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地初中學校紛紛開展線上教學,教學從常規的“面對面”轉向屏對屏”。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線上教學之后,教師普遍反映教學效果不理想。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師把線下課堂的教學模式機械地復制到線上教學中,“滿堂灌”變成了“線上灌”,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喪失了學習熱情,從而造成了“學用分離”的后果。因此,如何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線上英語教學的實效性,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
產出導向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本土化的外語課堂教學理論和方法,其重要理念之一就是通過產出任務驅動學生學習,強調教師指導學生對輸入性語言材料進行選擇性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學用結合。其教學流程是一個動態的循環鏈,主要由“驅動一促成一評價'三個階段組成:驅動階段,教師呈現交際場景,布置產出任務,挑戰學生的產出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驅動學習;促成階段,教師提供必要的輸入材料,指導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獲取完成任務所需的內容、語言形式或話語結構,促成產出任務的完成,學以致用;評價階段,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產品”或“半成品”作出即時評價或延時評價。經過實踐檢驗,筆者認為,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初中英語教師解決線上教學難題。下面,筆者就以譯林版《英語》八(下)Unit1ReadingTimeshavechanged為例,介紹產出導向法在線上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任務“驅動”,激發產出欲望
驅動是產出導向法教學的第一個階段,類似于傳統課堂中的導入環節,但又不盡相同。產出導向法的驅動指向更為明確,包括呈現交際場景、學生嘗試產出和提出產出任務三個環節。產出任務至關重要,既是本節課要實現的具體目標,也是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動力之源。
【教學片段1】
Times have changed一文,以采訪對話的形式展示了陽光鎮多年來的變化,筆者據此帶領學生進行拓展訓練。首先,筆者呈現了一些反,映徐州近幾年城市變化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城市發展給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接著,播放徐州市宣傳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徐州的文化底蘊和高速發展。學生被這些真實畫面所震撼,學習情感被激發。接著,筆者順勢通過兩個問題挑戰學生的產出能力:WhatchangeshavetakenplaceinXuzhou?Whatdoyouthinkofthechanges?看圖片和視頻的時候,學生表現得都很積極,但到了用英語表達徐州變化的環節時,他們明顯出現了畏難情緒。通過預熱,學生,意識到自身語言能力的不足,產生了學習欲望。此時,筆者出示本節課的產出任務:以“Thechangeofmyhometown”為話題拍攝短視頻,用5~6個英文句子表達家鄉的變化及自身感受,并在線展示作品。
產出導向法“始于產出,止于產出”,因此,在線產出任務的設計尤為重要。教師在設計產出任務時,要著重關注兩點:一是產出任務的設定要有潛在的應用和交際價值,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在驅動階段切實感覺到產出任務的實用性,從而萌生產出欲望;二是產出任務的設定要有梯度,符合學生的語言水平,讓學生感到任務的完成具有可能性,從而主動達成任務。
二、任務分解,助推“促成”環節
“促成”是產出導向法的核心環節,也是產出導向法的一大亮點。教師需要充分發揮中介作用,指導學生對閱讀、視頻等輸入性材料進行“選擇性學習”,找出產出任務所需的內容、語言形式和話語結構。為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可以對產出任務進行分解,將其細化成具體的子任務,并指導學生層層推進,合力完成產出任務。
任務1:Fastreading
【教學片段2】
教師提出問題“Whatsthemainideaofthisinterview?”,組織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整體感知、了解陽光鎮的變化。然后,讓學生再次快速閱讀,完成課本練習,進一步理解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結構,梳理出陳先生的經歷、城鎮變化、城鎮污染、陳先生的感受四部分內容,增強語篇意識。
任務2:Carefulreading
【教學片段3】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Whatchangesmayhavetakenplaceinthetown?"這一問題,以此驅動學生繼續閱讀的欲望。學生完成書本B2練習,根據文章內容判斷句子正誤。緊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再次閱讀,完成閱讀理解練習;同時,引導學生深層思考城鎮的變化和國家的日益強大密不可分,教育學生要愛國,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任務3:Repeatandconclude
【教學片段4】
教師讓學生通讀課文,給他們一定的時間完成任務型閱讀練習(表1),總結回顧所學;然后,通過連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答案,訓練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為完成產出任務奠定基礎。
學生能否順利完成產出任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促成環節的優劣,而促成環節的關鍵則是讓學生對輸,入材料進行選擇性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本節課的輸入性學習材料主要是教材中的閱讀文本Times have changed。教師指導學生依據子任務,分層分步推進,讓學生邊讀邊練,邊練邊學,學用結合,有話可說,有文可寫,最終將輸入性材料從“接受性的知識”轉化為“產出性的知識”。
三、即時評價,保障“產出”質量
評價旨在了解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就疑難點和普遍出現的問題進行補救性教學,同時也為下一步教學方案的制訂和調整提供參考。評價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兩種。評價反饋是實現以評促學的有效途徑。評價不可隨意,要指向明確,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發揮評價結果的診斷功能和促學功能。在線教學中,兩種評價方式可以兼用互補:教師在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和展示產出任務時,可采用即時評價;在課后學生反饋任務完成情況時,可采用延時評價。
【教學片段5】
在產出任務的展示階段,筆者組織學生運用《在線英語口語表達評價表》(表2)進行線,下自評,然后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兩兩結合,開展組內展示評價。每個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展示評價表。教師根據學生發言,就一些較普遍的語法、語用錯誤進行糾正及補救性教學,指導學生根據建議,自主修改完善評價表。最后,教師選擇兩篇目標作品進行師生共評,重點從發音、語言和視頻效果三個層面展開評價,以評代講,以評促學。
產出導向法提倡以評促學,主張在教師的專業引領下,學生邊評邊學,邊學邊評,打破“學”與“評”的界限,將評價作為學習的強化、深入階段。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增強評價的實效性,盡可能采取即時評價,引導學生不斷內化所學知識,實現“做中學,學中用”。在無法進行即時評價時,教師可以采取延時評價,但不可無限延時。此外,評價目標要明確,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減少無效評價,從而實現最佳評價效果。
四、教學反思
在本次線上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以產出導向法為理論支撐,以“Thechangeofmyhometown”這一話題為產出任務,引導學生對教材輸入材料進行選擇性加工和消化,從整體閱讀、細節閱讀和任務型閱讀三個維度促成了本課產出任務的完成,取得了預期效果。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實際上,在線上英語教學中實施產出導向法,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要將這一方法真正落地,筆者認為教師還要注意以下三點:1.以產出任務為目標,加強線上育人意識;2.以產出促成為導向,綜合運用教學手段;3.以產出成果展示為手段,實施多元線,上評價。在線英語教學不等于直播教學,教師的“教”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講授,而是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幫助其實現有效學習。教師在線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合理的活動設計上,這樣才能保證學生閱讀、討論、分享等主動學習行為順利發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教師發展中心)
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三期立項課題“基于區域初中英語學科大教研的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研究”(編號:2019JK13-L086)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