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爵茂



沃柑屬于寬皮柑橘類型,同時因具有早結豐產、晚熟、質優、采收期長和耐貯藏等特點,在國內柑橘種植區發展迅速,市場前景廣闊,因此深受果農喜愛。筆者主要介紹沃柑的特征特性、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
1 特征特性
沃柑來源于以色列,為坦普爾橘橙與丹西紅橘的雜交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國家果樹種質重慶柑桔圃于2004年從韓國濟州試驗場引種。其主要特征特性表現為植株生長旺盛、不易黃化、早結豐產性強、果實外觀漂亮。單果質量135克,果肉多汁味甜、維生素十分豐富,且晚熟(果園種植一般在1—4月成熟、避開水果上市旺季)。目前主產區在廣西、廣東省信宜市有果農引種(圖1)。
2 栽培技術
2.1 園地選址及建園
為收獲優質沃柑,在規劃果園時優先選用相對獨立有隔離、肥沃、pH值為5.5~6.5的水田或坡地。在建園時,應對土地進行翻耕,翻耕深度30~50厘米,每畝可用腐熟的有機肥1.0~1.5噸做底肥。建園同時建設好排灌系統,水田、平地需挖通三級排灌溝,坡地需修筑反傾斜高梯田。
2.2 培育容器大苗
在培育嫁接苗木時,最好用紅橘、酸橘、香橙作嫁接砧木,不宜選用枳殼作砧木。 為實現快速收益,推薦選用無病毒容器大苗。所選苗木,應植株生長健壯,株高65厘米以上并具有3條以上二級分枝。因為容器大苗具有植株生長量大、抽梢整齊和快速進入結果期等優勢,能實現種植“一年成林、兩年結果、三年豐收”的目標。進行大苗培育可選擇在果場邊建苗圃,根據大苗生長情況進行歸類種植(圖2)。
2.3 寬行窄株定植
在苗木種植過程,應連根帶土種植,選擇寬行窄株種植模式,推薦標準行寬4米、株距2.5米,方便機械進入園區,進行省工省力栽培。同時采用起畦和起墩種植,起墩高度要在40厘米以上,起墩后選擇優質地布覆蓋。
2.4 肥水管理技術
沃柑幼苗期應該遵循薄肥勤施原則,以氮肥與平衡型速效復合肥為主,葉面肥、有機肥為輔。定植成活后,用0.1%尿素淋根,攻芽時期施尿素30~75克/株,壯梢復綠時期施用17-17-17的復合肥50~150克/株。結果樹需合理施用花前肥、壯果肥和秋梢肥。花前肥用高氮高鉀復合肥0.3~0.5千克/株;壯果肥用高鉀復合肥0.4~1.0千克/株;秋梢肥以速效氮為主,有機肥為輔,在放梢前10天施用,可用高氮高鉀型復合肥0.5千克/株加葉面噴施方式補充營養。冬春休眠期一次性施用有機肥做基肥,可用腐熟花生麩或雞糞25千克/株。施肥采用溝施方式(圖3),在樹冠滴水線附近,每次施肥后進行淋水。沃柑灌水主要采用微灌、滴灌、溝灌方法,根據天氣情況,一般在萌芽期、開花期、果實膨大期、封冰期分別灌水1次,采收前15天停止灌水。有條件的果園建議在建園時同步建設水肥一體化或者水肥藥一體化設施。
2.5 整形修剪
沃柑種植過程中進行樹冠修剪主要是為了調節樹體結構和生長,改善果實品質,采用的修剪方法有摘心、抹芽、大枝修剪、合理間伐等。在幼樹時,不建議進行大枝修剪,主要通過抹芽進行定形。大樹時期,采用“修正中、開天窗”模式進行大枝修剪,封行后根據生長密度進行合理間伐。
2.6 保花保果
2.6.1 落花落果特點 沃柑落蕾落花發生在4月中下旬,落掉的是發育不良、畸形的花。在謝花80%到幼果形成時,消耗大量的有機養分,樹體根據自身營養狀況和外界環境因素的變化,進行自我調節。該過程乙烯及脫落酸增多,導致部分幼果變黃脫落,再加上抽梢與幼果直接爭奪營養,造成營養不足而引起落果(圖4)。第一次生理落果,發生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該時期如果前期花量充足、坐果正常,可以任其脫落;第二次生理落果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該時期需重點保果。
