有其他并發癥患者。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比組
對該組患者進行傳統的術后常規護理措施:①衛生管理:術后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禁止盆浴,保持外陰清潔,防止逆行感染。②嚴格遵醫囑用藥,宮腔粘連宮腔鏡術后均使用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療至少3個月,術后放置球囊子宮支架,預防宮腔粘連再次發生。術后1個月行球囊子宮支架取出+宮腔鏡檢查術。③注意觀察陰道出血情況,腹痛情況。④營養指導,進食富有營養、易消化食物。⑤勞逸結合,避免重體力勞動,注意保?。
1.2.2 觀察組
在對比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術后患者實施相關知識普及、個性化的健康指導以及術后加強隨訪等延續性護理干預,具體包括:
(1)信息管理及康復知識的延續護理:在患者出院前完善《宮腔粘連患者宮腔鏡術后延續護理表》,記錄患者姓名、年齡、手術日期、手術方式及聯系電話等基本信息,確保術后延續護理的有效開展。一般情況下在患者出院后3天、7天、14天、1個月、2個月、3個月均以電話進行定期訪視。通過電話給患者提供口頭保健信息,容易實施及普及,是一種節省人力資源的延伸訪視形式,是院外支持體系中重要手段之一[3]。通過回訪,詳細記錄患者術后月經恢復情況、下腹部情況、服藥情況等。并通知患者按時回醫院復查,密切觀察身體各項指標。同時讓患者加入微信咨詢群,定期在群內普及宮腔粘連的相關知識:如發病原因、臨床表現、并發癥及預防措施等,大大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度。
(2)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給予個性化的健康宣教,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①患者常因宮腔粘連導致不孕或月經紊亂而產生焦慮、抑郁、煩燥等不良情緒。此類患者重點評估心理健康狀態,予提供支持性、誘導性的心理干預,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礙,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和護理。②宮腔粘連常見的病因有宮腔手術及婦科炎癥。近年來隨著性觀念的開放,婚前性行為普遍存在,初次性生活年齡提前,再加上我國性教育未普遍開展,青少年性衛生知識欠缺,容易導致生殖道炎癥,如上行感染可導致子宮內膜炎癥等,加之避孕知識匱乏,致使人工流產率高且低齡化,多次的宮腔操作容易導致宮腔粘連,其發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針對此類患者重點普及性衛生知識以及避孕知識,并反復交待落實,提高患者的重視意識,避免術后因宮腔感染或宮腔手術而導致再次引起宮腔粘連。③患者術后放置球囊子宮支架,隨訪時詢問如有月經量過多、異物脫出、外陰搔癢等不適隨時復診,落實術后1個月按時返院行球囊子宮支架取出+宮腔鏡檢查術;并詢問患者服用激素藥物情況,說明用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④針對一些有不良生活習慣的患者,在其飲食、睡眠、行為及運動等方面均給予對應性的健康指導,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并追蹤改善情況,避免影響臨床護理效果。通過交流、知識普及以及心理干預等方法,護士在延續護理過程中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
按照《癥狀自評量表SCL90》(SCL-90)的內容對患者的心理健康進行評價。調查患者心理健康恢復情況、對疾病的認知度、月經恢復情況。用問卷形式調查患者對術后護理的滿意度。
將數據納入SPSS 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在本次調查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心理健康恢復評分(93.2±2.2)分、疾病認知評分(90.25±1.5)分、月經恢復正常評分(90.85±2.0)分,各項數據均優于對比組。其中,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改善情況()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改善情況()分
類別 心理健康恢復評分 疾病認知評分 月經恢復正常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68.8±3.6 93.2±2.2 66.5±2.2 90.25±1.5 64.8±1.9 90.85±2.0對比組 67.3±3.1 80.2±2.5 67.01±1.5 78.85±2.5 65.7±1.7 80.62±2.3 t 5.876 10.257 5.597 10.417 5.591 10.025 P 0.764 0.001 0.685 0.001 0.701 0.001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滿意度為93.33%(28/30),對比組滿意度為73.33%(22/30),觀察組各項數據均優于對比組。其中,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宮腔粘連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病,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工流產數量人數的上升,宮腔粘連的發生率也呈現出增加趨勢。主要的癥狀有月經量異常、閉經、周期性腹痛、不孕不育等,臨床上普遍常采用宮腔鏡對宮腔粘連進行診斷和治療從而促使患者宮腔形態恢復正常,提升妊娠率。但術后患者常因出院后得不到有效的護理服務以及自身保健知識缺乏而導致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
針對以上情況,我院自2019年1月開始,通過對宮腔粘連宮腔鏡手術患者采用延續護理干預,有效改善患者的術后護理效果并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延續護理是整體護理的一部分,即住院護理的延伸,使出院患者能在恢復期中得到持續的衛生保健,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減少因病情惡化出現再住院的需求。延續護理可以幫助患者及家屬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對患者的指導內容以循證為依據,包括心理護理、藥物指導、飲食指導、癥狀管理與識別等,并根據患者的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指導,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延續護理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同理心和愛崗敬業的精神,還要有較寬的知識面,不斷地積累生活經歷和體驗,主動去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病情變化和性格特點,把患者的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懂得如何運用與患者相適應的語言和相關的科學知識,使患者得到全面的延續性護理,提高生活質量,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和精神。在本次調查分析中,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比組,在護理工作量化考核體系具有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針對宮腔粘連患者宮腔鏡術后采用延續性護理干預后其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術后護理法,可良好促進預后恢復,提高疾病認知程度,減少并發癥,改善患者術后護理效果與滿意度。因此,有效落實延續性護理干預在該臨床護理工作中值得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