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郭成亮, 辛淑榮, 李忠德*
(1.山東省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華東都市農業重點實驗室,山東濟南 250100;2.臨朐縣畜牧事業發展中心,山東臨朐 262600;3.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農業農村部廢棄物基質化利用重點實驗室,山東濟南250100)
玉米、大豆、大麥、燕麥等農作物的副產品是飼料原料的主要來源之一(冉勇兵,2019)。豆粕是大豆通過壓榨和浸提方式制油后產生的副產品,該副產品富含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其粗蛋白質含量高,可達50%,所含多種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構成合理,是畜禽養殖過程中優質植物性蛋白質來源(王彥飛,2019;邢荷巖,2017)。豆粕中大豆凝血酶、大豆球蛋白、植酸、尿酶等敏性抗營養因子和熱不敏性抗營養因子物質,均可導致動物的腹瀉、生長不良、飼料利用率低等(高美云,2010)。膨化是一種高溫短時加工方法,其作用原理是原料在壓力瞬間下降而膨化,能有效地鈍化或滅活豆粕中所含的各種抗營養因子,降低其各種抗營養因子活性,從而達到適宜范圍的膨化,這種膨化工藝可使細胞壁破裂,提高養分消化率,是改善豆粕營養品質的一種有效方法(陸陽,2010)。豆粕經過加工膨化后,抗營養因子得到了較大改善,其營養成分具有一定的影響,但營養成分損失較小,膨化后的豆粕有利于吸收(李世傳,2014)。國內關于膨化豆粕在豬、蛋雞、肉雞的應用研究較多,但在肉牛養殖中應用較少。因此,本試驗在肉牛基礎日糧中用不同比例的膨化豆粕替代豆粕,旨在研究其對肉牛生長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質的影響。為膨化豆粕在肉牛臨床的進一步應用奠定基礎。
1.1 試驗材料 膨化豆粕(粗蛋白質≥43.0%、粗纖維≤7%)購自河南義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試驗設計與管理 采用單因素隨機設計試驗,選擇日齡和體重相近[(200±5)kg]的健康肉牛45頭(由本濰坊市肉用牛健康養殖合作社基地提供),隨機分成3組,每組3個重復,每個重復5頭,1組為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試驗2、3組分別用50%、100%膨化豆粕等量替代基礎日糧中的豆粕,預試驗7 d,試驗期為56 d。對每個試驗組的肉牛打耳號編號,每頭牛單獨飼喂,自由采食和飲水,定期對試驗肉牛進行相關傳染病的免疫、驅蟲及環境消毒。
1.3 飼糧配比 參照 NRC(2012)推薦肉牛的營養水平配制(表1),精料配制后制成顆粒飼料,與粗飼料按照比例混合飼喂。

表1 基礎日糧組成與營養水平(風干物質)
1.4 指標測定
1.4.1 生產性能的測定 試驗期間空腹稱重,記錄試驗始重和試驗末重及試驗期間的耗料量,測定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等生產性能指標。
1.4.2 屠宰性能的測定 參考李景偉(2015)報道方法,每個試驗組隨機挑取5頭肉牛屠宰測定宰前活重、胴體重、屠宰率、眼肌面積等屠宰性能指標。
1.4.3 肉品質的測定 對1.4.2中屠宰的試驗肉牛,采集樣品,參照申紅春(2019)報道的方法測定肉樣pH、嫩度、大理花紋、瘦肉率、失水率、粗脂肪、粗蛋白質、粗灰分等肉品質指標。
1.5 試驗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用“平均值±標準差”進行表示,并采用數據分析學軟件SPSS 19.0進行多重比較與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不同水平膨化豆粕添加對肉牛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試驗2、3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1組,其中試驗3組顯著高于1組(P<0.05),試驗3組與1組相比顯著提高19.8%(P<0.05),試驗2組與1組之間及試驗2組與3組之間相比,差異性均不顯著(P>0.05);試驗2、3組的平均采食量均高于 1組,但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 2、3組料重比均低于1組,其中試驗3組顯著低于1組(P<0.05),試驗3組與1組相比顯著降低9.6%(P<0.05),試驗2組與1組之間及試驗2組與3組之間相比,差異性均不顯著(P>0.05)。

表2 不同水平膨化豆粕添加對肉牛生長性能的檢測結果
2.2 不同水平膨化豆粕添加對肉牛屠宰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試驗2、3組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均高于1組,但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2、3組酮體重均高于1組,試驗3組顯著高于1組(P<0.05),試驗3組與1組相比顯著提高15.5%(P<0.05),試驗2組和1組及試驗2組與3組之間相比,差異性均不顯著(P > 0.05);試驗 2、3組眼肌面積均高于1組,其中試驗3組顯著高于1組(P<0.05),試驗3組與1組相比顯著提高13.3%(P<0.05),試驗2組與1組及試驗2組與3組之間相比,差異性均不顯著(P>0.05)。

