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鳳華
常常感喟于南宋詩人舒岳祥的詩句:清心聽鳴蛙,勝于俗子語。水色淋漓,天色靛青,菰蒲凝綠。蛙鳴,和童謠、民歌一樣,清新悅耳,沁入人的內心。
麥香彌漫的季節,田野阡陌間便傳來悅耳的蛙鳴,如班德瑞的輕音樂,穿透我的心靈。心中便涌起一股騷動和亢奮,詩性的夏夜又有了青蛙們激情洋溢的伴奏。
蛙聲如木橋、炊煙、水牛一樣,與我們揖別已久。木橋有著古風般淳厚的品性,馱過夕歸牧童清亮的笛聲和牧牛悠遠的詠嘆調。在木橋上聽蛙聲,聽甜潤的水鄉棹歌,心里一片波光旖旎。
青蛙“呱咕——呱咕——”地鳴叫,此起彼伏,如濤如夢,飄過高遠的夜空,飄過岑寂的田園。它們用泥土一般質樸的聲音,為恬淡平和的鄉村生活平添一縷樸素而溫馨的感動。聲聲蛙鳴如素手弄琴,彈撓著心底最優雅動人的弦。
鄉民們耬犁耙耪、薅草耘田,有蛙聲盈耳、清風蕩滌,感覺中這相濡以沫的田園是那般溫情和善意。
懷想兒時風情搖曳的夏夜,結伴捉流螢、捕青蛙的片段,心就嘩啦啦地潮了一片。那盈盈灌耳的蛙鼓,激昂亢奮地聒噪著,將落寞的靜夜和曠野,喧囂得如同白天一般熱情洋溢、生機勃勃。
皓月當空,人們聚于小木橋上納涼。說古論今中,包裹四野蛙聲,那情景便有了一種詩的韻致。清風似少女的纖纖素手,縹緲的蛙聲如蘇州評彈,穿過朦朧月色,沁人肺腑。
蛙聲極富節奏與韻律,如詩如歌,悅耳感人。蛙聲其實就是姑娘、媳婦們口中飛出的民歌民謠,鄉音土韻,田園風情。蛙們以一種原始的激情,填補農事的間歇,貫穿春種秋收。鄉親們從其旋律中,傾聽到稻麥分蘗、抽穗和灌漿的聲音。
鄉村的蛙鳴是最純粹的天籟之音,城市短暫的蛙鳴總是心存戒備,總是被尖利的車嘯淹沒。蛙聲為恬淡平和的鄉村生活涂抹了一層暖色,在鄉村的背景上奏起了土味十足的二胡曲、嗩吶曲、塤曲。
蛙們是鄉村快樂的精靈,是純粹的詩人和歌手。蛙鳴時而稀疏如古剎晨鐘,時而繁密如急雨驟至,時而舒緩如小河淌水,時而激越如春江潮涌。透過蛙鼓紛紛的旋律,我們摸索到的是充滿魅力和張力的鄉村風情,是沉甸甸的稻穗淡淡的幽香。我們的呼吸伴隨著節奏分明、起伏有致的蛙鳴,共同構成了夏夜豐富的音像圖景,傳達著一種莫名的幸福和快慰。
蛙鳴穿過清詞麗句翩躚而來。宋人曹豳的“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令人沐浴一股清淡雅適的清風;陸游的“露草煙蕪與砌平,群蛙得意亂疏更”,更見一份閑適與怡然;張籍的“蛙聲籬落下,草色戶庭間”,總讓人心生回歸自然的渴望。
某日,我去溱湖濕地看到木橋,心中鄉愁汩汩流淌。木橋蒼老,夕照凝脂,流水嬌柔,麥秸草屋,灰瓦土墻,隨意穿插,一種累積千百年沉垢般的氣息,撲人衣袂,宋畫般蒼勁古雅。
聆聽蛙鳴,我總是熱淚潸潸。透過飄忽的蛙鳴,我眼前浮現出母親的白發蘆花般紛揚,家鄉的老屋古窯般靜默,葦灘上的蒿草經幡一樣飄搖。
蛙鳴是月光下的盛典,具有很強的儀式感。陣陣蛙鳴,洶涌而來,劈頭蓋臉,打濕蓬勃生長的鄉愁。蛙鳴時節,讓我們走出喧囂和浮躁,讓如水的蛙聲蕩滌胸中的郁結,讓心靈充盈著久違的溫潤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