2.6.2 保花保果技術 根據沃柑生長樹勢以及希望來年需要的花量,在11月份進行促花或抑花,可通過斷根、環割或噴施15%多效唑500倍液進行促花。在花蕾期進行保花措施,以提高坐果率,可適當疏除部分過旺無花、落花春梢以及全部夏梢,同時葉面噴施硼砂、磷酸二氫鉀進行保花。在謝花后、小果生長期,可葉面噴施赤霉酸、核苷酸,以及含海藻酸、中微量元素的葉面肥。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即將結束時,根據果樹坐果情況通過環割或環剝進行保果,注意幼樹割主干,其余成年樹環割一級分枝。如果需要環割兩次,應間隔15天左右。環剝措施只能采用一次,因為環剝傷口愈合期需要60天左右。在果實膨大期,其間同時放秋梢,需特別重施攻梢壯果肥,以速效氮肥為主,有機肥為輔,遇旱需同時灌水。
3 病蟲防治
沃柑主要病蟲害有黃龍病、炭疽病、瘡痂病、潰瘍病、紅蜘蛛、潛葉蛾、蚜蟲、木虱、介殼蟲等。應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農業防治主要有選育無病毒容器大苗、及時清除病葉病枝等。化學防治時應注意同一化學藥物不能重復連續使用,以免產生抗性,影響藥效。
3.1 黃龍病
黃龍病主要通過嫁接、苗木和木虱傳播,造成果樹黃化、花葉、紅鼻子果、青果等。主要防治措施有種植無病毒苗、隔離種植、及時清除病源、培育壯樹、噴殺木虱等。木虱作為黃龍病傳播的媒介,主要吸食嫩葉和幼芽,進行噴殺時應全園一次性快速噴殺,可選用10%吡蟲啉粉劑1 5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 000倍液或20%呋蟲胺1 500倍液。
3.2 炭疽病
炭疽病屬于真菌病害,主要通過風雨、昆蟲傳播,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易發病。主要防治措施有培養強壯樹勢、合理修剪、藥物防控等。藥物防治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百泰2 000倍液。
3.3 瘡痂病
瘡痂病屬于真菌病害,主要通過風雨、昆蟲傳播,5—6月梅雨時節為高發期,主要危害果樹葉片、嫩枝和幼果,造成枝梢變短彎曲,果實產生褐點、木栓化。主要防治措施有種植無病毒苗、禁止從病區引入苗木、及時清園和藥物防控等。藥物防治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代森錳鋅4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1 500倍液。
3.4 潰瘍病
潰瘍病屬于細菌性病害,可通過風雨、昆蟲、枝條、苗木傳播,在夏秋季節、暴風雨后高溫高濕易暴發,在信宜地區為沃柑種植過程中的主要病害,控制不當可造成果樹整株甚至整園發病(圖5)。防治措施有種植無病毒苗、新葉時期防治潛葉蛾、及時清園和藥物防控等。藥物防治可選用77%氫氧化銅400倍液、72%鏈霉素可溶性粉劑1 000倍液或20%噻唑鋅懸浮劑400~600倍液。在廣東信宜地區臺風天氣多,為減少風雨帶來病源,可在園區周邊種植防護林。
3.5 紅蜘蛛
紅蜘蛛屬于螨類害蟲,在沃柑春梢、秋梢期間達到發生高峰期,主要造成果樹葉片、果實變灰白色,嚴重影響果樹正常生長。主要防治措施有冬季清園、生物防治和藥物防治等。生物防治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8月上旬投放捕食螨。藥物防治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240克/升螺螨酯1 500倍液或99%礦物油綠穎150倍液。
3.6 潛葉蛾
潛葉蛾主要危害沃柑嫩葉莖,是潰瘍病的傳播途徑,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為發生高峰期。主要防治措施有冬季清園、抹芽控梢和藥物防控等。藥物防治可選用25%殺蟲雙水劑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
3.7 介殼蟲類
介殼蟲類主要危害沃柑枝條、葉片和果實,緊粘樹體,難以清除,每年4—5月開始出現,6月轉向危害果實。主要防治措施有合理密植、及時清園和藥物防治。藥物防治可選用480克/升的毒死蜱1 000倍液或99%礦物油綠穎100倍液。
(作者聯系方式:1570666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