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學麗/甘肅省蘭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730000
免疫接種口蹄疫疫苗,可能會出現的過敏反應有以下三種:
1.1 輕度過敏反應 免疫接種動物精神、食欲均變化輕微,近乎正常;注射部位無明顯變化;產奶量稍有降低,體溫一過性升高,1~2d內恢復。無其他可見臨床體征變化。輕度過敏反應屬于正常的疫苗反應。
1.2 中度過敏反應 免疫接種疫苗后,動物精神不振、煩躁不安,站立不穩,步態醉樣,食欲減退、呼吸困難,體溫升高,伴有嘔吐。有些動物在頸部以及身體少毛的部位還會出現蕁麻疹。
1.3 重度過敏反應 在免疫接種疫苗20min之內,有少數動物可能會出現急性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為急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顫、鼻腔流血、腹瀉、口角泛白沫,站立不穩或倒地抽搐,對外界的各種刺激反應遲鈍,嚴重的發生過敏性休克。
口蹄疫疫苗引起的過敏反應是變態反應的一種,即I型變態反應。
所謂變態反應是機體對某些抗原物質發生的一種可導致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損傷的異常免疫反應。引起變態反應的物質稱為變應原或超敏感原。
當變應原第一次進入機體時,刺激機體產生IgE。IgE由皮膚黏膜下層漿細胞產生,為單體結構,由兩條L鏈和兩條ε鏈組成。ε鏈有4個C區,借Cε4與細胞結合,因此不能像其他Ig那樣通過連接和覆蓋在抗原表面發揮作用,而是作為一種信號傳導分子引起劇烈的炎癥反應。IgE具有親細胞性,其Fc片段能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等細胞上的IgE特異性Fc受體(FcεR)緊密結合,此時機體便處于致敏狀態。當相同的變應原再次進入致敏狀態的動物機體時,則與附著在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的IgE相結合。一個變應原分子可與2個或多個IgE結合,而使細胞表面的IgE分子相互連接,激活肥大細胞信號傳導通路,促使細胞內的嗜堿性顆粒被釋放,脫出的顆粒受到細胞外酶的催化作用,顆粒內的各種活性介質釋出,如乙酰膽堿、5-羥色胺、組胺、前列腺素、緩激肽等。以上活性介質作用于相應的效應器官,可導致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強、腺體分泌增多等反應。如反應發生在皮膚則引起蕁麻疹、皮膚紅腫等;如發生在胃腸,則引起腹痛、腹瀉等;發生在呼吸道,則引起支氣管痙攣,出現呼吸困難和哮喘;如全身受到影響,則表現血壓下降,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在I型變態反應中,IgE起著最重要的作用。不同動物個體產生IgE的能力差異很大,這是由于機體免疫應答基因不同所致,因此其還有遺傳的特性。過敏性體質IgE產生細胞的活性比正常個體高很多。
3.1 動物健康狀況 若動物患某種疫病,且疫病所處階段不同,則免疫接種后所引起的免疫失敗存在差異,因此應該對此有一定的認識。
3.1.1 潛伏期 免疫接種后動物立即發病,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動物處于該種疫病的潛伏期,免疫接種時的一些應激因素,導致畜群發病。
3.1.2 患病期 有些養殖戶對疫苗認識不夠,以為疫苗具有治療作用,在畜群患病期間接種疫苗,以期達到較好療效,結果反而加重畜群病情,因為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預防疫病,而不是治療疫病。
3.1.3 免疫抑制性疾病 畜群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會侵襲、損害動物的體液或細胞免疫器官,使淋巴細胞生成受到破壞,降低或不能產生免疫球蛋白,導致免疫應答功能紊亂和免疫機能障礙,使畜群對疫苗接種的應答反應降低,進而出現免疫抑制現象。引起豬群免疫抑制的疫病較多,如豬瘟、藍耳病、豬圓環病毒病、肺炎支原體感染等。
3.2 免疫接種操作
3.2.1 注射深度 若注射太淺,疫苗進入脂肪層,容易造成起包。注射達到一定深度,疫苗能夠進入肌肉層,應激反應小。

3.2.2 免疫接種時間 選擇溫度適宜的時間段給動物免疫接種,如夏季,應選擇一天里涼爽的時間段給動物免疫接種,溫度太高,應激反應較大。
3.3 疫苗相關情況
3.3.1 疫苗質量 若疫苗質量不過關,如內毒素、雜蛋白含量過高,則易引起過敏反應。因此,一定要選擇生產廠家口碑好、來源渠道正規的疫苗,尤其是要選擇科研單位下屬的生產廠家更為有保障。
3.3.2 回溫操作 免疫接種時一定要將疫苗回溫,使其溫度接近動物體溫再進行接種操作。若未回溫,直接給動物接種冷藏設施里拿出的疫苗,會引起注射應激反應。
3.3.3 免疫接種疫苗劑量 免疫接種時疫苗劑量應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不是疫苗劑量越高越好,反而注射劑量越大,應激反應發生的機率越高。
在接種疫苗前,防疫人員一定要先準備好足夠的抗過敏藥物和對癥治療的藥物。
4.1 重度過敏反應 應根據動物體重大小,為其迅速注射抗過敏藥物,建議首選腎上腺素(根據情況,20min后可重復注射),因為腎上腺素能夠增加心率、提高血壓,興奮平滑肌,它還可以對抗部分I型變態反應介質的釋放。與此同時,還需對動物進行針刺耳根、尾尖,為其放少量血,使發紺皮膚轉為正常。同時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動物實施對癥治療,若體溫過高,則使用安乃近或復方退燒藥,也可使用適量抗生素。
4.2 中度過敏反應 對于中度過敏反應,主要采用對癥治療,選藥與急性過敏藥物相同,同時還要加強對動物生理及繼發病癥的處理。對出現肺水腫等呼吸道過敏的動物,在給予腎上腺素后,還需取速尿劑、葡萄糖酸鈣等的注射治療;對于食欲不振的動物,取健胃消食散給予口服治療。
5.1 加強疫苗管理,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進行貯存及使用。使用前詳細查看說明書,了解生產日期和有效期。
5.2 免疫接種前2~3d飼喂抗應激的藥物,如VC、電解多維等。
5.3 免疫接種前做到不驚嚇動物,且接種時切忌動作過于粗暴。
5.4 一定選擇適宜氣候條件和動物健康狀況良好時進行免疫接種。若動物有過敏史,一般先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再注射疫苗,從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5.5 注射用工具一定做好消毒或直接使用一次性無菌注射器。
綜上所述,接種疫苗是控制傳染病最為關鍵且有效的措施。疫苗能夠刺激動物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免疫力,從而有效降低其對特定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性,提高動物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確保健康。然而,注射疫苗時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使養殖者憂心煩惱。引起不良反應的因素較多,防疫人員一定要高度警惕,規范操作,做好預防措施,進而有效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