表3 不同水平膨化豆粕添加對肉牛屠宰性能的檢測結果

表4 不同水平膨化豆粕添加對肉牛肉品質的檢測結果
2.3 不同水平膨化豆粕添加對肉品質的影響由表4可知,試驗2、3組的失水率、嫩度、pH、粗灰分與1組相比差異性不顯著 (P>0.05);試驗2、3組粗蛋白質、粗脂肪均高于1組,其中試驗3組顯著高于1組(P<0.05),試驗3組與1組相比分別提高 18.4%、14.7%(P<0.05),試驗2組與 1組之間及試驗2組與3組相比,差異性均不顯著(P > 0.05);試驗 2、3組瘦肉率、大理花紋均高于1組,其中試驗3組顯著高于1組(P<0.05),試驗3組與1組相比顯著提高13.7%、25.1%(P<0.05),試驗2組與1組之間及試驗2組與3組相比,差異性均不顯著(P>0.05)。
3.1 不同水平膨化豆粕添加對肉牛生長性能的影響 豆粕通過膨化后能有效地鈍化或滅活各種抗營養因子,降低各種抗營養因子的活性,提高粗蛋白質消化率,使纖維分子間化學鍵裂解,降低粗纖維含量,粗脂肪膨化過程中能夠與淀粉和蛋白質形成復合物,能有效防止氧化,延長使用期,同時提高適口性,有效提高豆粕的利用率(李世傳,2014;高美云,2010)。 孫培鑫等(2006)報道,在豬的基礎日糧中添加膨化豆粕可以提高仔豬生長性能。馬春全等(2000)報道,肉仔雞飼喂膨化豆粕可以提高粗蛋白質利用率和平均日增重。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試驗3組平均日增重與1組相比提高19.8%(P<0.05),試驗3組料肉比與1組相比降低9.6%(P<0.05),試驗2、3組的平均采食量均高于 1組 (P>0.05),100%膨化豆粕等量替代基礎日糧中的豆粕可以顯著提高其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可能由于豆粕通過膨化加工后,消除了豆粕中抗營養因子,提高其豆粕利用率,使豆粕更好在肉牛胃腸道消化與吸收,提高其采食量,因而提高其生長性能。
3.2 不同水平膨化豆粕添加對肉牛屠宰性能的影響 相關研究表明,基礎日糧中營養物質的水平決定著飼糧的消耗量和其他營養物質的供給量,是影響體內營養物質周轉代謝,進而影響動物生產性能及肉品質的主要因素(柏峻,2019)。宰前活重、胴體重、屠宰率、眼肌面積指標是評價屠宰性能重要指標之一,其中眼肌面積的增大,可以提高優質切塊肉產量(王微,2014)。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試驗2、3組宰前活重、屠宰率均高于1組(P>0.05),試驗3組酮體重、眼肌面積與1組相比分別提高15.5%、13.3%(P<0.05);說明膨化豆粕使用可以提高肉牛的宰前活重、屠宰率、酮體重、眼肌面積,因而提高其屠宰性能。可能由于膨化豆粕使用,提高了肉牛生產性性,促進了肌肉生長與發育,因而提高其屠宰性能。
3.3 不同水平膨化豆粕添加對肉品質的影響評價肉品質的主要指標有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灰分、瘦肉率、失水率、嫩度、pH、肉色、水分含量等,其中肌肉內粗脂肪含量是影響牛肉品質的重要因素,肌內粗脂肪的含量越高,肌肉便呈現出大理石花紋,提高其嫩度、風味以及多汁性,從而提高肉的品質(申紅春,2019;張喜忠,2016)。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試驗2、3組的失水率、嫩度、pH、粗灰分與1組相比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3組粗蛋白質、粗脂肪、瘦肉率、大理花紋與1組相比分 別 提 高 18.4%、14.7%、12.7%、26.1%(P <0.05)。說明膨化豆粕可以提高其肉品質質量。可能與膨化豆粕在肉牛體內的代謝有關,膨化豆粕促進脂肪在肌肉中的沉積,因而提高肉牛肌肉間脂肪含量,提高了肉品質。本研究為膨化豆粕在肉牛養殖中應用提供基礎。
100%膨化豆粕等量替代基礎日糧中的豆粕,可以提高肉牛生長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