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瑤
(信陽農林學院,河南信陽 464000)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其高效便捷的物流運作和方便靈活的消費體驗,不斷沖擊著傳統產業的商業模式,在加劇產業內部競爭的同時,也驅動著傳統行業的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改革(高伯仁等,2020)。飼料產業作為農業、畜牧業及服務業的基礎(翟衛東,2019),在電商及互聯網技術的沖擊下將會遇到新的機遇與變革,因此,如何將電子商務和傳統經銷模式進行有機結合,在優化飼料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運作效率的同時降低物流運營成本,對飼料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飼料企業的主要客戶為養殖場,而我國主要養殖產地集中在農村等相對偏遠地區,受到天氣、交通等客觀因素限制,配送環節較為分散,因而大部分飼料企業在選擇銷售點時都會考慮建立在下游企業附近,從而減少配送成本。由此可見,飼料企業的銷售規模嚴重受到地區限制,電子商務平臺的出現則為其建立了新的營業增長點。電商平臺不但降低了企業建立線下門店所需成本,同時打破了地域限制,拓寬企業目標客戶群(謝璐,2018)。這兩類客戶對應著不同的物流運作方式,其供應鏈具體構成見圖1。
飼料產品物流運作由于其目標客戶群不同,主要分為傳統經銷物流和基于電子商務的物流運作體系。就傳統經銷模式而言,為降低配送及經營成本,企業往往會選擇在飼料需求者周邊縣城等地區通過經銷商或建立自營門店發展客戶群,因而其物流配送主要由農戶自提或是企業選擇固定合作的個人或是物流公司進行。自提采購由于成本較低且方式靈活,往往是中小型養殖者的選擇方式。對于形成規模化的養殖企業而言,由于其飼料需求量大,且需求量相對穩定,主要由運輸公司或物流公司直接在飼料企業配送站完成兩者對接,運輸費用也主要通過飼料價格或是直接支付等方式由養殖場承擔。
表1對比分析了飼料產品傳統經銷模式和電子商務物流運作模式,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傳統經銷渠道的客戶往往是長期合作關系,因而需求穩定且多在飼料產品產地周邊地區,因而在運輸時多采用公路運輸、整車運裝形式。相反基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的客戶,由于地區分散且客源不穩定,從而導致需求量不穩定,在發貨時只能選擇分地區的零散發貨模式,由于電商物流多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進行運營,其物流方式多為航空運輸,這導致了單位運輸成本相較于傳統物流更高,這給電子商務企業運營帶來了較大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飼料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

表1 飼料產品傳統物流和電商物流運作模式對比
2.1 戰略聯盟型物流運作模式 飼料產品供應鏈物流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建立明確的合作關系并實現信息共享和傳遞,從而實現多方協同合作,進而實現供應鏈上各物流企業利益協調化發展。戰略聯盟型物流模式一般由三種類型組成,分別為垂直型、水平型、復合型。垂直型物流又稱為縱向一體化,即物流中的運輸和配送環節均由企業獨立完成,大型飼料生產企業無論在生產規模或是市場聲譽度上都更具有競爭力,因而其自身實力足以覆蓋建設自營物流配送系統。水平型物流則多見于綜合實力較弱的飼料企業,其物流配送均由專業物流公司完成。當整條飼料產品供應鏈體系整合程度較高時,則適用于復合型物流模式,即在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各類運輸、倉儲企業締結聯盟,在技術上實現了信息溝通,彼此合作共贏。
2.2 區域性物流配送中心模式 區域性物流配送中心模式常見于中小型飼料產品供應鏈企業,由于受其規模和經營限制,無法兼顧供應鏈上所有業務,為解決這一問題,企業會將物流業務從經營中分離出來,交給專業的物流公司進行運作。依托專業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利用電子商務平臺,使得企業能夠迅速提高經營效率,實現飼料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迅速轉化。區域性的物流配送中心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戰略層、協作層、支撐層。戰略層為飼料產品供應鏈物流設計整體運作方案;協作層則包括生產、加工、物流、經銷商和養殖場各個實際參與者;支撐層不但包括供應鏈管理和技術方面的支持,還包括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和保護。這三個方面以供應鏈物流系統和電子商務平臺為紐帶,共同完成整個飼料產品的健康有序發展。
3.1 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 物流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術、采用先進的物流系統對傳統的物流業務進行優化控制,從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孫艷,2018;黃向榮,2009),這也是電子商務在物流信息化中最首要的特點和供應鏈物流管理發展的必然選擇(張麗艷,2020)。傳統物流作業幾乎全部基于人工操作,不僅效率低下,準確率也無法保障。電子商務的介入,使得業務流程逐漸規范化和自動化,規范的流程也提高了運營效率,同時提高了準確程度,因此可以極大地促進供應鏈物流作業發展。在運輸過程中,基于GPS、GIS等信息系統,使得飼料企業、物流公司和客戶能夠隨時隨地查詢商品實時位置,從而合理安排取貨時間,這一方面極大地改善了物流系統服務體驗,另一方面通過實時掌握貨物位置變動,能夠降低因物流所產生的交易糾紛。
