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如波
今年29歲的高嵩,9年前成了礦山第一批大學生電動輪汽車司機。從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手握大車方向盤,為企業創造效益,實現個人人生價值,這個理念便在他心里生根發芽。在之后的工作中,他發揮“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先鋒作用,不斷以“三行”作業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為采區安全高效生產揮灑青春、熱血和汗水。
高嵩深知,電動輪汽車司機是完成礦山露采任務的重要工種之一,安全責任十分重大。要實現效益最大化,安全是基礎。自上崗以來,高嵩牢記師傅的教誨,專心開好每一車,嚴格執行出車“三查”規定,即:班前嚴查、班中勤查、班后細查。
數年堅持,他不僅養成了細心查看自己操作的設備這一習慣,對同一生產區域的其他設備狀況也會留心觀察。一次,他卸完礦,看到平臺上有一灘油漬,便馬上提醒其他駕駛員展開自查,很快查出是10號電動輪汽車存在漏油現象,避免了隱患的進一步擴大。
采區作業面每天“車水馬龍”,尤其是夜間行車,不能有絲毫馬虎,“禮讓三分”是高嵩長年堅持的行車準則。一次中班,天色昏暗,他駕駛重車從16號鏟區域出發,看見不遠拐角上坡處有光點閃現,而這個位置正處于他視線的盲區,于是立即剎車等待,僅僅幾秒鐘后,一輛重車挨著他的車右方急速駛過,避免了一場重大交通事故。“高嵩,好在你先停車了。”下班后,那名同事對他禮讓行車的做法表示了感謝。
正因高嵩有著強烈的安全意識,7年來,他共查出不同隱患近百起,確保了車輛安全運行,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高嵩常說:“大車高產,勤勞才行。” 高嵩比別人多下功夫、多吃苦,用“三招”實現了電動輪汽車的“多拉、穩跑”。
“檢車勤”——為了不耽誤干活時間,每次班前會一結束,高嵩便迅速趕往停車場,把車輛認真檢查一遍。“干活勤”——“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采區一線工人最真實的寫照。無論車況好壞、作業條件優劣,高嵩都主動請纓、任勞任怨。幾年前,礦山引進4臺NTE200型國產電動輪汽車,受南方氣溫、氣候等不利因素影響,汽車故障率高,且操作起來比較復雜,很多同事先后放棄,只有高嵩不離不棄。通過近3年的摸索和改進,這一型號國產電動輪汽車不斷煥發活力,為采區安全高產發揮了積極作用。“上班勤”——上崗至今,高嵩堅持早出車,晚收車。“為了解決工段人員緊缺問題,高嵩利用休息時間頂班,近3年來累計頂班205個,并主動放棄了探親假、年休假時間。”汽運一工段段長劉文生說:“正因為如此,他個人的電動輪汽車產量在工段年年名列前茅,尤其近2年,連續排名榜首。”
汽運一工段團支部是采礦場團員人數最多的團支部。作為團支部書記,高嵩明白,礦山高質量發展,關鍵要靠團隊整體技術力量的提升。電動輪汽車司機崗位在礦山極為重要,必須提高青年司機的駕駛技術、責任心和工作熱情。
近年來,他積極組織開展“安全文明、生產先進”團員競賽。活動期間,他以身作則、帶頭苦干,并熱心傳授操作經驗和好的工作方法,不僅將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而且為新老電動輪汽車司機技能接續創造了條件,為企業增添了后備力量。
“由于工作出色,2017年,我們讓年僅26歲的高嵩作為導師帶徒,傳授技藝,這比他的師傅、公司勞模熊潔帶他作第一個徒弟時還要年輕6歲,成了工段里最年輕的帶徒師傅。”汽運一工段黨支部書記周寶根說。
沒有金鋼鉆,不攬瓷器活。雖然工齡不長,但帶起徒弟來,高嵩卻很有一套。“只要找對時間點,‘對癥下藥’,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嵩自信地說。都說名師出高徒,通過近3年的言傳身教,他的徒弟楊波每月的產量在班組也是名列前茅。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作為礦山青年職工的代表,近年來,高嵩先后被評為采礦場“優秀員工”、德興銅礦“先進勞動者”稱號,2017~2018年度被江銅集團和德興銅礦授予“勞動模范”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