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會麗 徐國益 申公安 王晶 張振偉



鈣是果樹所必需的中量元素,需求量僅次于氮和鉀。鈣作為偶聯胞外信號和胞內生理反應第二信使,可維持細胞膜、細胞壁以及膜蛋白的穩定,減少果膠物質降解,提高果實硬度,延緩果實軟化。同時,鈣還參與細胞伸長與分裂,促進花粉管生長、幼果形成和發育,減少早期落果,并對果實著色、維持果實質地和風味起重要作用。讓我們一起了解鈣和葡萄的有關知識吧。
1 葡萄吸收鈣肥的特性
1.1 葡萄根系吸收鈣的部位極少
土壤通常并不缺鈣,植物可利用鈣量主要取決于其根系吸收和地上部分運轉鈣的能力。植物根系所吸收鈣的部位僅為未木栓化的幼嫩根尖的后部,而不是整個根的區域上,同時,根部釋放的氫離子,不利于根系對Ca2+的吸收。
1.2 鈣在葡萄地上器官中難以移動
根系吸收的鈣以檸檬酸鈣和蘋果酸鈣的形式,主要通過蒸騰流在木質部向上運輸到生長旺盛的葉、花或頂端分生組織。鈣一旦到達這些器官或組織后,與磷酸、草酸等結合成難溶性鈣鹽,就會變得十分穩定,難以再移動、分配。而鈣離子在韌皮部運輸形式單一,這決定了生長季節陰雨天氣條件下果樹易缺鈣,首先出現缺鈣的部位為植株幼葉、生長點和果實等。
2 葡萄缺鈣的癥狀
缺鈣時,幼葉、生長點、果實等首先出現缺鈣癥。缺鈣時,會導致頂芽和根系先端發育不良,頂芽葉緣“吐水”,嚴重時頂芽、側芽、根尖等分生組織腐爛死亡,根變黑腐爛。缺鈣嚴重時,幼果畸形,葉片黃化卷曲。缺鈣嚴重時,容易導致裂果、軟果、出現壞死斑點等癥狀(圖1~圖6)。
3 葡萄缺鈣的原因
3.1 土壤因素
土壤中可利用鈣含量低。我國南方多酸性土壤,含鈣量低;北方土壤中鈣含量較高,但大多處于不易被果樹吸收的狀態。
元素拮抗作用。土壤中過多的鉀離子、銨離子、鎂離子與鈣離子產生拮抗,抑制鈣的吸收。
土壤黏重、板結、通透性差,以及土壤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根系生長,不利于鈣吸收。
3.2 天氣因素
鈣主要以蒸騰拉力在果樹體內運輸,當在陰雨或干旱條件下蒸騰拉力不足時,葉片與果實可競爭蒸騰水分,抑制鈣向果實和幼嫩部位分配。同時,鈣的固定性很強,葉片中的鈣很難再向果實轉移,于是導致果實鈣缺乏。
3.3 栽培及管理因素
設施栽培容易缺鈣,尤其在陰雨天氣下,葉片蒸發量小,鈣素向上運輸能力差。
套袋影響果實蒸發,鈣含量明顯降低。
施肥不合理,如:氮肥過量,生長過旺,與果實競爭鈣元素;同時,由于因尿素在土壤中轉化為碳酸氫銨,也不利于鈣的吸收,故不易過量。鉀肥過量也會影響鈣的吸收。
使用調節劑膨大果實,對礦質元素含量有稀釋作用,同時,此期是鈣需求高峰期,易引起鈣含量不足。
長期連續過多使用含鹽量大的農藥,使果樹器官含鹽量提高從而產生鹽液過剩,使樹體營養失調,導致果樹缺鈣。
4 葡萄補鈣措施
4.1 重視改良土壤
重施有機肥和果園生草,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和結構、活化鈣養分、提高土壤中鈣利用率。
調理土壤酸堿性,pH值在6.5~7.5時,可利用鈣含量高。酸性土壤多施堿性肥料,如石灰;堿性土壤多施酸性肥料,如過磷酸鈣。
合理施用氮肥,防止生長過旺引發缺鈣,不利于花芽分化;施適量的硼肥,可以增加對鈣的吸收和運輸,提高植株和果實中鈣的含量。
控制土壤含水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忽干忽濕,增強根系吸收功能,保證鈣的吸收。
4.2 增強根系活力
葡萄生長季節,適時施用海藻酸類、氨基酸類和腐植酸類肥料,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根系活力,改善根際土壤質量,為根系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若葡萄上一年出現缺鈣癥狀,建議在果實膨大期前,重點施用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研制的含氨基酸鈣鎂水溶肥翠果寶(圖7)。
4.3 精選高效鈣肥
鈣肥主要有無機鈣鹽,螯合鈣如EDTA-Ca,有機鈣如氨基酸鈣、腐植酸鈣、檸檬酸鈣、糖醇鈣(圖8)等。其中,糖醇鈣主要以糖醇為螯合劑,糖醇是唯一能攜帶礦質養分在葡萄韌皮部運輸的物質,可攜帶鈣在韌皮部運輸,供應給果實和幼葉,提高其鈣含量。同時,糖醇是小分子有機物,具有滲透和保濕性,可促進葉片對鈣的吸收與利用。
因此,建議選用糖醇鈣肥。在幼果期,噴施糖醇鈣,預防缺鈣現象發生。缺鈣較輕時,果實膨大前,用糖醇鈣進行葉面噴施或蘸果;缺鈣嚴重時,葉面噴施和蘸果同時進行,并結合改土促根補鈣。
5 鈣肥施用技巧
根施鈣肥,一般建議在根系生長高峰前或高峰時期施入硝酸鈣效果較好,避免根形成凱氏帶后,質外體運輸受阻,根對鈣吸收困難。
用生長調節劑膨大果實時,結合鈣肥施用,葉面噴施或果面噴施,建議用糖醇鈣,果面噴施時一定要咨詢廠家,不同廠家鈣肥所含物質有差異。
根部施鈣肥效果慢,很難被葡萄吸收利用。見效快、效果好的方式是葉面噴施,建議在幼果期和膨大期噴施。
葡萄出現裂果等嚴重缺鈣時,除了噴施鈣肥外,還應改良土壤、根施鈣肥。