對于企業而言,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關鍵在于搭建合適的物流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是現代物流發展的核心關注點。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及時性、準確性以及結構化的信息能夠極大地提高物流的運作效率,從而使得企業能夠動態掌握市場環境變動并及時尋找應對策略,進而指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系統的建設需要企業針對自身業務需求,輔以專業的數據庫建設和系統搭建公司,構建適用于企業現階段發展的電子商務與物流信息系統,方能提高信息傳導和業務運作效率。
3.2 整合完善第三方物流 在電子商務全面發展的環境下,飼料產品依托電商平臺,利用導航系統以及電子地圖可以使得物流信息全面快速地被各方參與者所掌握,基于這些技術的應用,同時整合第三方物流,包括物流機能、物流部門企業、物流上下游等,最終形成供應鏈物流體系,體現集成化與信息共享的優勢。這一體系在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具有極大的適應性,這一模式可以將飼料產品從生產、銷售到運輸中所涉及的所有環節全部串聯起來,從而最終形成飼料產品供銷運一體的供應鏈體系,最終發揮飼料產品基礎性需求的業務活動優勢。此外,由于電子商務平臺信息化程度極高,因而飼料產品從生產者、經銷商、養殖場三點所建立起的以第三方物流為紐帶的供應鏈物流體系,可以幫助參與者及時掌握市場供需信息,從而使得利益相關方具有理性預期。
3.3 整合上下游企業資源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整個飼料產品供應鏈物流中的各方參與者不僅僅涉及飼料生產者、物流公司以及養殖者這三方利益主體,同時也包括了加工企業、信息咨詢等其他參與方,只有這些利益主體的共同協作才能夠建立相對完善的集成化物流體系,同時再基于電子商務平臺,最終實現BtoB、BtoC、CtoB或 CtoC的互動式交流,從而在此過程中提高飼料產品生產交易的靈活性,促進供應鏈整體利益方的價值實現。此外,飼料產品物流供應鏈應以需求為導向,涉及運營方面的如采購、儲存、加工、包裝和運輸等基本職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分配給平臺下的相關企業具體操作實施,在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物流供應鏈建設中,各方參與企業以電商平臺為中心,共同維護整體供應鏈的運作流程,實現物流體系的整合優化,從而提高整體運營效率,實現飼料產品供應鏈各方企業的合作發展。
除去供應鏈內部資源整合外,外部環境因素,尤其是政策、技術、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陳娟娟,2019),而這些是整個供應鏈物流系統高效順暢運行的保障因素(羅夢詩,2019),也是實現飼料產品供應鏈物流集成化的必然保障。一方面,供應鏈物流集成化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持,包括上下游企業管理、物流運作和信息系統優化等等;另一方面,該模式也需要配套的政策體系予以支撐,才能推動供應鏈物流集成服務商對各相關企業的集成運作。
3.4 完善物流服務及配送方式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不單純指飼料產品的配送,其所要求的服務更加全面和高效。傳統的物流僅包含貨物的運輸和配送這兩個環節,因此在發展時具有較大的制約。例如,在飼料產品交易完成后,若物流環節出現問題,消費者往往處于不利地位。隨著技術進步,現代物流管理模式將信息管理、產品加工、倉儲、運輸、配送等功能進行整合優化(姜方桃,2009),使得貨物交易不再是簡單的商品買賣,更包含了售后服務即其他增值服務,整體物流業務更加全面和完善,因此完善物流服務對于供應鏈物流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在電商環境下供應鏈物流體系的發展也受到了配送方式的影響。由于電商客戶無論在地區上或是在需求上都具有分散化特征,因而在供應鏈物流環節中,飼料電商企業應根據飼料的需求量以及品類的不同特征在產品加工和包裝上有所分別,同時也要根據地區的不同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和配送方式,航空運輸和公路運輸相結合,在減少貨物損失的同時,實現高效的配送。這一問題需要飼料廠商、經銷商或自營店、存儲企業和運輸企業的合作方能實現合理的改進。
在“互聯網+”戰略計劃的推動下,飼料產業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不斷完善銷售渠道、拓寬銷售市場,逐漸打破了傳統銷售模式的地域及信息不對稱等限制,盡管我國飼料產業具有億級以上規模,然而由于飼料產品保質期短、產品非標準化以及售后服務等問題,電商平臺發展受限,因此從優化供應鏈體系的角度著手,加強飼料產品企業間的交流合作,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發揮電商優勢或將成為飼料企業未來改進方向。其次,無論是傳統銷售模式還是電商經銷模式,融合線下自營物流的靈活性和第三方物流的規模優勢,實現線上交易、線下運輸、末端配送等關鍵環節的優化整合,都將是飼料產業應對多樣化市場需求、尋求新的業務增長方向的有效手段(王卓,2018)。最后,這種通過優化物流體系、提高交易和物流的信息化程度、整合第三方物流和上下游企業資源等綜合條件,有利于飼料企業改善經營成本、提高庫存流通,從而有效提高市場占有率,保障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